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非遗武术社火

发布时间:2024/2/16 18:06:40   点击数:

武术社火又叫武社火,为盂县南娄镇西小坪村独有的有着古老传统的民间竞技表演形式。它起源于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据武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二年,西小坪村武家始祖——武贞老人曾是朝中一名武官,他从寿阳来到西小坪定居,从事农耕传授武艺,代代后嗣,研习不断,练武传统经久不衰,影响武氏后人和武术爱好者。

武术社火,是在借鉴武术套路和戏曲武打两者精髓的基础上,加入民间竞技表演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人民群众原创的,同时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艺术。

西小坪武术社火有别于戏剧武打和竞技武术。它将武术的套路、动作、步伐等要素加以夸张,随着锣鼓的节奏型进行表演。集强身健体、自我防卫、艺术欣赏为一体的。独具风格,雅俗共赏的综合艺术形式。武术社火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它把生产、生活中的用具,如:铁锹、扫帚和菜刀也作为道具进行表演,并把它们赋予正义和邪恶的内涵,使之情节化,可见人民群众的独特匠心和武术社火的艺术审美价值所在。

武社火的表演形式分为:几十人的集体表演、单人独练、双人对打、多人组合等内容,动作套路有40多种,村里花甲之年尚能表演的老人比比皆是,70岁年龄以上的人群中有11人能出场表演,80岁以上有2人,王德顺老人是武术社火的第二代传人,从16岁学武至今已有70多年,如今,刀、枪、棍、棒、拳,在他身上样样精通。

武术社火是劳动人民从生产、生活、劳动中提炼出来的民间艺术,为劳动群众原创,并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息息相关,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延年益寿的作用已日益显现。所以极具独特性、唯一性的文化价值。多年来,在历代传人的传播下,扩张到河北省及周边12个县、市,覆盖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为中华武术文化和民间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笔浓浓的色彩。

武术社火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zysx/151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