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关于“优秀中小学体育课基本要求”之第三条: 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关于中小学体育课基本标准第三条实际上在告诉我们:要上好体育课,在教材教材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选好教材,选好的标准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两方面的需要;二是要能准确地把握体育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三是要把教材处理得当;四是要使主要的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学因素。本文就从上述四个方面对“中小学体育课基本标准的第三条”作一个分析和解读。 一、要选好体育教材,选好的标准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 这句话明确地告诉广大体育教师:上体育课重要的是要选好体育教材,而所谓最好的体育教材就是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那一类教材。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材”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去学练”的教材。 体育教材的本质是传授给学生或用来锻炼学生的教学材料。因此对它的第一要求就是“要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而服务”,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要有用处。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就出现了一些对学生发展无益处的所谓新体育教材,如多米诺骨牌、扁担南瓜的情景教材、“扫把当马骑的教材”、大变应鱼教材,电子游戏等教材也走进了课堂。这些教材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很不明确,而且搞乱了人们对体育学科性质的认识,扰乱了人们对体育教材的清醒认识,是很有害的倾向,应当予以坚决的纠正。 2.“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主要是指“学生想学练”“适合学生学练”的教材。 如果一个教材再好,但学生想学,不想练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与练习的教材,那么它也不是最佳的教材。如传统教材中的太极拳、队列练习、长跑以及某些器械体操等教材一直受到来自理论质疑,在教学实践中也是困难重重。对待这些教材就必须进行教材化的改造。例如长跑在被改造成“校园定向越野”后、器械体操被改造成“团体操“和“集体行动游戏”后就倍受学生的喜欢。 当然,在必要时,那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但不被学生喜欢”的教材,也必须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去练习,因为特殊的教育意义,如军训中的队列和冬季的长跑锻炼等。但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材,不管学生喜欢与否,都是不能作为教材的。(如图1) 二、要能准确地把握体育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 本文认为体育课程的性质应表述为:“体育是以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途径,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传承体育文化,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本文还认为:体育课程的性质是由体育教材的性质来决定的,因为体育教材是课程的实体部分,也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实体部分,因此体育课程性质的每一保有话都会落实在体育教材上,落实在体育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上。 1.体育教材的基本性质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途径”。 换句话来说“体育教材的性质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途径”,就是“身体练习是主要的体育教材,而非身体练习的是次要的教材”,再说的白一点,就是“学生身体活动的教材要多上,不活动的教材要少上”。那么,什么是体育教材中“以其他活动为主要途径”的教材呢?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它们呢?(如表1) 2.体育教材的特点是“以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主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特点是以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主要内容”或者可以说“体育教材就是以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主要内容”,这本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就如同说“语文教材是以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术学习为主要内容”一样,但是在当前有否定运动技术教学倾向的形势下,还要必须加重申和强调。体育教材只能是体育的知识和运动技术,其他的教材因素和教养因素,如道德知识、心理知识和技术、社会交往知识和技术等都必须以体育的知识和运动技术为载体,并与其密切结合。 3.体育教材的价值是“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传承体育文化,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 要充分地实现体育教材的价值,我们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强化体育教材的主要功能,这个主要功能就是:(1)教会学生有关体育锻炼和体育欣赏的知识,教会学生有用的运动技术;(2)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3)通过对体育的“懂”与“会”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爱好,促使学生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而对体育的其他功能,如促进学生交往的功能,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功能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等功能,则应在发挥体育教材的主要功能的基础予以全面的考虑,切不可喧宾夺主。 三、要得当地合理地处理体育教材 1.得当地、合理地处理体育教材(教材化)的含义和意义。 处理教材,就是加工教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育教材化工作。所谓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教材化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编排以及物质化等工作。体育教材化的具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材化可以精选出最符合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的那一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避免内容的庞杂和在选择上的无目的性。 (2)体育教材化可以通过加工,使体育的素材更能符合体育教学的需要,以消除体育素材与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性。 (3)体育教材化可以通过编排、配伍的工作,使选出的但仍杂乱的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以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 (4)体育教材化可以通过物质化的工作,使编辑加工后的、但还抽象的体育教学内容走近教学情景和学生,使体育教学内容更能成为体育教学的生动的载体。 体育教材化工作有以下两个基本层次:一是编制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和体育课本)的工作,这个层次的工作一般由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来进行,主要包括从各种身体活动的练习中筛选出素材,进行教材的分类、加工、排列等,国外学者也将这个层次的教材研究称之为“大规模教材研究”。二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把教材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工作,这个层次的工作一般由学校的体育教研组或体育教师来进行,主要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和规定,从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把面对一般学生情况和一般教学条件的教材变成适合一个班的学生和本校场地的设施条件的教材,我们也将这个层次的教材研究称之为“小规模教材研究”。本文在这里主要说的就是这个层面的,体育教师应该做好的教材化工作。 2.体育教师如何得当、合理地处理体育教材(教材化)。 体育教师在处理教材(进行体育教材化)时,主要要做到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把抽象的运动技术变成一个生动的教学过程。 总体来说,体育教师的最本质性的工作就是把一个抽象的运动技术要变成一个生动的教学。但是这个工作并不容易,它要做好至少三个工作: 首先,要对该项目的“学理”进行研究,就是要先搞清楚该项目达到什么程度就算会了,有些项目的“会”是比较好判断的,比如游泳能游出20米就算会了,滑冰等滑走几十米都不摔倒也就算会了,但有的项目的会则不容易判断,如篮球的“会”和武术的“会”等。所以,教师就要根据运动项目的实际,结合教学时数和教学条件等,定出该项目“会”的到达点,其实这就是教学的目标。 其次,教师要从所定的这个“会”来“反推”出应该教的技术内容,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运动技术教学内容的锁链。 第三、教师要把每个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来,保证每个运动技术都能按时地学会,以保证循序渐进地、按部就班地学会该运动项目。 2)把运动技术教学过程和锻炼身体的过程结合起来。 由于运动技术的学习有赖于运动素质的同步发展,也由于体育还肩负着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重任,因此不能忽视在进行运动技术教学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要学一学、练一练,这就要求把运动技术教学进行“运动负荷的教材加工”,特别是在一些“轻体育运动项目”(就是运动负荷偏小的运动,如瑜伽术、乒乓球等)和一些以某个身体部分为主的运动教学中就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真正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学练交替,学练结合,技能素质双丰收”。 3)把运动技术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使学生“边练习边认知、边实践边思考”的过程。 运动技术是操作性的知识,其中还伴随着许多需要理解的记忆性的知识和需要认知的原理,学生的终生体育锻炼需要这些知识和原理,因此要把这些知识提炼出来,结合着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配合以一定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就要求把运动技术教学进行“知识和原理性的教材加工”,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边练习边认知、边实践边思考”。 4)把运动技术教学过程变成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 体育课中运动技术教学过程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集体交流、集体思考和集体行动的过程,是蕴涵着许多集体教育因素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有利的教学因素和教育因素是很可惜的,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把这些集体教学和集体教育因素加以教材化,即进行“集体教育因素的教材加工”工作,配合以一定程度的合作性学习方法,结合着运动项目技术的特质进行集体意识和良好集体行为的教育,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在集体中进行高质量和温暖的学习,在集体教育中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 5)把运动技术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让学生体验快乐和成功的过程。 运动技术学习是个交织着“懂”、“会”、“乐”的过程,这是学生在体育刘可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获得成功、获得自信的途径和源泉,但体育又是一个要努力、要拼搏、要忍耐、要吃苦的过程,这也是一些本应喜欢体育的学生没有最终体会到运动乐趣的原因。因此,体育教师要把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改造成“集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成功达成最终的成功”的“快乐的体育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教材的乐趣因素,研究学生成功学习的路径,配合以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边努力边成功、越学习越有乐趣”。 四、主要教材要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学因素 既是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就必须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教会了学生知识和技术。所谓“教会”了,就是帮助学生达到了一个技能的新高度,就是学生要在掌握的技术和原来的不一样。这个“原有的技能”和“课后的技能”,“原来的技术”和“新学的技术”之间的差别幅度就是“难度”,就是教学效果大小的主要评价内容。在过去的一些体育课堂上所教的运动技术没有什么变化,当然也就没有没有很大的难度,造成体育教学的“低水平重复”现象,还有的教学课一开始就没有“难度”的意识,只选择一些简单的游戏罗列在教学中,使体育课变成游戏课,这种课除了小学低年级外都是不适宜的,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不是运动技术教材的多米诺骨牌和电子竞技了。 问题是什么是“适宜的技术难度”呢?本文认为“适宜的技术难度”受“应该学会的新技术性质”、“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学生的身体素质”三个因素组成,是这三个因素的交汇点(如图2)。 另外,“适宜的技术难度”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见表2。 如果,体育教师事先设计好了教材的“适宜的技术难度”,那么体育教学就会很好“教”和“学”,体育课就不会有“放羊”的状态了,体育课就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体育课就会自然地成为一堂谁看着都好的课了。 编辑雪儿制作 时年-THEEND- 更多资料添加小编. 转发请清晰表明来源:体育教学网(tiyujx),感谢。 赞赏 人赞赏 咨询白癜风医院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zysx/21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