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操场,没有跑道,占地面积仅平米的湖贝小学有近名学生,是目前罗湖区乃至深圳市面积最小、学生平均占地密度最大的学校。用脚步丈量校园的每个角落,大约步。 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深圳市广播操标兵学校”,连续八年被评为“深圳市阳光体育活动先进学校”,学校的体育科组被评为深圳市体育示范科组,学校自主研发开设的“晴天室外体能操”“雨天室内体能操”“湖贝广播操”“交通安全手势操”堪称“罗湖第一操”。 把弱项转变为强项,小学校办出大教育,湖贝小学靠的是什么?“步,既是空间的距离,更是生生、师生、家校之间爱的连线。”湖贝小学校长彭晓丽这样阐述学校的文化。 撰文:叶淑萍彭文福 学校供图 因地制宜打造小空间里的大体育 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局限,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湖贝小学近名学生每天早上只能分年级、分时段,到学校一楼架空层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一半学生在教室里学习,一半学生在楼下开展体操锻炼,室内室外“冰火两重天”。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充分保障每一位学生的体育锻炼!”年9月到湖贝小学任职校长后,彭晓丽即提出“在全市最小运动场地开展课外锻炼的设计与实施”的校本开发和课题研究。 “大体育”是罗湖发展素质教育的“四大行动”之一。在占地只有平方米的校园,让多位师生都能充分运动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天不足后天造,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彭晓丽常常跟老师们说的一句话。在深圳市体育教研专家刘晋和罗湖区体育教研员孟宪劼、刘清岳的指导下,湖贝小学根据暂住户籍学生占92.9%的生源特点,突出体操专项教学项目,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以师生共练、生生互助的方式克服重重困难,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室内外体能操”。 每每想起研发初期互帮互助的情景,不少师生都感慨“这是一个艰苦但享受的过程”。如今,早操时间走进湖贝小学你会看到,有的学生在室外大拉伸,有的在室内小舒展,学校充分挖掘架空层、走廊、教室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形成了一个“立体多操空间”,既破解特殊天气及场地不足难题,又实现“体育锻炼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师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彭晓丽感慨道。在“让每个学生充分成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湖贝小学逐渐形成了多操制体育特色,雨天室内体能操、晴天室外体能操、交通安全手势操、武术操、韵律操等丰富多样的体操选择,使得不同气候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体能都能得到更好发展。学校同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