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功磕臂之教法

发布时间:2017-3-1 22:19:21   点击数:

武术基本功磕臂之教法

有生之年,有幸结识武术大师王强老师,是我毕生的荣幸。和王老师在一起,不仅仅学到的是武术知识,还有使我受益终生的做人的道理。和王老师学拳的几年里,他注重教授我们的不是什么厉害的名家拳法,不是什么武林秘籍,二十最显而易见的武术基本功。他说:“套路是虚的,唯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挺起不朽的栋梁!”因此,在学拳过程中,学习最多的也是基本功。在王老师严格的教导下,我们众弟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多年的教练武术中,深深体会到王老师的用意。

遗憾的是王老师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但我对师母和各位师兄弟说过:“虽然我不是王老师最优秀的弟子,但在我有生之年,我会竭尽所能,将师父的武艺传承下去!”本着这样的一个心愿,在十几年的习武生涯中,不断地将王老师的武艺在当地传播着。本着王老师的传拳习惯,我在基本功上对所教授的学员严格要求。现就以王老师武术基本功中的磕臂来讲解一下。

磕臂是王老师教授的武术基本功之一,磕臂常用前臂近腕桡侧、尺侧部位进行攻防,如用近腕桡侧提、挂、滚等;用近腕尺侧劈、隔、梆等。由此构成了众多的攻防招式。磕臂可单人练习,如面对较光滑的树干上下轮番磕碰前臂近腕的桡侧和尺侧,以此锻炼该部位的抗击力。而通过两人磕臂对练,不仅能增强该部位的抗击力,还能通过人体的动态接触,来感受熟悉该部位在施招时的合度运用。具体练法:

一、单人练习

在教练单人练习磕臂时分为四个步骤:

单人练习时,选取碗口粗细的树木或木桩为辅助练习。

步骤一:

预备式:练习者面对木桩,立于木桩前一尺左右。双手自然下垂,两脚并拢,目视身前木桩。全身放松,微屈右腿,向左平移左脚略宽于肩,成马步或微曲双腿站立。(图1)敛臀、坐胯、裹膝,舌抵上腭,沉肩坠肘、自然呼吸,周身放松。双手握拳收于腰间,拳眼向上,目视树木,心中以之为假想敌(图2)

动作一:向右碾脚,身体右转,同时以左前臂外侧中部击打木桩左侧,左前臂与上臂保持垂直,与胸平行,略低于肩部,拳心向内,目视击打部位。与此同时,右手随之变掌内旋上架,掌心向外,掌外缘与眉齐。(图3)

动作二:接上式,上身仍向右后转,左臂微回收,以左肘向左后撞击木桩右侧,力达肘尖,左前臂与上臂保持垂直,与胸平行,肘尖略低于肩部,拳心向内。(图4)

动作三:随势,腰稍左转,左臂随势逆时针上撩,以左前臂尺骨侧向左磕击木桩高于人体头部的右上侧位置,目随手动。(图5)

动作四:顺势,左臂下甩,用左前臂内侧向左磕击木桩高于人体腹部的右侧位置,目随手动。(图6)

右臂动作相反。

动作五:向左碾脚,身体左转,同时以右前臂外侧中部击打木桩右侧,右前臂与上臂保持垂直,与胸平行,略低于肩部,拳心向内,目视击打部位。与此同时,左手随之变掌内旋上架,掌心向外,掌外缘与眉齐。(图7)

动作六:接上式,上身仍向左后转,右臂微回收,以右肘向右后撞击木桩左侧,力达肘尖,右前臂与上臂保持垂直,与胸平行,肘尖略低于肩部,拳心向内。(图8)

动作七:随势,腰稍右转,右臂随势逆时针上撩,以右前臂尺骨侧向右磕击木桩高于人体头部的左上侧位置,目随手动。(图9)

动作八:顺势,右臂下甩,用右前臂内侧向右磕击木桩高于人体腹部的左侧位置,目随手动。(图10)

动作要领:此动作须拧腰、送肩,出臂击桩应有突发劲,要快、猛、准、狠,但初习者应循序渐进万不可用力过猛。转身、击桩、上架应协调一致,连贯如一,周身协调。手臂在没有击打木桩前,应肌肉放松,击桩时,将劲力瞬间爆发,反之则肌肉紧张血脉不通。

步骤二:

预备式:同步骤一预备式。(图11)(图12)

动作一:右手立掌护于左胸前,左手握拳,顺缠微外张于左胯处,拳心向后。左臂向前,以左前臂近腕桡骨侧顺时针向右磕击木桩高于人体腹部的左侧位置。(图13)

动作二:随势左臂逆时针上撩,以左前臂尺骨侧向左磕击木桩高于人体头部的右上侧位置。(图14)

动作三:顺势,左臂下甩,用左前臂桡骨侧向左磕击木桩高于人体腹部的右侧位置。(图15)

右臂动作相反。

动作四:左手立掌护于右胸前,右手握拳,顺缠微外张于右胯处,拳心向后。右臂向前,以右前臂近腕桡骨侧向左磕击木桩高于人体腹部的右侧位置。(图16)

动作五:随势右臂顺时针上撩,以右前臂尺骨侧向右磕击木桩高于人体头部的左上侧位置。(图17)

动作六:顺势,右臂下甩,用右前臂桡骨侧向左磕击木桩高于人体腹部的左侧位置。(图18)

左右臂反复交替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要点:送肩,出臂击桩应有突发劲,要快、猛、准、狠,但初习者应循序渐进万不可用力过猛。快慢相应,上下相随。左右变换,交替进行。

步骤三:

预备式:同步骤一预备式。(图19)(图20)

动作一:向右碾脚,身体右转,左膝下跪,左臂随身体向右转动的同时,用左前臂桡骨侧顺时针向右磕击木桩左下侧位置。(图21)

动作二:两腿直立,身子向左转动到面对木桩,左臂随身体左转逆时针上撩,以左前臂尺骨侧向左磕击木桩高于人体头部的右上侧位置。(图22)

动作三:(同步骤二动作三)。(图23)

右臂动作相反。

动作四:向左碾脚,身体左转,右膝下跪,右臂随身体向左转动的同时,用右前臂桡骨侧顺时针向左磕击木桩右下侧位置。(图24)

动作五:两腿直立,身子向右转动到面对木桩,右臂随身体右转顺时针上撩,以右前臂尺骨侧向右磕击木桩高于人体头部的左上侧位置。(图25)

动作六:(同步骤二动作六)。(图26)

左右臂反复交替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要点:送肩,出臂击桩应有突发劲,要快、猛、准、狠。快慢相应,上下相随。左右变换,交替进行。高低相互,错落有致。

步骤四:

逆时针桩磕臂练习:

预备式:同步骤一预备式。(图27)(图28)

动作一:同步骤三动作一。(图29)

动作二:左脚沿木桩右侧上步,使身体背对木桩,同时左臂顺势逆时针向上、向后撩,以左前臂尺骨侧磕击木桩高于身体头部位置。(图30)

动作三:左臂顺势向下、向后,以左前臂桡骨侧磕击木桩高于身体腰部位置。(图31)

动作四:右脚沿木桩向后撤步,身体转到木桩的背面,面对木桩,左拳变掌护于右胸前,右掌变拳顺时针向上、向右,以右前臂尺骨侧向右磕击木桩高于人体头部的左上侧位置。(图32)

动作五:顺势,右臂下甩,用右前臂桡骨侧向左磕击木桩高于人体腹部的左侧位置。(图33)

当转动一周时,方位正好转到起式位置,此动作可以周而复始,反复练习。

顺时针绕桩磕臂练习:

预备式:同步骤一预备式。(图34)(图35)

动作一:同步骤三动作四。(图36)

动作二:右脚沿木桩左侧上步,使身体背对木桩,同时右臂顺势顺时针向上、向后撩,以右前臂尺骨侧磕击木桩高于身体头部位置。(图37)

动作三:右臂顺势向下、向后,以右前臂桡骨侧磕击木桩高于身体腰部位置。(图38)

动作四:左脚沿木桩向后撤步,身体转到木桩的背面,面对木桩,右拳变掌护于左胸前,左掌变拳逆时针向上、向左,以左前臂尺骨侧向左磕击木桩高于人体头部的右上侧位置。(图39)

动作五:(同步骤二动作四)顺势,左臂下甩,用左前臂桡骨侧向左磕击树木高于人体腹部的右侧位置。(图40)

要点:步法、身形要相互配合,上下相合,错落有致。力不可过猛,以磕碰处有微疼感为度。步法变换需灵活自如。

单人练习熟练后方可进行双人对练。

二、双人对练

前面的单人磕臂练习给双人练习提供了基础,我们再进行双人练习时,就会很快上手,运用自如。

预备式:练习者面对站立,相距一尺左右,双手自然下垂,甲乙二人成马步或微曲双腿站立,目视对方,心中以之为假想敌。(图41)

动作一:甲乙二人右手立掌护于左胸前,左手握拳,顺缠微外张于左胯处,拳心向后。甲乙二人左臂向前,以左前臂近腕桡骨侧顺时针向右在腹前位置磕击。(图42)

动作二:随势甲乙二人左臂逆时针上撩,以左前臂尺骨侧向左在头部位置磕击。(图43)

动作三:顺势,甲乙二人左臂下甩,用左前臂桡骨侧向左在腹前位置磕击。(图44)

右臂动作相反。

动作四:甲乙二人左手立掌护于右胸前,右手握拳,顺缠微外张于右胯处,拳心向后。甲乙二人右臂向前,以右前臂近腕桡骨侧逆时针向左在腹前位置磕击。(图45)

动作五:随势甲乙二人右臂顺时针上撩,以右前臂尺骨侧向右在头部位置磕击。(图46)

动作六:顺势,甲乙二人右臂下甩,用右前臂桡骨侧向右在腹前位置磕击。(图47)

左右臂反复交替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要点:快慢相应,上下相随。左右变换,交替进行。

动作七:甲乙二人同时向右碾脚,身体右转,左膝下跪,左臂随身体向右转动的同时,用左前臂桡骨侧顺时针向右在体前磕击。(图48)

动作八:两腿直立,身子向左转动到面对面,左臂逆时针向上,以左前臂尺骨侧向左在头部位置磕击。(图49)

动作九:顺势,甲乙二人左臂下甩,用左前臂桡骨侧向左在腹前位置磕击。(图50)

右臂动作相反。

动作十:甲乙二人同时向左碾脚,身体左转,右膝下跪,右臂随身体向左转动的同时,用右前臂桡骨侧逆时针向左在体前磕击。(图51)

动作十一:两腿直立,身子向右转动到面对面,右臂顺时针向上,以右前臂尺骨侧向右在头部位置磕击。(图52)

动作十二:顺势,甲乙二人右臂下甩,用右前臂桡骨侧向右在腹前位置磕击。(图53)

左右臂反复交替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要点:快慢相应,上下相随。左右变换,交替进行。高低相互,错落有致。

动作十三:同动作七。(图54)

动作十四:甲乙二人同时上左脚,使身体背部相对,同时左臂顺势逆时针向上、向后撩,以左前臂尺骨侧在头部位置磕击。(图55)

动作十五:甲乙二人左臂顺势向下、向后,以左前臂桡骨侧在腰部位置磕击。(图56)

动作十六:甲乙二人右脚同时向后撤步,身体转到面对面,左拳变掌护于右胸前,右掌变拳顺时针向上、向右,以右前臂尺骨侧向右在头部位置磕击。(图57)

动作十七:顺势,甲乙二人右臂下甩,用右前臂桡骨侧向右在腹前位置磕击。(图58)

此时甲乙二人方向互换。当转动一周时,方位正好转到起式位置,此动作可以周而复始,反复练习。

动作十八:同步骤十。(图59)

动作十九:甲乙二人同时上右脚,使身体背部相对,同时右臂顺势顺时针向上、向后撩,以右前臂尺骨侧在头部位置磕击。(图60)

动作二十:甲乙二人右臂顺势向下、向后,以右前臂桡骨侧在腰部位置磕击。(图61)

动作二十一:甲乙二人左脚同时向后撤步,身体转到面对面,右拳变掌护于左胸前,左掌变拳逆时针向上、向左,以左前臂尺骨侧向左在头部位置磕击。(图62)

动作二十二:顺势,甲乙二人左臂下甩,用左前臂桡骨侧向左在腹前位置磕击。(图63)

同样甲乙二人方向互换。当转动一周时,方位正好转到起式位置,此动作可以周而复始,反复练习。

要点: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左右交替进行,互为攻防。

双人对练磕臂需两人合作,互换攻防;你进我退,动静相宜。快慢疾徐可控,刚柔虚实呼应。配合得当,往来照应,心领神会;彼此默契,得心应手。实乃内外兼修之妙法,意识培养之良方,深受众多青少年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









































白癜风诊断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bsgz/59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