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中国的国粹, 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功夫”, 是几百年来的传承。 除了具有强身健体、 提高运动技能、 磨炼意志等价值之外, 还有防身、修身养性、 加强思维记忆锻炼、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等价值。 《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更是明确指出武术是必学内容之一。如何教武术,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武术的价值,让武术真正走入校园?“没有武术的专业技术与技能”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萧山区“武术进校园”首期教学研修班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吧!所感所悟 1班高桥金帆实验学校:冯涌 通过学习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讲几点感想。一、重视武术、培养兴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武术运动真正内涵的理解还是欠缺,尤其缺乏相关的武术等级、技能、技术等资料与认识。因此教师和学生对基本武术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强化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论中寻找快乐与乐趣,并培养兴趣爱好。二、符合年龄段教学,寻找教学新方法小孩有幼稚与成熟、活泼与文静,在武术教学上,要寻找什么才是孩子喜爱上的,怎能才能勾起练习中乐趣,创新改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武术必要过程。三、内容充实多样、精益求精武术的开展是要靠全体体育老师的热情与无私奉献才能更好的往前走,用智慧、知识、技能铲平颓废,用勤学、用交流提升自身素养。为体育民族传统项目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1班万向小学:金吉儿 授课第一天,王晓燕教授开设的武术启蒙课,大大唤醒所有教师心中一颗传承中华武术的勃勃雄心。无论是她对武术的理解、动作的理念,还是所展示的武术内在精髓,都能从她坚定的语气和执着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萧山武术发展的强烈愿望,深深感染了在座每一位老师,我想这大概就是武术的魂,武术的魅力所在。实践课程中,国际健将级运动员俞特教练对我们一班进行了耐心指导。他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激起我们心底潜藏已久的求知欲自然奔涌。参加这样的培训,使我们又一次感受到教育的重要,学习的难得,为人师表的崇高。学习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将是终身不可或缺的过程。从这些老师身上,为我们如何传承中华武术精神,提高大众身体健康水平,找到了可以参照的范本。2班葛云飞小学:方萍萍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武术看似很简单,其实对人体的素质要求很高,武术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精气神”,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特有的韵味,如果做不出来,动作就是比划。在教学中也让我有几方面的思考:第一、在内容上,我经常教的是少年拳第一套,但是一学期下来,没几个动作学生能掌握,“精气神”是更加体现不出来。在开班那天,听到杭师大王晓燕教授说的一学期能教会4—5个动作就已经很不错了,的确,动作多反而杂,少或许就能精。第二、教学手段过于简单。听了王老师的讲课,我觉得武术的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形式,方向,数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变化,从而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转换。现在由上级层面大力开展“武术进校园”,我觉得我又有信心了。 2班湘湖小学:戴铭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武术,它立足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武术的学习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同时入手,在教学当中,分解动作是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各个分解动作的理解和教授,让学生逐步掌握,能够使学生累积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其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武术学习当中。3班北干小学:徐宏强 开班仪式上,杭州市师范学院王晓燕教授将武术娓娓道来,并由武术中的并步抱拳对现场百余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教学-并步抱拳,要求快速,有力,双肘向后牵拉。由此我想到了《浙江省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中对一堂课中“教材三个一”的要求:有单一的身体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等。 在本案例中单一的身体练习是“并步抱拳”,“口令的变化”和“并步抱拳+冲拳”就是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与游戏。这样的教学能将我们百余老师牢牢吸引住,那如果用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中,岂不是太吸睛了! 武术教学中“教材三个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人认为可以如此操作: 1、教学内容“少而精”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