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武术_武术教程 >> 武术特点 >> 谭腿的起源

谭腿的起源

发布时间:2016-12-2 0:27:02   点击数:

潭腿是中国武术拳种之一。在武术里一直有“南拳北腿“之称,这里的南拳指的就是洪拳,而“北腿”就是潭腿,亦称“潭腿”。潭腿套路朴实工整,左右对称,气势连贯。在攻防技击方面,较强地突出了北方拳派的特点,腿法多变,回环转折进退顺畅。

流派

其种类分为临溪潭腿、精武谭腿、少林潭腿、教门弹腿等,大体风格极为接近,均遵循“起腿不过膝”的原则。

临溪潭腿

其有十路拳,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捶式,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剁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

精武潭腿

精武潭腿是霍元甲精武体育会传统功法,其拳路,一路弓步冲拳一条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脚尖,三路翻身盖打劈砸式,四路撑扎穿撩把腿弹,五路护头架打掏心拳,六路仆步双展使连环,七路单展贯耳脚来踢,八路蒙头护裆踹两边,九路腰间碰锁分两掌,十路空中箭弹飞天边,十一路勾挂连环机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华山。

少林潭腿

明朝正德年间由少林寺相济禅师和龙潭寺跃空大师将罗汉拳与临清潭腿结合所创。后少林寺将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动并添增两路,称少林潭腿。其拳路为头路出马一条鞭,二路十字鬼扯钻,三路劈砸车轮势,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狮子双戏水,六路勾劈扭单鞭,七路凤凰双展翅,八路转金凳朝天,九路擒龙夺玉带,十路喜鹊登梅尖,十一路风摆荷叶腿,十二路鸳鸯巧连环。

教门弹腿

昆仑大师晚年所传,因习练者多为清真教回族,故又称教门弹腿。在练法上中盘腿法稍有变动,出式为汤瓶式,发腿与裆平。其拳路为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跺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

起源

传说此拳起源于山东省临清市龙潭寺,故称为潭腿;还有一说由河南谭姓之人所创,故名谭腿。但似乎前者的认可度稍微广一些。明朝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相济禅师,亲自到山东临清龙潭寺巡访,与昆仑大师后辈传人跃空大师相见,两僧将少林的罗汉拳与临清潭腿互换学练以留做纪念。随后少林寺后人又将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动并添增两路,故称少林潭腿。

其实在临清,谭腿不但是一种功夫,而且还是众多功夫的‘药引子’,比如说练习肘捶,就必须先修炼谭腿。此外,很多孩子从小习武就先学谭腿,它就好比是基本功一样。

始于北宋

说起谭腿的起源,我们不得不说一说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相传在五代十国的后周时期,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成为当时的禁军将领。后周显德六年(年),柴荣带赵匡胤北征燕云地区,由于染病而故去,其子柴宗训即位。

即位后的少皇帝柴宗训,将赵匡胤升为禁卫军的首领,一时之间,赵匡胤几乎拿到了整个后周的军权。公元年正月元旦,柴宗训忽然接到战报,声称辽和北汉合兵南侵(后有史料记载称,此系赵匡胤和其他将领编造的谎言)。于是赵匡胤顺理成章的带兵前往征剿。

大军出征前是要有先锋的。虽然当时后周大部分的将领是赵匡胤的手下,但是也有一批不属于赵匡胤手下的将领握有一部分兵权,而为了能够顺利的黄袍加身,赵匡胤将这批不属于“自己人”的将领作为先锋部队,派往了北方。这其中,就有谭腿的创始人“昆仑大师”。

“历史上关于昆仑大师的真实姓名,已经很难考证了,有一种说法是,昆仑大师本来是后周的王爷柴贵,因为手中握有兵权而被赵匡胤任命为先锋前往燕云地区。”无论昆仑大师究竟是谁,可以确定的是,当时尚未出家的昆仑大师带兵抵达临清附近时,接到了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消息。了解赵匡胤的昆仑大师觉得,此刻如果回兵,以自己手下的区区千名部队,根本无法抗衡军力强悍的赵匡胤,于是他选择了遁入空门,终生不再过问是非。

由于昆仑大师出家前爱兵如子,因此他的部下对其非常钦佩,在昆仑大师解散了部队之后,不少士兵仍愿意追随他。于是就定居在临清附近。

当时的临清有一个龙潭寺,现今被划到了临西县昆仑大师便是在龙潭寺出家的。由于追随其的士兵较多,为了防止赵匡胤赶尽杀绝,于是昆仑大师便将自己所学的功夫传授给了这些士兵,而这门功夫则以腿法攻击居多,又是在龙潭寺中所传授的,故而称之为“谭腿”。

六大名门

昆仑大师的谭腿创建后,立刻在鲁西地区引发了一股“谭腿热”,作为自古便有尚武之风的鲁西地区来说,谭腿的普及相当迅速。另外,因为有这条大运河,这也使得鲁西地区的汉族武术交流比较发达。很多商人雇了当地的保镖之后乘船沿大运河南下或者北上,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把鲁西地区的功夫带到了外地。”正是因为有了隋唐大运河的出现,使得鲁西地区在当时已经隐然有了一种领袖武林的气质。

赵匡胤即位后不久,便发下皇榜文书昭告天下,举行“全国性质”的比武大赛,以选出最好的拳种。结果,昆仑大师的徒弟们以谭腿一举夺得了当时的第一位,成为了“宋朝十八家”(指最厉害的十八种武学门派)之首,并与串拳、大洪拳、小洪拳、华拳和少林拳并称为当时的“六大名门”。

在随后的日子里,谭腿的名气越来越大,而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纵观两宋时期,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一流水准,但军事力量方面却非常薄弱。在面对辽、西夏、金等国的大举入侵时,宋朝的军队难有胜绩,一些中原的武林豪杰开始自发抵抗。

在这些战斗中,谭腿以自己独到的特点,取得了不凡战绩。据史料载,辽、金的士兵在徒手状态下更擅长“摔”和“拿”等技巧,这种技巧最适合近身搏斗,而善于利用腿部攻击的谭腿,当时恰恰是克制近身肉搏的最好功夫,于是就成了对抗游牧民族的实战功夫之一。谭腿克敌制胜,名扬天下,因此在两宋时期,江湖中学习谭腿的人很多。到了明朝,谭腿已然发扬光大,朱元璋手下的开国大将常遇春,就是当时的谭腿名家。

更有意思的是,谭腿的一些功夫跟现今武警学习的擒拿格斗功夫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十二路谭腿中,有不少招式都是攻击敌人下肢的,比如说攻击敌人的膝盖或者脚腕。根据人体生理学,人的膝盖和脚腕,往往是最脆弱的地方,一旦受到重力袭击,就会被攻击方失去重心平衡。既可以制服敌人,又可以不伤他性命。

罗汉神拳

虽然谭腿对于克制近身格斗有着非常有效的效果,但是却也并非尽善尽美。常人都知道,用腿踢人的时候,往往会露出很大的破绽,而且因为你使用了腿,也会让你自身的下盘不稳,失去重心。在两宋时期,谭腿一直是一种优点缺点都非常鲜明的功夫,与人对决的时候,你一脚踢中了别人,你就赢了,万一没有踢中,可能你就要遭到对方的攻击。就跟赌博一样,能不能一脚踢倒对方是关键。这门功夫一直到了明朝正德年间,才得到了改观。

明朝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相济禅师拜访了临清龙潭寺。据史料记载,相济禅师的武功很不错,尤其擅长少林寺的绝学罗汉拳。而他此行前来龙潭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拜会当时龙潭寺的住持,跃空大师。

原来,当年谭腿的创始人昆仑大师在开创谭腿时,只创下了十路腿法,经过多年来的广泛传播,谭腿形成了多种流派:原因很简单,每个学会谭腿的人都会闯荡江湖,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对于谭腿进行修正,这也就造成了谭腿流派较多。在当时看来,最正宗的谭腿莫过于龙潭寺的谭腿了

相济禅师很快与跃空大师成了朋友,二人既可以谈禅论佛,又可以切磋武艺。也是在这个时候,相济禅师从跃空大师那里学会了谭腿,而作为交换,相济禅师也将自己的绝学罗汉拳教给了跃空。

后来两位大师在切磋过程中,又对谭腿进行了改进,尤其是作为相济禅师来说,他在原有的十路谭腿基础上,又融合了少林的内功,重新为谭腿加了两路,这也就是如今十二路谭腿的由来。而学会了罗汉拳的跃空大师,也将罗汉拳的拳法,融汇到了谭腿中,以此来弥补了谭腿在拳掌功夫的不足。

“我觉得,这算是一种相互间的取长补短。谭腿利用罗汉拳弥补了近身搏击的不足,而少林寺则利用谭腿修正了罗汉拳中远距离攻击的弱点。更重要的是,少林作为当时的武学领袖,它对谭腿的吸收包容,恰恰也是一种推广。”

除了普通的腿法攻击之外,谭腿门中也会使用器械,其器械主要以燕翅镗、牛头镗等稀奇古怪的兵器为主。“在我们这个门派中,刀枪剑戟这些普通兵器也有,但是就是没有一些软兵器,这主要跟谭腿使用的燕翅镗和牛头镗有关系。”

那么什么是燕翅镗呢?一根长长的铁矛上,横着一根弯弯曲曲的利刃,猛一看,倒是有点像十字枪,这就是燕翅镗。这类兵器最适合的,就是破解一些软兵器。“什么软鞭啊,流星锤啊,一旦甩过来,用镗挂住以后,你的兵器基本上就没法用了,只能等着挨宰,所以我们门中,没有修习软兵器的。”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刘氏自然拳官方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td/27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