钱学森晚年研究气功,是相信科学以外还有一

发布时间:2024/2/22 12:59:47   点击数:

能够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毅然放弃荣华富贵,选择登上归国的轮船,钱学森无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仅拥有杰出的科学素养,还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年轻时的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后获得冯·卡门的赏识,将他收为弟子。冯·卡门是近代航天领域的顶级科学家,钱学森拜入他的门下,是两个人的幸事。

钱学森出色的学术成就,让他的老师赞不绝口。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都是钱学森所擅长的,还和老师一同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仅仅十年时间,钱学森成了科学界冉冉升起的明星人物。所以当他提出要回国的时候,遭遇了重重阻碍。

科学的范围

作为一个顶级科学家,钱学森的学术能力毋庸置疑,他也清楚科学的本质是用语言去解释客观现象。但是我们清楚这个世界上还有东西是科学不能解释的,就好像现有的科学知识总有一些是我们忽略了的。而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可能也是科学的一部分,找到它们能破解谜题。

以双缝干涉实验为例,当我们去观察电子的运动时,电子在纸板上呈现出波的特性。不去观察,电子又表现出粒子的特性。在地球上,在科学家眼里,双缝干涉实验就是这么的“诡异”,它似乎知道观察者要做什么。再来假设一下,我们分离出两个单独的光子,一个送它去10光年之外的地方,一个留在地球。

两个地方同时开始做双缝干涉实验,地球上的科学家在实验完成后直接开始观测。另一边远在10光年之外的科学家,在10年之后再开始观测。他开始观测的时候,地球上的双缝干涉实验已经结束,但是干涉条纹会因为观测而改变。

地球上的科学家对这一切了如指掌,10光年之外的科学家却并不清楚这些变化,你能看出来这是个简易的预知系统吗?

我们没有依靠魔法,也没有依靠穿越,直接预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我们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长什么样子,去两千多光年之外的地方就能看见。超级地球开普勒b距离地球光年,站在上面回望地球,能看见李世民征战四方,帮助李渊建立大唐帝国。

问题是超越光速是现代物理学不允许的,我们无法跨越这段距离,光速如同一条巨大的鸿沟,阻挡着我们。只能另辟蹊径,用另外的方式去研究这个世界。牛顿晚年痴迷炼金术,还去研究神学。都是想要打破物理学的限制,推开一扇门,看见一个全新的领域。

钱学森研究气功

牛顿知道科学是有范围的,钱学森也知道,几乎所有掌握顶尖学术造诣的科学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想掌握新的知识,涉及新的领域,就得用新的方式。钱学森选择的方式,是研究气功。更准确的说,是研究人类的生命活动。

人类的语言功能和行为习惯,都是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气功广义上也是特异功能的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达到养气修身、强健体魄的目的,还能够开发人体潜能。钱学森认为,对事物的预知也是人体潜能的一种,气功或许能够开发出这一潜能。

那些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将武功修炼到一定境界,在对敌时便可以提前预知对方的行动,从而将其击败。还有女性特有的第六感,学名超感官知觉,不依赖于眼睛耳朵等器官,提前感知即将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我们普通人也能掌握的本领,当你身处人群中,突然感觉有人在看你。

你迅速回头望去,锁定了那个窥视你的人,这就是一种第六感的运用,或者说直觉。那么科学界是否承认第六感?是否承认人类拥有预知的能力?

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其实非常多,“星门计划”就是他们制定的,一项研究人类预感能力的特殊计划。计划包括各种神奇的研究,比如人类能否预感千米之外的事情,能否用精神力量直接沟通。研究结果确定了人类拥有统计学意义上的预知能力,时间为3.24秒。你在某些特殊时刻,能预知到3.24秒之后会发生什么。

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不过那些武术高手,杨露禅、孙禄堂和霍元甲等人,都有一身真功夫,确实可以预知对手的行动。由此可见,练功是一种控制预知能力的方式。钱学森相信人的预知能力,所以他研究气功,他在尝试。想知道预知能力会在什么条件下触发,它又是如何产生的?

这些问题是钱学森和其他学者至今都没有找到答案的,在科学之外,还有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等待着我们。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ps/151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