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锤传自这里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发布时间:2024/9/13 13:14:40   点击数:

  在日前公布的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聊城市东昌府区传统体育项目流星锤成功入选,这标志着该区在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

  东昌府区区自年起至今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项目有省级两项:梅花桩拳、流星锤;市级三项:田庙查拳、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少林锁步锤3项;区级6项:少北拳、邓氏二郎拳、查拳、大成(乘)拳、龙门太极九段锦、聊城形意拳。

  流星锤,是一种将金属锤头系于长绳一端或两端制成的软兵器,亦属索系暗器类。它携带方便,在旅途中又可以作绳子使用,带在身上又不容易被人发现,但它也是软兵器中最难练的一种兵器。它不像短兵器或长兵器那样练起来方便自如,它主要是由练习者通过长时间刻苦努力的训练,把流星锤运用起来,像棍、枪一样形成直线,又像大铁锤一样且有威力。整套动作有舞花来过渡、连接,讲究缠、绕、点等动作。

  聊城梅花桩拳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它起源于明朝末期鲁西运河沿岸,至今已近四百年历史,传承至20代。梅花桩拳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练,文武双修,具有强身健体、技击御敌、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重要社会价值,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鲁西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梅花桩拳代表性传承人孟昭力老师,立足非遗文化的校园传承,积极实践探索,对梅花桩拳在中小学的传承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创编了《梅花桩武术操》,在水城中学、育红小学等多所中小学校推广应用。

  查拳也是中华武术传统套路中优秀的拳种,创立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从创立到继承、发展,查拳走过了千百年的风雨历程。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拳术。陈氏太极拳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以腰为主宰,处处用螺旋缠丝劲。它是:“以意行气”,“以气摧形”;一静百静,一动则四肢百骸相随,腰是发劲之源。在练习时运行须柔缓、圆弧、缠丝;应左右呼应,前后连贯,内外一致,周身相随;还要呼吸自然,虚实分明,沉肘松肩、含胸、塌腰、泛臂、快慢相间,蓄发并用。

  少北拳是源于少林,且别于少林的一个拳种,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武术第个拳种,目前全国练少北拳的有十万多人。少北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防身自卫。近年来,少北拳项目正式进入高校和中小学,在青少年学生中被广泛传承。它不仅具有中国武术共性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古朴独特的展现功能和表演艺术形态。

  少林锁步锤,非遗传承人徐大庆,也是用实际行动对非遗传承贡献着自己的一份责任,用坚守来保护者传统的体育项目。

  邓氏二郎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拳种之一,不仅能击敌防身,更能健身养生,且易学易练,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因而有“大红拳的长衣裳,二郎拳的光脊梁”之说,深受广大武术界人士所喜爱。通过开展非遗课程教学,提升学校的文化传承力,教育孩子们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意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源于心意拳。意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也是中外拳学之精华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

  九段锦,又称“明公九段锦”,是中华道家中医“导引术”的优秀代表,是历史悠久的全神养真之法,融合了失传已久的“中医藏象学”与中华先圣“全真导气”的姿势动作,坚持修炼可安定心神,调动先天之气,疏通经络穴位,达到“形与神俱”的人生圆满境界,自古以来都是传统道家最珍贵、最精髓的法门就是健康养生文化中的瑰宝。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之中。形意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民共享的果实,传承和保护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东昌府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将协同全区广大体育工作者和传统体育技艺传承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项目融入生产生活,真正让非物质遗产的传统体育项目发扬光大。(周长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zysx/158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