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星螳螂拳(夜奔武術課小記) 劉異老師難得請假,掌櫃請來好朋友張則浩老師代課。張老師是山東人,學的是螳螂拳。螳螂拳源於長拳,據說祖師爺是王郎,現在有四支流派,分別是太極螳螂、梅花螳螂、7星螳螂、六合螳螂4種。 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的螳螂拳為了誇張形象,動作都做得很大:兩手間隔大開,真是螳臂高舉。實際上那叫做纏封手,是螳螂拳特有的擒拿術,兩手之間的間距很小,手掌的距離以能夠扣住對手的手肘與手段的關節為基準。 不過初學者學這些都太早,我們的第一堂課從「衝捶」開始,兩腳與肩同寬站直,感受腳掌使勁抓地,腰跨繃緊,以下半身的旋轉帶動上身揮拳。揮拳時肩膀放鬆,不能聳肩,這是為了避免只出手的气力,因為螳螂拳所有的力道都來自腰跨的旋轉所產生的瞬勁。光是衝捶,就得練三個月,去感受發力的源頭。 這是張老師第一次面對群眾授課,上課前難免緊張。緊張倒不是說技藝不到家,而是因為要代表本家宗派,自忖分量還是輕了些;不過如果都要等到5六十歲才出來傳授,未免太久。長久以來武術傳承的困難是缺少系統性的拆解演練,就這方面來說,年輕人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訓練,可以做的比長者更好。以第一次而言,張老師講解的算是相當清楚。 除衝捶以外,張老師也帶學員練習一些能代表螳螂拳特点的套路「插捶」、和平時練習手段硬度的「打三星」。螳螂拳特別重视手腕骨的硬度,打三星的練習方式是兩人對立,相互用彼此的腕骨互敲,透過不斷的微創和重建,擊打的部位會長出一層筋膜,這會增強骨頭的硬度、下降劈打時的疼痛感,具體作用是,在面對多人包夾時,能將雙臂化為雙刀、以大幅度的劈砍突破重圍。 下課,學員中的東北和山東姑娘跑到市場買材料做餡,晚饭下餃子。 夜奔北京四合院客棧每週6下午四點到五點半皆有武術課程,免費向大眾開放,只接受參與、不接受參觀。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wg/10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