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武术之时间

发布时间:2016-10-24 14:45:39   点击数:
杂谈武术之时间

声明:因造诣不够,只能杂谈,不成体系,全是个人体会及一点感悟,如有偏颇,欢迎来人来函以及来而不往非礼也之洽谈。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名副其实。自跟着师父学梅拳十五年以来,深切的感受到了武术对于自身的改造与益处,虽然并未成为武林高手,但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能力、疲劳恢复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十五年,对很多人来讲仿佛有些长了。相较于当前社会流行的快餐文化与快餐消费,于讲究几十天出效果的各种培训班,中国武术所讲究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水磨工夫,还有几人能同意并身体力行?

记得师父说过,梅拳老规矩,想学拳先要站桩,我们称“拉架子”,站桩满三年,也就是一千多趟架子功,才算得到了认可,才算入了门。传统武术门派里面都有自己的基本功,即桩功,有的为静桩,有的为动桩。桩功一般动作简单,就那么几个动作来来回回的做,看着不那么美观,做着也颇觉枯燥。可在武术里,桩功的重要性,好比大厦将起前的地基,地基有多扎实,大厦就能高能稳,地基不扎实,大厦过几年可能就成了比萨斜塔。想起当年跟着师父练拳的光景,驻足观望甚至喜欢的非要来学拳的人络绎不绝,可真正坚持下来的寥寥几个,多被日复一日的动作挫败了,随后就放弃了。

可说起来,不过也才重复了月余,就消磨掉了绝大多数人的兴趣。想起师妹曾与我抱怨:“想当初我来的时候,你们都没人理我,我不懂的也不敢问,只好悄悄的一个人站在角落里练。”我哑然失笑,解释一句:“实在是因为来的人太多,坚持的太少,所以我们都冷眼旁观,看着你什么时候走呢。”

是的,武术需要时间,时间会让身体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习惯气血顺畅、精神饱满的状态,也会让精神在枯燥无味的练习中变得坚毅和沉稳。而再往后,愿意在武术上花费更多时间的原因,则在于向深层次触摸到了武术的博大精深。武术中融合了太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习武之人会不自觉得涉及儒、道、佛,甚至阴阳八卦中医等多方面知识。大量的文化内涵浓缩在武术的一招一式之中、融合在口口相传的歌谣口诀之中,需要时间来理解,来揣摩,也同样需要时间来创新。就拿梅拳来说,桩功中的梅拳五式,五个动作,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心肝脾肺肾;多人同练时,起落开合如梅花,动静相宜,阴阳变化,你进我退,你攻我守,相得益彰。追其历史,上述道家门派功夫;观其形态,酷似西域密宗金刚。还有套路中的金刚拳,应是从少林拳法的一种,但在梅拳人修习的过程中逐渐演化调整,更符合梅拳套路要求,不同的人均能演练出不同的意境,有的潇洒大方,有的威猛刚硬,有的轻巧灵动。

(师父练习金刚拳图片)

武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随着人的成长会发生变化:少年时代重模仿,青年时代要体会,中年时代需系统,老年时代为养气……当然,还有其他诸多方面,要因人而异,因时间变化而进行调整。所以武术重传承,重言传身教,并不仅仅是为了门派之见,更是因为武术与每个人都可能走出不同的道路,而师父,则充当着引路、指路之人。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光说的是个人要努力,还体现了武术的多样性及独特性。

习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习武之人一旦荒废个一年半载,就会发现身体及功夫倒退的惊人,不如读书写字,不必担心荒废上一年半载就成了文盲,于是,许多人在偷懒之后彻底放弃。但实际上,武术是人与天争的一条路,通过自身努力调节人体内在,完善肌体循环,可争生机、争寿命。梅拳门内老拳师八十九十常见,均得益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进修行。故习武之人以习武之时间得人生之时间,以习武之坚持得生命之坚持。









































早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zysx/15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