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虎专访 世界武术联盟网很荣幸的邀请到陈家沟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国家武术一级裁判,温县振中武术学校校长、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副主任陈大虎老师。通过他个人对于太极拳多年习练的感悟和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他对太极拳事业的坚持和热爱,付出和承担。成为激励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问:您能讲一下从小习练太极拳,并与太极拳结缘的经历吗? 答:小时候可能受到村里的尚武之风的影响,那时候刚刚是太极拳兴起的时候,刚刚开始起步发展,因为文革的时候不允许练习。那个时候我们也小,受到家里人的影响,我们兄弟三个人都是从事这个行业,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练习太极拳。在慢慢修习和演练的过程中,自己也慢慢有所体悟,慢慢就喜欢上太极拳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从事专业的训练,然后打比赛,慢慢开始教拳。 问:童年学拳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答:难忘的事情,可能主要还是是小的时候训练苦一点,最难忘的就是以前废鞋子、废衣服,家里也没钱,那时候条件比较差。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没有觉得多苦,因为那时候年龄小,体力各方面都很好。我们那时候训练不像公园式的以养生为主的练太极拳,属于进击推手,练习的时候打比赛要打对抗赛,所以相对来说肯定会苦的,有时候练得和别人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问:您的师父王西安老师对您习练太极拳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他对我们这些弟子都非常严格,在训练强度上应该是比同龄人训练强度要加大很多,老师比较和蔼,他的话语也不多,平时对我们的错误他会指出来,让我们自行的修炼。在这一方面我很佩服老师,因为他每一个动作都亲力而为。在我们那个年代,基本上世界冠军都是我老师门下的弟子。那个时候在赛场上只要有我们出现,基本上冠军都是我们。 问:请教一下您对陈氏太极拳的理解?它和别的拳法最大的区别在哪? 答:陈氏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它讲究松柔,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一、在不修行功法的情况下,它对养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拳种,另外在你养生的过程中,它又把技击融合在里面,所以太极拳与其他拳种唯一不同的是,它集养生和技击于一体。有很多拳种都是以武术击打为目的,太极拳是在养生的同时练习击打,它是练养相合的一个拳种。 问:很多人练习太极拳的时候都知道,太极拳是“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别的拳种一般一两年都会出功夫,您觉得这个又有什么不同呢? 答:这也是拳种的要素不相同和它修炼的方式不相同所产生的一种解释,虽然说太极拳是: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说的也不为过,因为太极拳的修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你要慢慢的学习拳种的招式,然后要去僵求柔,然后由柔而生刚,都需要这些过程。它和外家拳不同的是,外家拳有很多一年或两年就已经出功夫了,但太极拳不行,它是比较慢的。太极拳它不光是一个拳种,它这里面含有很多哲学的思想和人文的理念。通过不断慢慢的修行,从太极拳功夫慢慢的感悟,也可以说太极拳就是一个人生。你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修行人生的一个过程。 问:您的家人对您这份事业持什么样的态度?对您帮助最大的是哪几位成员? 答:对我最大的启蒙和帮助就是我的父母亲,家里那时候比较贫穷,又供养了三个孩子习练武术。大家也知道,“穷文富武“,不是说你非常有钱才能练武术,练武术费衣服,费鞋子,吃的也多,穷文富武应该是从这一点来看的。在以前,一个人一年一两套衣服就可以够了,但是这个不行,它费衣服,衣服要撕破,鞋子要磨破,这都是很正常的。 问:现在很多太极拳习练者都想要急于求成,对于太极拳初学者和爱好者有什么样好的建议呢? 答:对初学者练习太极拳,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讲,我还是奉劝他们不要急于求成。太极这两个字虽然有极,但是不能急着来,只能慢慢修炼。它和上学是一样的,你必须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它要有一个过程,只有这个过程的沉淀,你才能慢慢的提高,太急于求成反而学不会。 问:在教拳过程中有没有有趣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 答:我们这一代都属于年轻人,尤其是像我们的下一代现在有很多也都在外面教拳,他们在教拳过程中,主要是要以诚待人,真心对待别人。以前出来教拳没有那么有趣,以前在外面教拳,那时候年轻,我们刚出去的时候也小,在外面的人认为拳师一般都是中年或者老年,不像我们不到二十岁就开始出来教拳了。在外头人的感觉来说还是小孩子,因为教的很多人大部分都比自己年龄大,都是属于叔叔阿姨级别的,有的甚至爷爷级别的。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对人尊重,不能因为人家跟你学拳了,你作为老师你就拿出老师的姿态,像学校里训小孩子那是不行的。因为有的老年人练习的时候反应能力很差,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一个招式三个月都没学会,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的耐心。如果没耐心,像有的人他可能就不教了。意思就是你太笨了,有时候语言上面自己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让老年人觉得心里不舒服。所以语言上面一定要细腻的认真的解释,教拳这个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因为有的人他要一遍一遍重复的运行才能学会。 问:现在您已经教了很多的徒弟,您觉得他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什么? 答:对于太极拳来讲,最应该学的就是坚持,练习太极拳不管是从养生健身,还是功夫这方面,它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技击是从哪里得来的,就是从你慢慢修炼过程中而产生的,练体相用。不是说你从刚开始没练过拳一入手才两三个月就想达到某种程度,每个人的身体条件、思想感悟都不一样,有的人学拳快,有的人学拳慢,这就和悟性有关系了。同样一个招式,别人可能看一下就能学会,有的领悟十遍八遍领悟不了,有的人练了以后人家懂得去想,这个招式是怎样的过程,怎么运用,有的人不想,直接就过了,他把1到2之间的1.1、1.2给忘了,没有去研究它。 问:您觉得师徒制和体制内的师生制最大的差别在哪里?您觉得哪种方式更适合武术人才的打造? 答:传统拳术来讲,我认为师徒制更能培养出人才,师生制相对来说差一点。师生制和师徒制有一个区别,师徒制你拜师了,你就会一生去追随你的师父,这就讲到专一,你对拳种的专一,对老师的专一,师生制我可以选择性的修练,我可以在你这里修练两个月,我还可以到其他老师那里再修练几个月,集百家之长是有好处,但不能违背的一点是专一性,人不管做任何事都怕专一,包括练拳也是一样的,这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要有能力的老师。不能随便拜一个老师,如果他本身武学造诣就不深,也可能你专一了也没拿到想要的成果,当你超过老师的时候,你想更高层次的发展,就有些困难。所以说拜师一定要拜一个明白的老师。现在社会上所谓的名师名家其实很多,那只是一个称号,拜一个明白这个拳术的过程,明白这个拳术的拳理,明白这个拳术的技击方法,而且他还可以言传身教,明明白白的教拳。 问:您是如何看待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答:太极拳的传承,从王庭祖师到现在,已经传承了几代人了。太极拳从以前封闭,到半公开,再到公开化,就像现在一样,太极拳是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为什么呢?它集养生和技击两种,而现在大部分的太极拳以养生为主,而修练技击的基本是属于我们本地的馆校和老师所带的学生,因为我们这里有这个氛围,年轻人从小都开始学,学的比较多。外面基本都是中老年在学,他们以锻炼身体为主。虽然说全球习练人数达到3亿多人,但大部分都是以养生为主,这个也可能说是时代的变迁所造就的。因为它并不是冷兵器时代,那时候需要这些来防身,现在基本上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家基本上以健身为主,这也可能说是一个方向。但是传统武术要想发展,这些基本的格局不能丢掉,尤其是像陈氏太极拳这些技击方式,这些传承可能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慢慢往下传播。 问:一些人认为太极拳就是一项中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您觉得怎样更好的带动年轻人的积极性? 答:要想他们现在加速的喜欢,就要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练基本功,一套拳练下来练好几年,练几年以后你才能进入到太极的技击推手里,现在要想加快速度让年强人更好的去练习太极拳,就要同步进行,同步训练。在最初的教拳方法里把技击放在前位,把拳和养息放在后位,等他慢慢地达到某种程度以后再给他转换过来,就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改变了。 问:从事太极拳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您觉得收获到了什么?(身体上、生理上的收获) 答:身体上,不管是自己练还是教学过程,每天都在动,首先自己身体练的很好,最起码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身体。另外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通过拳术的感悟,我收获最大的是收获了一帮朋友,收获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问:有人说太极拳是一种哲学之拳术,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太极拳是一个哲学的拳术,这是必然的。因为它讲究阴阳,讲究动静,练到最后它讲究中庸之道。讲究中庸之道,就属于哲学的拳术,哲学的拳理,因为拳术的理论是用哲学的理论研究和解释的,所以它完完全全是一种哲学的拳术。太极拳讲究圆、活,一个人的棱角通过拳术的圆转打磨,磨圆他,也就是是暴躁的人内敛。但是太极拳也是一个从静中求动的一种拳术,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在慢慢练习当中出现棱角,走到中正中庸之道。 问:有人比喻说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就像把一块铁放到烈火里进行锤炼,用融化的铁水再重新铸造铁器,在这之前肯定都有自己原本的东西,就像您说的都有棱角,最后被磨平的,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么磨平的? 答:这也是在修炼过程中自己在慢慢地感悟。大家都知道,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欢争强好胜,那时候练拳的时候,因为我们是一帮人在练拳,不是一个人在练习。在练拳的过程中,师兄弟之间肯定要经常切磋,是对技击的一种提高。那时候就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态,两个人练习,今天你摔我,明天我就想着怎么把你摔倒,通过这种竞争式、比赛式的训练,然后使你的身体各项机能慢慢提高。人的性格是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和接触,不管是闲聊还是学习,通过这种接触以后,有时候可能会一急之下会发脾气,过后再想想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也不好。通过这些,慢慢对一些事物的理解,就有了双面性的理解。再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像以前那么冲动,以前是先做过了再去想,现在是想过了再做。 问:是否遇到武林人士向您挑战呢,这种情况下您怎么做? 答:在前期教拳的情况下会遇到这种情况,近五六年到十年之间,这种情况很少。中国本身是一个尚武之风非常浓厚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它的地方都会有其他拳种,你去他们那里教拳,说是和你切磋,其实也是对你在当地教拳的一种认定。以前我所遇到的,最终都是以胜结束,人家来和你挑战了,你就得应付。你不应付,他就感觉太极拳只能玩不能打。以前都是应付下来,以胜利告终。来找你的也不是说非常好的,不是拳种里非常顶级的人物。不管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练到非常高的层次以后,都是修心养性。因为很好的拳师,他不会找你一个外来的拳师去切磋。以前旧社会打擂的时候是这样的,现在很少。 问:您认为太极拳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及中国梦的建设在未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对世界武术的传播交流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我认为太极拳对以后中国武术文化交流起着衔接的作用,不管是国内到国外教拳的拳师,还是国外到国内求拳的学生,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他或多或少都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练拳过程中可以把茶艺、中医他都会慢慢了解,因为太极拳当中包括这些,太极拳本身也含有医学,所以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他会了解很多东西,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出外教拳,你也不可能只教拳。在和对方交流的时候也会把中国某种特质的东西都传播给他。 问:目前太极拳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您对太极拳申遗有什么看法? 答:申遗已经好几次了,每一次县里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前几次也已失败告终,但是从我内心来讲,我相信太极拳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会申遗成功的。而且也是必然的。 问:近几年温县提出重塑武术之乡的口号,世界武术联盟网的宗旨是在为各宗门派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共享平台,将温县打造成一个世界武都。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好的建议呢? 答:这个很好,我认为你们做这些事对拳术的推广或者是温县的经济建设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你们的这个平台刚好把全国乃至世界的武术爱好者,让他们通过一些活动、交流,把各门各派的武术都引进到温县,让温县不只有太极拳这一个拳种,慢慢让其他拳种也进入到温县,让温县人也去了解其他拳种,这样也方便于从事太极拳的人多了解其他拳种的优点和缺点,让别人也了解太极拳真正的武术含义。像现在情况来说,推动它必须要有一些交流活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才能吸引外边的人进入到温县,这些拳种与拳种之间的交流活动,必须要有平台作为载体才能实现。要是只发新闻,你发新闻别人也发新闻,这里也了解不了实质性的东西,必须通过交流活动,才能了解实质性的东西。 问:请赐予世界武都一个祝福语。 答:让世界武都成为真正的武都世界! 快问快答: 问:曾经遇到过的心理上的最大挣扎是什么? 答:对拳种的放弃与坚持。想放弃也有家庭的原因,那时候练了很多年,对前途感到迷茫过。后来坚持下来,因为自己练习了很多年,也看到父亲对我们练拳的努力与付出。 问:一生中最喜欢的一个字?为什么? 答:静。静能使人身体的到放松,也能使思想更开阔,静中生动,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问:请用两个字概括您到目前为止所经历的一切? 答:继续。 编者按:整个采访过程时间不长,陈老师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实、质朴,对太极拳充满着热爱和执着的印象。多年以来对太极拳的练习和坚持,以及父亲曾经对他们兄弟三人学拳的支持,成为他心目中永远难忘的温暖的记忆。言词理也透露着对他们满满和怀念。作为太极拳传承人,这条道路确实充满了太多的辛酸苦辣。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这些传承者们的付出和坚守,安身立命的过程或许充满着坎坷,但也充满着发展的机会。一个能坚持初心不忘的人,一定是能承载传承使命的人。就如陈老师用两个字所概括的自己的一生:“继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此在成长路上共勉之。 白癜风有遗传吗中科刘云涛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