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五通镇的侯继发身残志坚,不仅从来没有向政府伸手要生活补助,而且自立自强,靠双手支撑起一个家,还十三年如一日,资助一名贫困儿童。 他靠双手活出尊严 初次见到侯继发时,他正在他的修理铺内忙着修理一辆农用车。店面有二三十平方米,地上、墙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些零件和配件。如果不注意,谁也不知道他是个残疾人。 生于年的侯继发两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那个时候缺医少药,让他落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侯继发在西山村委读完小学后,由于行动不便,初中只上了一学期就辍学了。 为了有一技之长谋生,年,侯继发经人介绍,到桂林瓦窑一带的一家车铺跟着师傅学习修理自行车。 侯继发工作勤奋,老板每个月给他发几十块钱的生活费。两年后,怀揣积攒下来的块钱,侯继发从桂林返回五通,在国道旁,开了家自行车修理铺。 那时候,从五通到桂林的只有两趟班车,人们日常外出都靠骑自行车和走路。当时五通镇国道旁一带还没有一家自行车修理铺,侯继发的修理铺一开,修车的人很多。补一个胎三五毛钱,一天能赚七八块钱到十来块,他做事又踏实,一个月下来能达到一两百块,这在上世纪80年代很了不起了,比一般上班的干部还多。 后来,侯继发成了家,娶妻生子,日子过得不比正常人差。上世纪90年代前后,摩托车兴起并日渐增多,侯继发开始学习摩托车修理。 年以前,当地还没有电动打谷机,每到收割季节,总有不少人发愁。看到妻子一人抬不动一架脚踩打谷机,侯继发灵机一动,试着将脚踩打谷机拆装成四个部分,还安装了一台小型柴油机。这样一来,只需一个人就能将打谷机挑到田头,组装好后就成了一台完整的电动打谷机,既省时又省力。村里人看到后,争先恐后请侯继发帮助改装打谷机,石门塘村也由此成为五通镇最早使用电动打谷机的村庄。 年前后,桂林的温氏公司开始在临桂推行大规模的养鸡养猪,在五通镇一带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侯继发边修车边跟着大家饲养。那时候,大家都用烧煤的炉子给鸡取暖。 侯继发发现,大家买来的火炉比较简单,还要花钱去买不划算,他就自己动手做,有的地方加以改进。经过反复设计、敲打、焊接,侯继发制成了一个既恒温又节煤的保温炉。这个保温炉使用方便,而且保温时间更长,效果更好,价格还便宜一些。如今五通镇周边的人都来找他买。 侯继发身残志坚,他不把自己当残疾人,也从来没有向政府开口申请过低保救助等各类补助。不仅如此,他还连续13年,每月捐出50元,资助附近杨梅湾村的一名贫困儿童,勉励他:“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治疗白癜风哪的医院好些啊对氨基苯甲酸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wg/87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