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素质

发布时间:2016-12-13 1:47:29   点击数:

武术基本功是练习武术必须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技术技巧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基础。其中身体活动能力表现为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健康体质的人形体肥瘦适中,男性肌肉健壮;女性皮下脂肪适中,不过肥,不过瘦。面色滋润,红白适中,细腻而有光泽,而且神采奕奕。

健康体质的人胃口好,不厌食,不贪食;不易饿,不到开饭时间不饥饿;不易饱,不是稍食即有饱胀感。

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

常见几种解释

1、身体素质是人体完成某个动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固有能力。

2、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灵敏性及柔韧性,统称为身体素质。

3、指人体在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

身体素质包括五方面:

一.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快速运动反映着机体运动的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能力。包含了三个方面:

A.反应速度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人的感受器(视觉、听觉)和其它分析器的特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反应速度素质受遗传效应影响较大。

B.动作速度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动作速度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表现为人体完成某一技术动作时的挥摆速度、击打速度、蹬伸速度、踢踹速度等,此外还包含在单位时间里连续完成单个动作时重复的次数(即动作频率)。

主要影响因素:运动员机体任何部位动作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起该部位运动的肌肉力量大小,以及技术动作的合理性。

C.移动速度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从运动学上讲,是距离(S)与通过该距离所用的时间(t)之比。

主要影响因素:移动速度主要取决于动作频率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动作周期数和每一个动作周期在特定运动方向上的位移幅度。

二.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

按肌肉收缩的特点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

按衡量肌肉力量大小,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按其表现的形式又可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

一、静力性力量的练习方法。这种练习的主要特点是肢体不产生明显的位移,肌肉收缩产生张力,但一般不发生长度的变化。完成静力性练习时,因工作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会影响其血液循环,疲劳出现较早。   

二、动力性力量练习方法。动力性力量肌肉作非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动力性力量锻炼又分为

(1)最大力量练习。最大力量是用最大力量克服阻力的能力。如举起杠铃的最大重量。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克服大阻力(最大力量的80%以上强度),重复次数少的练习。

(2)速度力量锻炼。速度力量又称爆发力,它是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速度力量锻炼的特点是适当减少阻力(最大力量的60~70%),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动作。如跳远、立定跳远的弹跳力。

(3)力量耐力锻炼。力量耐力是指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它要求既要克服一定的阻力(约50%的强度),又能坚持较长时间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疲劳感觉为宜。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发展力量练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力量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练习后及时放松肌肉,注意培养肌肉放松能力,提高肌肉的弹性。   

b.力量练习以隔天一次为宜。锻炼过程要在适应原来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负荷,才能不断发展力量。   

c.完成力量练习要注意呼吸。憋气能增加肌肉用力,但对心血管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只在短时间最大用力时才允许憋气。在完成练习前不应作最大吸气,以中度吸气为宜,用力过程可慢呼吸,以达到憋气的效果。   

d.力量锻炼要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全身不同部位或不同性质的练习交替进行。

三.耐力素质

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

保持特定运动强度或动作质量是耐力水平的体现。耐力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更长时间保持特定强度或动作质量,或在一定时间内承受更高强度的能力。

耐力素质根据分类的方法、角度不同,耐力素质可划分成许多种类。

  一、根据活动持续的时间,可把耐力素质分为短时间耐力、中等时间耐力和长时间耐短时间耐力主要指持续时间为45秒~2分钟运动项目(如米跑、米跑)所要求的耐力。

  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主要通过无氧过程提供,氧债很高。米跑能量的80%由无氧系统提供,米跑中能量的60~75%由无氧系统提供。

耐力素质训练(6)   中等时间耐力主要指持续时间为2~8分钟的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耐力。其强度小于短时间耐力项目而大于长时间运动项目,供氧不能全部满足需要会出现氧债。米跑中无氧系统提供约20%的能量,米跑中能量的50%由无氧系统提供。通过有氧和无氧的混合过程提供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长时间耐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8分钟以上的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耐力。整个运动过程,人体心管和呼吸系统高度动员,心率、每分钟心输出量、肺通气量都达到相当的程度,来保证运动的有氧过程。

  二、根据与专项运动的关系,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

  一般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长时间协调工作的能力,并包括以下特征:工作持续时间长,不间断,大肌肉群参加工作,运动强度相对不大,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与活动形式与时间相适应。

专项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为了提高专项成绩,最大限度动员机能能力,长时间地承受专项负荷,并保持工作的能力。专项耐力的主要特征是突出体现专项特点,满足专项运动的需求如短跑项目需要保持较长时间快速跑的专项耐力,举重与体操项目则需要保持较长时间发挥力量能力的专项耐力。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由于一般耐力是在多肌群、多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肺系统)长时间工作的条件下形成的,这就已经为专项耐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论专项特点如何,良好的一般耐力水平都有助于运动员在专项耐力的发展中获得成功。所以,也常把一般耐力看成是专项耐力发展的基础。

  三、根据器官系统的机能,耐力素质能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

  心血管耐力是循环系统保证机体长时间肌肉活动时营养和氧的供应以及运走代谢废物的能力。心血管耐力是影响耐力素质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根据运动时能量供应中氧参加的程度,心血管耐力可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和缺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机体有氧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的耐力,无氧耐力是机体在氧供应不足有氧债情况下的耐力。无氧耐力又可以分为乳酸供能无氧耐力(糖元无氧酵解供能)和非乳酸供能无氧耐力(ATP、CP分解供能)。有氧无氧混合耐力是指机体在具有有氧和无氧双重情况下的耐力。缺氧耐力是机体在严重缺氧或处于憋气状态下的耐力。

  肌肉耐力是指运动员肌肉系统在一定的内部与外部负荷的情况下,能坚持较长时间或重复较多次数的能力。肌肉耐力和力量水平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发展肌肉的最大力量能有效地促进肌肉耐力水平的提高。根据运动时参与工作的肌肉群数量或身体活动部位,肌肉耐力可分为局部耐力和全身耐力。

  四、根据肌肉的工作方式,耐力素质还可分为静力性耐力和动力性耐力

  静力性耐力是指有机体在较长时间的静力性肌肉工作中克服疲劳的能力。如射击、射箭、举重的支撑、吊环的十字支撑等过程中表现出的耐力水平。

  动力性耐力则指有机体在较长时间的动力性肌肉工作中克服疲劳的能力。

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持续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 

间歇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   

比赛游戏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 

高原训练法

四.灵敏素质

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是人各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是灵敏素质的重要生理基础,因此可通过训练改善和提高各感受器官功能,以增强灵敏素质。

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

由于灵敏素质是人体综合能力的表现,发展灵敏素质必须从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综合能力人手,重点培养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等。主要练习方法有:

①固定转换体位的练习,如各种穿梭跑、8字跑和折返跑等,这些练习主要发展人体的基本灵敏能力。

②在跑、跳中做迅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躲闪、突然起动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身等练习。

③突然发出各种指令信号,练习者接受信号后,迅速做出应急反应.这种方法主要是提高人体应用灵敏的能力。

④器械、体操、武术中的一些复杂动作练习,以及速度、动作、力量、高度、方位等经常变化的不对称练习和各种球类活动。

⑤做复杂多变的综合练习。例如,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四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

⑥专门练习.如立卧撑跳转°连续进行、上步纵跳、左右弧线助跑、单腿起跳、旋转°连续进行等。

⑦变速和变向练习。在跑、跳过程中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各种动作,如变向、变速、急停、急起、转体等。

⑧其他方式的练习。按各种信号做出应答反应的游戏和各种变向的追逐游戏,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如“躲闪跑”、“穿梭跑”等。

五.柔韧素质

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

影响柔韧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1)、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不仅取决于性别、年龄,而且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情绪高涨时,柔韧性会增大。因此,柔韧训练要从少儿抓起,练习时的情绪也不可忽视。

(2)、关节的骨结构是柔韧性最不易改变的因素,基本上由遗传决定。如先天骨盆形态偏平,其胯关节开度就好。关节周围组织体积大小对关节活动幅度有限制作用,它受先天和后天训练的影响。如有些肌肉体积增大后,就会影响其周围关节的活动幅度。因此,对舞者来说,控制肌肉体积的增大是极其重要的。

(3)、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与运动中肌肉的基本张力有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于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改善以及肌肉紧张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求舞者做动作要放得开,别紧张。研究证明,训练水平高的人,肌肉的随意放松能力很高,这与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细胞的抑制深度有关。

柔韧训练的方法与要求:

(1)、主动拉伸与被动怀拉伸练习法必须相互兼顾。

主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将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拉长,提高其伸展性的方法。如:踢腿练习,可采用负重和不负重的拉伸练习。

主动拉伸还可采用静力拉伸练习法。在动作最大幅度的情况下,依靠自身肌肉力量保持静止姿势的练习。如:在把上做控腿、探海、冲天炮等动作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姿势是很好提高肌肉控制能力的有效办法。

(2)、被动性拉伸练习法是依靠外力的作用,促使关节灵活性增大的方法。

被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靠老师或同伴的助力拉长韧带、肌肉的练习。如:依靠同伴的助力帮助逐渐提高后踢腿或前踢腿的动作幅度。

而被动的静力拉伸练习是由外力来保持固定姿势的练习。如:依靠同伴的力量来保持高举腿的最大幅度。









































北京皮肤白癜风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wg/43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