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经典浸润师生的心灵

发布时间:2018-2-25 22:48:45   点击数:

刘秀娟晚报记者宋石长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是一天早读时间,走进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琅琅书声传来。教室里,老师和同学们捧着国学书,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品味着母语之美。

经典浸润童心,智慧点亮人生。晨读暮诵、国学课堂、国学教研活动、琴棋书画、武术操、礼仪手语操……从年起步的国学经典教育,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守望中,已经融入了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师生的生活,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国学经典教育,也成了该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1

书香校园

文化传承

“绿树浓阴,花香鸟语;春发玫瑰,秋结桂子,满眼芳菲,遍地绿茵;青石走长篱,草色入窗棂;举目文化纵览,心中自有厚德。”这是厚德外国语学校简介中的一段话,也是学校的真实写照。

年,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建成,该校特意从山东曲阜打造了一尊高6米重8吨、由整块巨石雕制而成的孔子雕像,并将它安置在了学校的花坛中央。

“让孔子的思想影响每个老师和同学,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校得到弘扬和传承,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人格高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学校揭牌暨孔子雕像揭幕仪式上,学校董事长、校长郭忠仪的话掷地有声。

厚德博学、文化天下。“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教育断层出现的弊端,我们希望让孩子重拾经典,来缝合现代教育出现的裂缝。”该校小学部钟艳平校长说,“也正是基于这种现实的思考,学校将国学经典引入了校园,并通过孝道、感恩、礼仪、责任、诚信、勤劳、节俭等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践行经典中获取营养,成长为有根的中国人。”

2

经典浸润幸福教育

由“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读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诵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冬则温,夏则凊”吟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走进今天的厚德外国语学校,洪亮的国学经典诵读声,在荡涤心灵之余,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人血脉里欢快流淌的节奏。

事实上,早在年,厚德外国语学校就已将早间诵读《论语》活动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开始了国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有益尝试。多个日子一以贯之,厚德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也如同隐士般静守着这个梦想,传承着炎黄子孙最动人的诗篇。

年新校区建成,该校继续发扬这一优秀传统,学校教务处将蒙学经典《弟子规》及《论语》编入了校本教材。为打造高质量的国学教育,年,学校又引入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的国学经典教育教材。教材一共十二册,从低年级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中年级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到高级阶段的《老子》《庄子》《资治通鉴》《历代美文选》等,这些系统的教材,让孩子们感受到国学经典更加丰富的内涵。

为将国学教育系统、持久、有效地开展,学校除将早读15分钟时间拿来诵读经典,还在每周开设一节精心备好的国学课。国学课以国学教研组为主阵地,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教研组几位国学教师搜集大量的资料、古籍,通过与语文老师们分享,让老师们内化以后,再走进妙趣横生的国学课堂,为孩子们带去如糖果一般可口的国学课,让古文成为孩子们所喜爱的美味佳肴。方式上,从单纯的诵读到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并引入了动画、故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喜爱,让孩子乐意感悟经典中蕴含的道理,从而为孩子的心田播下一颗国学的种子。

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将经典诗文熟读成诵,这一过程让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感受到了人生的真善美。学校为孩子们设计的以“孝道”“感恩”等为主题的国学大课堂讲座,如今也深受孩子喜爱。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经典教育,用践行经典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是该校德育工作最巧妙无痕的方法。学校德育处分主题引导班级创编小品、故事、讲演、歌舞等,结合“国旗下讲话”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庄严与美好。

“每一个生命都如同花朵一样美丽,中小学时代是奠定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知’是基础,‘行’是目的,国学教育恰如淙淙清泉,注入学生心田,指引学生们以阳光的心态和清澈的心境面对社会、面对明天。”钟艳平校长表示,读国学不是目的,学做人才是根本。

经典浸润,幸福教育。今天,厚德外国语学校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师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国学经典教育,也从经典诵读、国学课程延伸到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师生们品味到了教与学的幸福。

3

人文精髓师者先承

以正常思维上来理解,国学经典教育,顶多是语文老师的事。但是,如果你走进厚德外国语学校,却会发现一个让人吃惊的现象——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是国学经典的传承者。

学校副校长吕小平是这样理解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中国的传统学术讲求贯通、融通,其精髓博大精深,国学教育对教师的立身立行立言,无疑具有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全校老师发自内心地喜爱国学,让教育的氛围变得温馨和谐,这样,老师们能在平和的心态下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学生们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学校分批次地组织老师们赴山东、江苏、深圳、杭州等地,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培训,让教师悟出人生之道、教育之道、为师之道。

陈玉华是学校小学部的一名数学老师,曾经非常执著地认为,国学教育跟自己承担的数学课并无多大关系,然而,她从山东孔子礼仪文化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回来之后,她的态度来了一个度的转变。“不仅仅是对我的教学工作和师生关系,而且对我的家庭、生活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陈玉华说,“这次学习触动了我的灵魂,颠覆了我以前所有的观念,用传统文化中悟得的为师之道与家长沟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让我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人文精髓,师者先承。全体教师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变,也直接促进了学校育人环境的形成。鞠躬,一个看似简单的给长辈、给父母的问好形式,在学校的国学经典教育氛围下,也产生了丰富的内涵。“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我已经习惯了以鞠躬的方式向长辈问好,但也许长大了,在别的环境中,大家不一定互相行礼,但我相信我心底隐藏的敬意肯定也会带来别人对我的尊重。”该校一名学生的话也让人心灵不免产生震撼。

4

国学课堂无限延伸

今年7月4日,厚德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寻道溯源,童蒙养正”暑期班在大余丫山道源书院正式开学。余名学生通过诵读《大学》《声律启蒙》等国学经典,练琴棋书画,学中华武术,习传统礼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学经典教育,在学校开始了逐步延伸。今天的厚外学子,不仅读经典,而且画经典、唱经典、谈经典,并从行为中践行经典。

今年8月25日,厚德外国语学校一则新生向父母行礼感恩的新闻成了腾讯、新浪、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消息。事实上,这只是厚德外国语学校在国学经典教育上极其细微的一个缩影。从课堂教育到课外教育,从校内教育到校外实践,学餐桌礼仪,行孝悌言行,笔墨画丹青,调琴赏雅音,尽管其间也有不同的声音发出,但厚外师生自有他们的理解,且他们在国学经典教育上的步伐从没有停止。

也许十年的时光,并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但对于每一个厚外学子而言,他们都会感激这些日子。

因为,无论从能力的培养,还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抑或师德师爱的提升,都让他们感受到,国学经典教育正在改变他们的生活,改变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一名平时极爱调皮捣蛋的学生告诉记者,刚开始诵读古诗文时,觉得没有意思,像小和尚念经,可在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却越来越喜欢,现在甚至在老师没有让读的时候,也能自觉诵读,并且能将经典中的句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正所谓“读书既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获报,自然梦稳心安。”一个小学生竟能在言谈中无意道出经典中的语句,可见厚外的孩子思想比同龄人更有深度。

“国学经典教育的开展,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变,老师在变,家长也在变。”一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

原本听说,厚外情境化的英文课堂是最大亮点,走进厚外校园才发现,质朴的厚外人继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另一大亮点。









































白癜风能治好嘛
白斑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zysx/91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