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普通的整劲,就是由动作协调形成的周身协同的整劲。初学拳术者,虽然还没有形成坚实的三体式桩功,如果掌握了窍门,一样可以打出这种整劲。如果没有掌握窍门,即使有坚实的三体式基础,也发不出来这种整劲。这个窍门就是走胯、随胯。发劲走胯,同时周身协调随胯而动,发劲时两脚出来的是摩擦对拔劲,两胯出来的形态是抖动。而脚落地时出来的声音是摩擦的声音,而不是咚咚的夯地声。这一看一听,足以判断所发之劲是否是周身协同的整劲。所以,发劲时不可有咚咚夯地声,步轻而劲整才是正确的发力方式。发出整劲的基础是周身动作的协调性,而不是某个局部用力。这是对初级刚整之劲的判别。很多习拳者常常不知道这个简明的判别方法,而误入歧途。 当然如果既有坚实的三体式桩功,又掌握发力的关窍,发出劲力的质量更高,其劲刚整冷疾的程度更高。若站孙氏三体式确有造诣,则气机的鼓荡融入发劲动作中,产生气打与形打协同一致之效,所谓内外合一。刘子明先生说,齐公博先生发力瞬间体外呈现一团光。这是气打之意。 而一个人在行拳时是否有柔化劲,同样可察、可观。那就是不是用两只手摸来摸去,而是手随身动,勿自屈伸,且黏点清晰。 当然高超的黏劲另有玄妙,非我所能知者。如张兆麒先生讲的孙振川先生和赫六爷的故事,匪夷所思。 张兆麒先生说,他在跟随孙振川先生学拳期间,见过一次孙振川先生的师弟赫六爷,赫六爷从国外回来与某公司商谈合办生意时,曾来看望孙振川先生。赫六爷原本跟孙振川先生学过多年八卦拳,后来孙振川先生把他介绍给老先生学孙家太极拳。所以两人成为了师兄弟。孙振川先生让张兆麒先生体会赫六爷的劲,两人一搭手,张兆麒先生说他当即就喘不出气了,心口憋闷难忍。歇了一会儿后,孙振川先生让张兆麒先生用散手攻击赫六爷,要赫六爷不许还手,结果张兆麒先生刚一出拳,于双方似挨未挨之际,张兆麒先生的脑际一片空白,当张兆麒先生轻轻落在椅子上时,他才醒过味来。张兆麒先生说,赫六爷的这种劲非常奇妙,似挨未挨之际你就被他控制住了。张兆麒先生问赫六爷这种劲是怎么练出来的,赫六爷说,是通过孙家太极拳练出这种劲的。张兆麒先生对我说,他后来体会过孙振川先生转走八卦拳时也有这种劲。所以,张兆麒先生强调说孙家的太极拳与八卦拳是一个东西。而以我的体会,尚不敢如此认为。 拳术中高深的劲力实在不是我这种修为程度的人能够讲出所以然的。我所以要讲这个,就是想告诉今人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很多拳中的东西是我们不了解的。就是一些最初级的东西,很多人还糊涂着呢。我参加一些武术活动,总能听见某些人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见过,不过就是打过几年散打而已,就看不起传统武术,以为打人的东西就是拳击、摔跤加地面绞索,其实是井蛙之见。他们连真正的传统武术实战技击是什么样儿都没有见过。传统武术的实战技击训练是不给门外人看的,因为那是性命交关的东西。即使是当时的拳师乃至镖师,很多人也不知道别家实战技击具体的训练方法。 实际上,很多传统的训练方法比现代方法还要先进、合理,如属于孙家实战技击训练中最初级的方法之一:竹竿训练法,就比现代拳击训练中的往复钻绳要高明、实用的多。万不可把传统武术就看做是站桩、走架、对练等,这些仅是基础课而已。 话说回来,所谓整劲仅仅是传统武术中最初级的基本功之一,很遗憾,很多人连这个还不摸门呢。看都看不明白呢。 我要练拳!去找大武术喽......觉得不错,请点赞哈↓↓↓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wg/60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