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初访美

发布时间:2021-10-26 13:08:46   点击数:

中国武术代表团首次访美

年年初,国家体委武术处接受了一项重大任务——组建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当时尚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美利坚合众国。

国家体委武术处是当时全国武术运动管理的专门机构,所管的体育项目却不仅有武术,还包括射箭、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中国式摔跤、国际摔跤、马术和马球等。人员很少,工作繁忙。接到任务后,处里决定派吴彬在北京体院时的同窗张山具体负责执行。

张山与西安体院马贤达教授

张山在工作中了解到,这次访美是因一次重大国际外交中的接待活动启发而成。

年秋季的一天,北京体育学院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外国客人。在他到达之前,体院体操班和武术班的学生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为客人以及陪同他前来的中央首长进行现场表演。

体操班和武术班是“文革”期间,为了恢复体育竞赛和对外交流而专门建立的,其成员都是素质一流的苗子。体院老师门惠丰是这两个班的总负责人,他事先知道来的是谁;而与他同时担任武术班教练的夏柏华老师却在表演之前,和他的学生们一道被蒙在鼓里。

客人和首长乘车到达后,在体院训练馆里接见师生,然后观看表演。先上场的是体操班,表演者个个是国家队水平,表现出色,赢得了阵阵掌声。轮到武术,一直等在馆外的夏老师带队进场,这才知道来的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陪同他的是位女首长。

武术班的学生总共12名,最大的十多岁,最小的还不到十岁,来自全国各地。和体操班不同,他们训练的时间短,在门老师看来,“技术水平还不太过硬”。但这些孩子信心十足、毫不怯场,首先表演武术基本功,冲拳、踢腿、翻腾、旋子、旋风脚、外摆莲,整齐划一,干净利落,当时就把见多识广的基辛格惊呆了。

基辛格转头问坐在身旁的女首长:“这是什么运动?我从来没见过。”

女首长笑而不答,显然在为对方表现出惊讶感到得意。一旁的国家体委负责人做了解答。

“这是中国的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这位负责人不大了解国外的情况,否则只需说一句“ChineseKongFu”,或许就够了。基辛格博士可能没看过李小龙的电影,但他的随从中应该有人知道,会向他解释。

基辛格在美接见中国武术代表团

武术表演非常成功,甚至得到了比体操更多的喝彩。基辛格连连挑指称赞,首长也用简短的话语给予了高度评价。事后,国内各大报纸都对此事做了报道,体院武术班也出了名。

身负为中美建交铺路重任的基辛格博士对武术的印象极佳,不久便向我国领导人提出了邀请武术访美的意向,后经双方努力,多次协商,终于落实。访问日期确定于年的6月,距离张山接受任务的时间还有不到一年半,足以做好充分准备。

在武术之前,我国已经连续派出兵乓球队和体操队访问美国,其中最有名气的是第一次,被称作“乒乓外交”并载入了外交史册。武术访美因李连杰日后成为功夫巨星,如今才常被提起,但在当时来讲,受到重视的程度并不亚于前两次。这是国家政治的需要,同时也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使然,与作为西方体育项目的乒乓球和体操相比,更有展示和宣传的意味。

当时负责经办此事的不仅有国家体委武术处,还有外交部和文化部的人员参与。他们确定的实施方案是:首先成立两个调研组,分两路进行全国性的考察和筛选,从各地专业武术运动员中选拔出最优秀分子,集中到北京,再进行两次更加严格的考核复选,最终确定代表团的正式成员,参加出国前的终极训练。选拔标准是:能代表我国一流的武术水平,有独到的单项优势,外在形象好。

著名武术家蔡龙云在21世纪初

调研组成立后,一组由民国时期曾在上海打败过洋人大力士的著名武术家蔡龙云带队,去华中、华南和西南;一组由张山带队,去华东等地。考察过后,两组带了初选人员共人回到北京,其中就有山东省武术队的于海。

于海是六十年代最优秀的武术运动员之一,曾多次获得过全国比赛的剑术、拳术和全能冠军。“文革”开始后,他做了逍遥派,每日无所事事,不能练武便只好玩玩举重什么的,体重也从60公斤上升到了90公斤。近两年,他恢复了训练,在济南大赛上照样拔得头筹。但这时他已经30出头,在队里做了教练,心里知道已经不再巅峰状态了,因此对到北京之后的选拔感到非常紧张。

初选的名运动员,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中集训了两个月,然后参加了第一次复选考核。考核的淘汰率极高,这一轮下来,就有40人落选。于海过关后长舒了一口气,但一直悬着的心远未放下,因为不久之后还有第二轮呢。他只有加劲苦练,生了病也不休息,甚至要求医生替自己隐瞒,直练得原本圆润的脸庞明显地消瘦下来。

这期间,他发现北京的吴彬老兄经常会到训练场来,来了也不声张,只悄悄站在一旁观看。于海心里很是纳闷,心说他又没有学生在这里,也不像有什么事要办,怎么老来呢?

青年吴彬

吴彬这时正在积极筹备组建市级专业武术队,在体校的教学也忙的不可开交,他之所以忙里抽暇来到工体,其实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多年后,他在给首都体育大学研究生们作报告时,透露过自己当时的打算——是想利用这次群英荟萃的难得良机,全面观察那些国内一流的武术运动员到底有什么长处,到底强在哪里,从中找到自己的小队员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以便在训练中弥补,力争在比赛中赶超。当时的专业武术人一般不保守,但像这次反复演练自己拿手绝活的情况也不多见,刚好让吴彬看个仔细。日后证明,他的这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策略取得了良好成效。

吴彬没有想到,不久之后,老同学张山来到什刹海体校找他,说要看他手下的少年武术班训练。吴彬也没多想,便安排李连杰等当场表演。李连杰亮出了自己最擅长的刀术,一趟下来,就被张山看中了。张山要吴彬放人跟自己走。吴彬这才知道他是来为访美代表团选拔少年团员的。

张山说:“我们要找三个练武术的孩子,一来可以活跃气氛,二来也可以向外国人表示,咱中国武术后继有人。”

唐来伟和李连杰

吴彬大为高兴,表示坚决支持,又帮助张山选拔另外两个。因为李连杰入选,他认为应另找与他搭档最为默契的熟手,便推荐了唐来伟和女孩吕燕。吕燕文文静静、漂漂亮亮的,但操练起刀枪棍棒来,立刻就显出咄咄逼人的气势,让张山很是满意。但唐来伟就有点差强人意了,武艺虽然不错,但眼睛实在小了点。不久,吴彬又推荐来另一个男孩,浓眉大眼圆圆脸,让人看着就喜欢。张山看过他的功夫,点头同意。这男孩就是今天北京武术队的领队崔亚辉。

李连杰与崔亚辉

成年后的崔亚辉与唐来伟

还在工体的80名备选运动员这些日子里一直在经历着煎熬,第二轮选拔已经开始,但不是集中一次考核,而是分次进行,每天都要走几个人,没走的也随时可能再被叫去来一遍,结果难料。李连杰等人到来后,其他人都很羡慕他们的幸运,不必像自己一样饱受精神折磨。

终于,代表团成员的最后名单被确定下来了,原来的80人这时只剩下了38人,以最初为基数计算,淘汰率竟高达68%。于海见自己的名字就在名单上,脸上这才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接下来又是40天的紧张准备,除了节目编排、反复训练,还有政治教育、外事纪律和礼仪培训等内容。到即将动身之前,于海掐指一算,乖乖,来北京已经有半年了!

崔亚辉、吕燕、李连杰

这次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美国,共准备了50多个表演项目,10个预备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团员所擅长的武术单项,有些被要求充实内容,有些则需创新动作。对练项目都经过重新配对,反复熟练,以保万无一失。此外,他们还邀请中央乐团的音乐家为刀术、剑术以及集体表演项目配乐,此举在武术运动中尚属首次。临行前,团里以“突出传统风格,体现项目特点,适合运动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标准,为团员制作了专门的演出服,上衣主要是大襟或对襟及袖口“云头”的民族服装,下身是灯笼裤。

6月中旬,中国武术代表团访美活动正式启程,团员共44人,由郭雷任团长,张山、王家栋任副团长。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他们对外宣称此行的目的地是墨西哥,到美国是顺道访问。

代表团从罗湖口岸出境到达香港,然后乘坐飞机去往墨西哥城,途中经历了十多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后,团员们十分疲劳,又不适应当地的高原气候,都感到身体不适。但事先定约好的演出很快就要开始,他们只好休整片刻,强打精神,整装上场。表演是成功的,但团员们苦不堪言,连体壮如牛的于海在打过一趟拳下来,也感到头晕、恶心、喘不上气来。

在墨西哥的任务完成后,代表团于6月21日这天进入了此行真正的目的地美国。他们要在25天的时间里,访问包括夏威夷、洛杉矶、纽约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数个城市,做十六场表演。

从中国到香港、墨西哥,再到世界上最为发达现代的美国,代表团团员们数日间仿佛在不同的宇宙空间里纵横穿越,所见所闻常令他们感到匪夷所思,讶异莫名,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都俨然是一次次奇遇。

到达美国后,中国武术代表团的团员们发现自己的队伍突然壮大了许多,只不过新加入的成员大多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神情严峻。他们后来知道,这些人都是美国政府为代表团派来的保安人员,多达24人。美国保安对中国团员表现得友好热情,却也让他们感到对方过于紧张,如临大敌,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便。譬如,团员们每次上厕所都需要多凑几个人,然后由美国保安前面三个开道,后面四个断后,护送前往。美国保安还在他们所住的酒店楼层上设置岗哨,在他们的房间里安装窃听器,不准他们随意单独外出,也不准外人与他们接触。

代表团团员们享受着国家领导人一级的安保待遇,尽管觉得像是被限制了行动自由的犯人,但还是理解对方的好意。因为他们知道,在美国当地存在着反对大陆政权的各种势力,他们害怕中美建交,非常有可能针对自己制造事端。

还有一个见闻非常有趣。当代表团到当地剧场演出时,有许多记者赶到现场采访拍照,却被警察和保安严格制止,即便有入场券,人可以进去,但必须将提包、挎包、照相器材等留在剧场外面。有的媒体将此事当做新闻看待,拍了丢满一地的各种包和照相机的照片,登在报纸上。于海、李连杰他们看了,觉着真壮观。

美国当地观看代表团表演的观众达到了10万多人次,可谓盛况空前,甚至超过了国家安排这次文化外交活动的预期。代表团团员们感受到观众的热情,很为中国武术感到骄傲,为事先长期精心的准备和所付出的汗水最终取得了丰硕成果感到自豪。同时,他们也因美国人对武术有如此高的兴趣感到意外。

当时国人身处封闭的环境,对外界情况了解甚少,代表团团员们根本不知道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一位中国人通过电影向世界充分展示过中华武术的魅力;此时的美国正有一股由他引发的“功夫热”方兴未艾;代表团眼下所受到的欢迎应有此人一份功劳。

一次演出后,有位观众凑到李连杰身边,向他伸出了大拇指:“你可以做第二个李小龙!”

李连杰当时懵懵懂懂地问:“李小龙是谁呀?”

代表团到达华盛顿市时,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高规格接待。7月12日的下午,总统尼克松在国务卿基辛格的陪下于白宫接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李连杰、吕燕、崔亚辉为主人表演了精彩的三人对拳。尼克松当时正为“水门事件”所苦,此次接见表达了他对中美关系的重视,无意中也成就了李连杰传奇中的一段佳话。

李连杰白宫巧对尼克松的事迹,为当时的他带来了许多夸奖和赞誉,但多年后的事实表明,那次访美时一位普通观众对他的鼓励,无疑是他命运当中的一次重要启迪。

代表团成功访美后返回祖国,中途路过香港,又为当地市民做了三天表演。在此期间,负责接待的新华社香港分社为他们放映了电影,其中一场便是李小龙的名作《精武门》。

刚刚逝去一年的功夫之王让仰望着他的十年后的功夫巨星看傻了。

“他就是李小龙呀!------”

二十年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zysx/136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