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徐奔,属冲绳小林流拳士会,练习小林流空手道8年,师从范士九段嘉数嘉昌先生,现为三段。 本文为徐奔前辈考证的空手道发源文章,有点长,但强烈推荐一读,空手道从中国传入和演变的过程,也可说是近代亚洲武术交流史上的一个缩影。 空手道的起源和其他传统武术一样,源流难以考据,通常后世会把这种自然形成的武术归结或者假托给一个或者几个创始先师。空手道早期的发展只留下传说和一些文物,但依然能找到一些关键的人物和事件。空手道起源于琉球(冲绳)地区,即下图中黄圈中的位置,与日本本土、中国及朝鲜半岛近似等距,注定了这个地方要斡旋于各方,旧时琉球王国的首府叫做首里,现在首里已经成了那霸市的一部分。空手道在历史上的称谓有组合术、手、唐手、空手等等。人类好斗,所以在琉球地区最早就发展出一些原始的打斗技巧,这点和其他地区无异,但琉球毕竟是一个群岛,人口基数小,因此早期的打斗术我相信它也比较粗糙和原始,一开始也并没有正式的称谓。《隋书·流求传》中有描述台湾琉球这一区域在隋朝时期还处在部落时代,推举善战者为部落首领,可见这个地区的尚武风气很早就盛行。《元史》中还提到这一地方海路凶险,遇台风则百死一生,所以汉唐以来少有人涉足该地,更不用说传播武学了。明洪武年间,琉球地区有三个政权,统称“三山”,三山分别并向明朝进贡,朱元璋亦排遣册封使等官员团队前往琉球三国,有学者认为最早的中国武学影响就发生于这个时期,这个说法被称为“中国使者输入说“。之后中山王统一南山和北山建立琉球王国,统一之后的琉球依然归附明朝成为属国,朱元璋即遣福建等地居民前往琉球的久米村定居(今那霸市久米地区),以帮助琉球王国发展,史称”闽人三十六姓“或者”久米三十六姓“。闽人习武不在少数,并且在琉球之后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沟通中琉的角色,冲绳后世的许多武术家都曾受久米人的指导,因此这被认为是冲绳空手发源时期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有空手道研究者称之为“三十六姓输入说”。著名的空手道古武书《武备志》相传就是一个郑姓家族带来琉球的,书中还有郑二伯、郑二母画像,该书和福建的白鹤门拳法又渊源甚深。如今的久米町依然聚居着大量中国人后裔,有些家族还保留有族谱,虽改了冲绳和日本的姓氏,但还能追溯到自己的中国姓。那边还有孔庙,饮食也是中式的,处处有着中国的印记,之后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还移居回了中国。中国徒手武术在明朝有了长足的发展,明清交替的乱世,武术经历了各种实战考验,形成了成熟的体系。满人尚武,对武术也有着一定的推动。历史一直推进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一名武官随使团前往琉球,并以精湛的拳术引发了琉球人对中国武术的极大向往。此事在《大岛笔记》中被记录了下来,成为空手道最早最可信的史料记载,当时人们把这种武艺叫做”组合术“。据记载,这位武官看似瘦弱,却出手不凡,一手前伸,一手放胸前,将进犯者轻松打倒。《大岛笔记》是潮平亲云上(亲云上是琉球官阶)在一次航海搁浅于土佐大岛(今日本高知县),将琉球趣闻口述给当地知识分子戸部良熈而整理出的笔记。(当时东亚地区通行汉字,高级知识分子又多通汉语,因此这本笔记也是以汉字为主要文字记载的。)下图即《大岛笔记》中关于公相君的记载,共三页。这名清朝武官被称为kusanku,在《大岛笔记》中写作了公相君,也有观点认为应该是“拳圣公”,是对武人的敬称。公相君为何人难以考据,一说是一品御前将军方卿缙。方卿缙的逝世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年死于家乡福州,一说是年死于琉球,而公相君访琉是在年。有个说法是方习武于反清复明份子,而乾隆惜才不愿治罪,因此封方为将军后派驻国外改换身份,出国前假作死讯,此说现今已难以考据真伪。公相君对琉球武术影响深远,以至于今天的一些空手道流派中还有”公相君“这一型(套路)。由于公相君的影响,琉球人意识到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和中国武术的差距,研究武术技巧的风气在琉球兴盛起来,组合术也被称为“手”,即拳法的意思。琉球武师从那时开始赴中国进修。其中出名的人物有佐久川宽贺、东恩纳宽量、上地完文。东恩纳和上地两位先辈是在琉球王国亡国后前往中国学拳的。清道光年间,佐久川宽贺先学艺于久米村,后随中国使团赴清朝京师(北京)学武,携弟子松村宗棍长期留在京师国子监,数次赴华学习,并最终死于北京城郊,由学生松村宗棍安葬并带遗物回琉球,佐久川后人于上世纪40年代在北平确认了坟墓所在。又有一说是回到冲绳后安享晚年才去世的。佐久川因赴华习武有成,人称”唐手佐久川“,他将结合琉球和中国拳法的武艺传于学生松村宗棍,松村宗棍再传给其他琉球人,成为空手道的重要源流。因松村宗棍武艺高强,作为贴身武士服侍了三代琉球王,因此影响力巨大。佐久川及松村等一批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武术家主要聚集于当时的王城首里城一带,这一派系也被后世称为首里手,即流传于首里的拳法,船越义珍也称其为“昭林流”。佐久川宽贺逝世半个世纪后,中国南拳逐渐发展,尤以福建地区尤盛,琉球人东恩纳宽量与上地完文,先后前往福建福州习拳。前者向”ruruko“学习白鹤拳,有说法认为ruruko是鸣鹤拳宗师谢崇祥(谢如如,ruruko即如如哥或如如公),也有人否认这一点,因为ruruko的生卒年月存疑,而且据说ruruko是位篾匠,和谢崇祥的职业不同,所以有人认为应当是另一个叫刘龙公的人。因战争和文化水平等原因,这一派系没有文字资料流传下来,至今难以考据。而后者上地完文则向虎桩周子和学习,这一派系就师承明确得多,周子和其人也在我国有明确的记载。这两人也是目前空手道的重要源流。当时首里已破城,琉球已经亡国,这一时期的武术家们不再聚集于首里,多在当时的那霸港附近发展,便于出海做生意,也便于学习于福建。因聚集于那霸港,这一类唐手被后世称为那霸手,即流传于那霸的拳法,船越义珍称其为“昭灵流”。此外当时琉球的第二大港口叫做“泊”,在那边也设有安置外国人的驿馆,主要有中国驿馆和朝鲜驿馆,附近也有一些山洞,住着许多外国漂流民。我国元朝时期,朝鲜被蒙古吞并为属国,一部分不愿归附的军人依然反抗蒙古人和当时的高丽政权,该事件称为“三别抄之乱”,“三别抄”是这支军队的名称,其中的一批人流亡琉球,聚集于泊地区,可能也为空手道的发展带来了一部分朝鲜古武术的成分。泊地区在明清时期也受中国人的影响,在后文中会介绍其中一位。因泊地区武术也兴盛,后世也称这一带流传的武术为泊手。泊手在历史长河中逐渐与首里手合流。纯粹的泊手如今已经难觅其踪,但具有明显泊手风格的流派依然存在,如少林流、松涛馆流等。至于为何会与首里手合流,我本人认为是因为武术理念相近。首里手的代表人物学艺于中国北京,所学内容很可能带有如今所谓中国北拳的特征,而泊手也有朝鲜流亡者和中国北方逃亡者的影响,两者从形态上可能比较相近,加之泊地区的武术传统可能早于首里,很可能在首里手的发展中被吸收了。下图中,那霸市今天的辖区由淡红棕色描边。其中红圈部分是首里,蓝色的是泊港,褐色的是那霸港,分别是首里手、泊手、那霸手的流传地。由于这些前人向中国学拳的经历,19世纪末的琉球武术被全面统称为唐手,意为中国拳法。“唐”作为中国的代称是当时普遍的做法,中国人自称唐人,称祖国为唐山,以及后来的唐人街,都是如此。一些资料说唐手源自唐朝,实为望文生义所造出的谬误,唐朝年间中国并没有什么成型的徒手武术,琉球地区也是一片蛮荒。在佐久川宽贺之后一百年内,中琉武术交流不断,琉球地理位置特殊,也受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发展出了光脚练习、以拳为主、裸身对练等与中国武术有区别的特征,这点和泰国缅甸等很相似,古泰拳缅甸拳的一些技术也有可能融入了空手道。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把这个说法也叫做“南方输入说”上图是20世纪初的空手道对练图像,典型的裸身对练。至今在刚柔流、上地流等那霸手系空手中还保留着裸上身练习的传统,因这些流派中对一些练习方法需由老师检视肌肉用力情况,裸身更便于判断动作是否正确。清朝期间除了有军官的交流外,还有民间武师的交流。来交流的武师多是逃亡来的,清朝锁国,若非逼不得已也不会轻易出海,所以他们多是因反清运动而被迫出逃。不少反清份子是有武术背景的,又多是南少林出身,带着少林武术前往琉球避祸传艺,因此后世的松林流、少林流、小林流等发音都是shorin-ryu,有纪念少林拳法的意味。民间武师中比较出名的一位叫做安南,也叫阿南、詹南、禅南等等,文字记载不充分所以真名不可考,此人有少林僧人背景,出身山东,和天地会有关,参加太平天国运动而被通缉,乘船逃亡到了琉球,也有一个说法是此人只是一名普通难民。据传安南刚来琉球时无以安身,被迫成为海盗,被琉球国王派人围剿,后因武艺高强而被收留在了琉球,至此有了安身之地,居住于当时琉球的泊町,就把武艺在当地广传,所以安南被认为是泊手的重要影响人物。之后琉球王国迫于清朝压力,要将安南等流亡犯人送还清政府,民间武术家们就安排安南逃亡去了台湾。当时台湾主要是原住民,虽在清朝疆域内,实际控制力却不足,安南在台湾一直生活到去世。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同为日本殖民地的琉球与台湾关系密切起来,有琉球武师前往台湾寻访安南,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喜屋武朝德,喜屋武先生的学生则分别创了少林流、松林流等,也传下了诸如慈恩、慈阴等带有佛家特色的型(套路),以及名为”安南“的型。安南的事迹一直是作为琉球地区口耳相传的故事留存的,史料记载并不充分。有一个说法是安南当时取道八重山群岛,稍作休整便去了台湾北部的宜兰。历史上不少中国武师聚集在那边,今天的宜兰县也还是武术之乡。安南可能就以普通拳师的身份在那边定居了。时至晚清,内忧外患,朝廷对日本的约束力不足,也无力支援琉球,琉球王国多次因日本的骚扰而寻求皇帝的帮助,均未能得到回应,直到年日本占据琉球并把国王软禁于首里城,清朝依然不给表示,日本于是在年正式吞并琉球,并将琉球国王带去了东京,琉球王国亡国。琉球人有的为了逃避日本的征兵,有的因为当时琉球治安混乱等等原因,前往中国,并于之后带回了中国的武艺。东恩纳宽量和上地完文等人就是在这个时期前往中国的。也有一些琉球人去了日本,如喜屋武朝德前去做生意,以及安里安恒作为被俘琉球王的随从去了日本,他们在日本也修习了一些日本武术带回琉球,为唐手带来了一些新的风格。比如现代空手道中一击必杀的概念、一些流派采取打点得分的对练规则等等,和日本示现流剑术有着关联。这段时期唐手充分吸收中日武术的精华。清末,冷兵器式微,徒手武术的发展也受到了冲击。原先的唐手是严格师徒传承的,并且是门内秘传状态,需要引荐人,而且学生要几经周折多次吃闭门羹才可能被师傅接受,并且在出师前大多是不能暴露自己习武的事实的,这点和中国武术早先的传承模式很像。火器的普及,当年愿意苦苦求艺的人一下子数量锐减,唐手面临失传。一批唐手武术家就努力推行唐手公开化、普及化,这其中领军的人物之一便是糸洲安恒,他是松村宗棍的学生。这些武术家通过对比来证明唐手练习者体质强于普通人,以此引起教育部门的注意,又重新整理编排,把原先复杂的型(套路)拆成几个,设计出合适的难度梯度。经过几年努力,成功地把唐手推入中小学,将唐手普及开来,由此唐手在冲绳的传承避免了断层。至今冲绳的各大中小学还有空手道的课程。下图为唐手普及者糸洲安恒。唐手的普及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那便是暴力的恶劣程度难以控制。本身可能带有亡国情绪的琉球人可能会酗酒斗殴犯罪,掌握武术后很可能加剧后果。原先武人因为求艺艰难,都很珍惜名誉,老师教学生也是需要先考虑人品才敢教的。开放后,除了常年追随老师的正统传承者外,很多人是热爱打架比武的,例如本部朝基就是打架出名的。琉球人爱饮酒,酒后斗殴的事情不在少数,留下不少酒馆和红灯区比武的轶事,比如新垣安吉用脚趾头做接触点,将一名挑战者踢成重伤,数月后不治身亡,这一招被人称为“爪先蹴”。裕仁视察琉球后,这一地区的乱象也被日本本土所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南宁哪家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