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为报国2015年武术国考第一名

发布时间:2017-7-3 11:32:47   点击数:

解放军报社成都军区分社

「传递部队正能量」

以武术特长助力战斗力建设——对话年中国武术段位制国家考试大赛全能奖第一名获得者、成都军区某部政委黄勇11月10日,年中国武术段位制国家考试大赛在长沙市落幕。成都军区某部政委黄勇,从全国名参赛武术高手中脱颖而出,斩获大赛最高奖——全能奖第一名。黄勇文武兼备。30多年前,就曾获得云南省武术比赛南拳和棍术第一名。入伍后,工作之余练武不辍,武艺日益精进,不时在全国比武中拿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勇培养的侦察兵曾建功南疆战场,自己也在战斗中荣立三等功。近年来,他推动群众性武术文化活动开展,激发官兵尚武精神,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积极贡献力量。

近日,记者采访了黄勇,也带您一起走近这位“军中武术高手”。

记者:作为这次大赛全能奖第一名获得者,“武状元”的荣誉应该来之不易吧?请您介绍一下比赛的情况。

黄勇:“武状元”实在是不敢当,强中自有强中手。但这种考试的规格确实很高。它号称武术“国考”,是中段位武术习练者向高段位晋升时必经的一道坎。一般来说,按照武术界的行内规矩,通过了晋升武术七段考试,就可以称为武术家了。但我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向武术高峰攀登的普通武术爱好者而已,需要努力向那些真正的高手学习。

这次比赛要求十分严格。参赛的每名选手,都要经过一项单练、一项对练、一个自选项目比赛,以及理论考试、答辩考试的全面考察。尤其是要参加全能奖争夺的选手,还必须增加一项展示项目,把单练、对练、自选和展示项目4项总分加起来,男女分别排名前3名的选手才能参加全能奖的争夺。所以全能奖实际上是不分年龄段、不分性别、不分拳种,也不分专业和业余的一项综合实力比拼。要夺得全能奖第一名,难度非常大。在这次国考大赛中,进入复赛的6名选手,有好几个都比我年轻,有的还是拿过全国冠军的专业运动员,竞争非常激烈。不过我发挥不错,拿到了整个国考大赛中的最高分9.8分,取得了第一名。

记者:听说您30多年前就拿过云南省武术冠军,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习武经历?

黄勇:我习练武术的时间算是比较长了。我父亲也会武术,受他的影响,我4岁就开始习武,应该说从小打下的基础还算比较扎实。11岁时参加了云南省曲靖市体委武术队。得到过著名武术大师沙国政老师和云南武术界几名大师的教授和指点,曾4次代表曲靖市参加云南省武术比赛,拿过2次棍术冠军和2次南拳冠军。

40多年来,不管是上学,还是参军入伍,包括后来走上领导岗位,都没中断过习练武术。我认为,武术是提升军事技能的重要手段。年军校毕业后,我分配到了云南边防部队,担任过侦察队指导员,带领部队参加了边境作战。我教授官兵们习练武术,提高实战技能。在执行边境任务过程中有多人立功。我自己也在参战中荣立了三等功。

近年来,国家实行武术段位制以后,我主要是进行国标习练,通过这次国考,我已经取得了武术七段资格。

记者:在您的推动下,贵部率先把武术段位制引入军营,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黄勇: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文件,确立了推动武术段位制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的“六进”目标。我们抓住契机,率先将武术段位考评机制引入了我部。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除了武术对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作用的考虑外,还因为,第一,武术段位制是一套系统规范的武术技能考评体系,不但对推广武术、普及武术有重要作用,而且对规范军营武术活动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是武术段位制技术体系把武术运动的基本技击要素,打、踢、拿、靠、摔及其综合运用,科学地编排在了一至六段段位套路中,并且单练与对练合一,对于提高习练者的实战技能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第三是通过考试取得的武术段位,国家乃至国际上都认可。对于习练官兵掌握一技之长,转业复员回地方就业也很有益处。

在引进武术段位制的过程中,我们专门成立了武术段位制考试点和办公室,将武术段位制工作纳入年度文化体育工作统筹,邀请云南省武术协会老师担任教练和评委,每年举办一期武术文体骨干培训班,每半年组织一次国家武术段位制考试,对通过考试者按水平授予相应段位。目前,已有多名官兵取得了段位证书,在官兵中掀起了一股习练中华武术、精武强能的热潮。

记者:您为什么对在部队推广传统武术文化这么热心?官兵习练传统武术,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些什么作用?

黄勇:真正的军人,就要“爱军精武”。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战争的模式发生变化,“精武”的含义,已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通过训练强健体魄、磨砺意志、强化战斗精神,仍然是世界各国军队不变的主题。武术运动在这些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效用。回顾历史,凡是有所作为的军队,无不把武术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各大强国军队,对武术训练都十分重视。比如:美军、俄军、德军都坚持开展徒手格斗训练和刺杀训练,日本军队把相扑和空手道作为主要训练内容。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真正的民族瑰宝,对提升部队战斗力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武术格斗在我军虽然也有较广泛开展,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我们的力度却相去甚远,急需我们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着眼未来,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目标,使中华武术进军营朝着全员性、实用性、科学性方向迈进。

新的历史时期,习主席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能打胜仗”是强军之要。推动武术运动进军营,对于强军兴军意义重大。当然我们在推广武术运动时,要始终坚持服务和助推战斗力建设这个原则,把准习练传统武术与军队担负的职责使命、与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的共通点和契合点,把武术运动与部队的任务和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增强官兵体质、锤炼官兵实战技能、砥砺官兵战斗精神的有益辅助手段,助力部队战斗力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就探索了“体能+健康+战斗力”的习武模式,将武术的训练方式、拳术套路、技击方法和原理融入体能训练、业务训练和单兵技能中,在一招一式中有效提升了官兵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等综合素质,有力增强了官兵的战技能水平。

记者:推广传统武术与加强部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什么关系?

黄勇: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武术运动本身,也还包括其武术精神和武术文化。它除了在强健体魄、磨砺意志、增强官兵近身格斗的制胜本领上具有独特作用外,还传承着尚武强能、精忠报国、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对于提高官兵思想觉悟、道德情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武术段位制教学体系中,专门设置了“武德、武术礼仪”的内容。习练传统武术的过程,就是对官兵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因为传统武术中的哲学思维、尚武精神、习武报国等思想,都渗透在武术当中,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课业并重同修,决定了尚武要以“德”为先,这既是行为准则,又是实践的标准。

在新的历史时期,习主席提出了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传统武术文化包含的精忠报国、精武强能、吃苦耐劳、不畏强敌、重法守义、品德修养等思想,与“四有”革命军人的要求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在武术文化活动开展当中,我们就把习练武术作为培养“四有”革命军人的一个有效载体,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自律、自控能力,纯洁部队风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程必杰值班编辑:张放本期编辑:李胜子

解放军报社成都军区分社(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白殿疯早期图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zysx/72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