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表演者通过动作结构形式和表现技巧来

发布时间:2024/10/12 15:06:21   点击数:

武术具有搏击、观赏、健身等特性。中华武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神和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在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体现美学元素的重要性,进一步探寻包含美学元素的教学策略,无论对提升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质量,还是对促进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当下,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依旧是沿袭传统模式,表现为武术教师先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动作标准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理论记忆和动作模仿。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对武术的认识只有简单的理论记忆和动作模仿,使其一直无法从内心认可和喜爱武术课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并未解读武术包含的美学价值,仅以具体的动作示范和理论讲解为主,导致学生对武术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在武术课程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机械的一面,没有耗费心神深度理解各个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进而没有深度探索武术中的美学元素。近年来,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武术进校园,使高校武术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节节攀升。

沿用传统模式

但是由于武术课程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模式,学生在机械学习武术动作后,未能深刻记忆并了解武术中的美学价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制约了武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因此,在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在实践中重视美学元素的体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借助武术课堂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二、武术的特点及其蕴含的美学规律分析武术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密切相关。

武术诞生的根本目的是强身健体和生存,人们在创造武术动作时,往往是对动物捕食和运动的基本形态进行观摩,并据此模仿形成一套套武术动作,如螳螂拳、鹰爪手、虎鹤双形等,都很好地体现了武术动作的美学特征。武术动作的形成和演变,虽绝大部分来源于动物动作的仿生学,但是另外一部分也源自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正因如此,武术动作中必然有美的存在,并能够被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武术动作的整体构成具体包括武术运动动作的结构、时间、空间等。武术动作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动作时间指的是动作的顺序、持续性和间隔。

审美价值

动作空间指的是动作的伸展性、三维性及广延性。武术之所以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且动作难度较大,是因为武术动作往往会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武术的动作结构、动作时间、动作空间之间辩证统一,蕴含了一定的审美价值。一般来说,武术动作结构越复杂,动作细节愈明了,动作难度、审美价值也相应越高。武术动作空间越大,动作时间越准确,则说明动作的技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越高。武术是集竞技、难度、审美为一体的运动,具有显著的非常规性、复杂性、艺术性特征。

结语

武术艺术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身体动作结构、时间、空间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上。简单来说,即武术表演者通过动作结构、动作形式和动作表现技巧来展示武术的艺术价值。在武术运动中,所涉及的动作丰富多样,这就要求武术运动者在运动中,运用精湛的表现技巧展示动作姿势,充分呈现武术动作的美。如南拳动作的主要特点是刚劲勇猛,在完成此项武术动作的过程中,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阳刚之美。

太极拳、太极剑的主要特点包括圆润、柔缓、稳健、轻灵、虚实分明、自然流畅等,这类武术动作在完成过程中,向人们体现的是优雅大方之美,腾空飞脚、腾空外白莲、旋子等动作所体现的主要是轻盈飘逸之美。剑术、长拳等武术动作具有显著的轻灵舒展、舒展大方特点,在动作完成过程中,充分展现了青春活力的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xx/159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