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和乡有个武术之村老少都习武健

发布时间:2016-10-5 21:48:35   点击数:

大家看到这两张照片,是不是觉得这孩子的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的,颇有电视里武打明星的风采!的确,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小孩,他叫何家明,是武术世家出生,曾经参加江西省的武术比赛,获得小年组第一名!而他正是我们人和人,出生在人和乡的武术之村——辉江村。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人和乡辉江村这个拥有一千多人的村子,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会练一两套路的武术步伐,从古到今,代代相传。他们所练的一种武术称之为南拳,在周边的村庄及周边的县市,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武术之村——辉江村。武术强身,以武会友已成为这个村庄的一种风气。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下半年农事比较轻松的时候,村里的青壮年都会自发地组织一支支武术队,请长辈指导,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进行操练。在那个年代,文化生活匮乏,在农村没有用电,劳动了一天的农民没有地方娱乐,他们都会到武术队操练的地方去观看。在那个年代,地方武术是当地农民的一种享乐,是精神食粮。

每到春节,一支支武术队敲锣打鼓,走村串户,到各个村庄去表演,他们把自己熟练的武术奉献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每到一个村庄,村里的负责人都会放鞭炮迎接到村庄的活动中心——众厅。他们顾不得行走的疲惫,脱下外衣,敲起锣鼓,表演马上开始。

他们给当地的农民带去了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各农民朋友的好评。春节是个喜庆的日子,大家都会兴高采烈地去观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武之人把平时苦练的武术艺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奉献给广大的观众,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的文化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曾经誉满当地、轰轰烈烈的地方武术依然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在人和乡辉江村依然有着习武之人,是他们将地方武术传承下来。

他们说:“武术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让地方武术之花继续绽放灿烂光芒,让它结出累累硕果,让具有我们本地特色的武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继续发扬光大是我们辉江习武之人的责任!”

“武术村”的由来

坐落在山青水秀之间的辉江村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北宋天圣年间,从峡江迁移此处。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是辉江村的武术历史传统。从宋朝开始至今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渝北是武术第一村,有句老话说:三岁小孩就会武术。每年的大年初二,全村男女老少都会一起聚集到众厅进行武术切磋。

辉江武术是南方传统武术南拳翻门的重要一支,南拳翻门包括枪棍术、膀子功、扁担功、凳子功、太刀等,始创于仕元公十六世孙,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

目前,辉江武术主要是以拳术、对练套路、徒手套路、器械套路等方式方法,上世纪70年代在我乡及周边影响力很大,都颇有名气。

武术强身,以武会友已成为这个村庄的一种风气。每到春节,武术队便敲锣打鼓,走村串户,到各个村庄去表演,他们顾不得行走的疲惫,敲起锣鼓,立马登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哦!辉江武术已经被列为新余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吧,和小编去辉江村练武吧!

■■■■■

▲这可是保存百年的“武功秘籍”哟!

“武术村”的水之美

苍劲的大樟树,清澈的溪流,古朴的石桥,百年保存完好的门牌坊,不绝甘甜的古老井水……走进辉江村,秀美的景色和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漫步在辉江村里,小编发现了百年不绝甘甜的古老井水,这里的井水甘甜,村民都很喜欢来这里用水。

沿着村里古老的石桥上石板路,笔者走过许多老屋,每栋老屋里都有精美的花架,村里还有保存完好的门牌坊,或大或小。

“武术村”的人之美

景美,人更美!辉江村有崇文尚德、馨德善行的传统,民风淳朴,家庭团结,关系和睦,全村敬老爱幼气氛浓厚。

有“中国好人榜入围好人”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妻子15年的何建龙、“新余有爱,身边好人”七旬党员无私照顾八旬瘫痪老人的张赖秀、稚嫩少年为偏瘫父亲撑起一片天的何小清。

如今的辉江村,历史与文化并存,古韵和新潮同行,村庄美了,诗意更浓了,沿着辉江村行走,感受的是山、是水,是历史、是文化。

■■■■■

▲愿辉江村的明天也犹如这芝麻开花——节节高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北京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zysx/12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