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在狮王大会开始前,就有反派人物赵天霸带领鬼脚七等人去黄飞鸿家的医馆砸狮头乱伤人的场景。这里的“武打”情节仅仅是舞狮大会正式表演之前的“铺垫和准备”。紧接着,以赵天霸为首的京城几个狮队的街巷群狮混战场面就是真正的“醒狮”打斗場面——各大门派、各大号各显神通、互相踩踏、厮杀成风,势必要消灭其他狮队而在狮王大赛上独占鳌头。作为电影主要人物的赵天霸和黄飞鸿并未加入混战。 黄飞鸿只是作为群众在一旁观战,直到后来为抢救十三姨的映画机器才被迫加入缠斗。在影片的这个部分,赵天霸于茶楼上的摇旗呐喊、挑起争端、坐山观“狮斗”和黄飞鸿的忧国忧民、试图阻止惨剧发生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两种人物的美与丑、善与恶、高大与渺小通过这一混战情节被生动、间接地予以反映。电影《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临近结尾的20分钟处才正式开启了“狮王大赛”。黄飞鸿团队作为一支队伍征战比赛,同时也带着摧毁洋人阴谋,阻止外国人刺杀李鸿章的正义目的。 他带领一众弟子和赵天霸的队伍争夺狮王,激战场面中,各种兵器均有出现——流星锤、火麒麟、长枪、暗箭、短刀等。黄飞鸿的狮队以巧妙的防守为主,赵天霸的狮队进攻性极强且出招狠辣;双方的武打细节难以用武术派别和招式来区分,完全就是一场奇观式的杂耍道场;与此前观众所熟稔的武林高手过招相比毫无章法,又极具画面感和观赏性,让观众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也因此增加了影片武打内容的丰富性。在这个杂耍表演的过程中,人物被事件间接赋予了某种行为使命。 以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民俗化的竞技行为方式完成宏大叙事所要交付的历史任务——戳破洋人的阴谋诡计,保护国家的统治者,而黄飞鸿成功完成这项比赛拿到金牌之后只淡淡地陈述了自己对于比赛胜负和强国途径的理解。主角人物的英雄主义色彩在电影中被削弱和淡化了,转而成为一种个人自发的行为。这与电影中的某些情节反映出的,黄飞鸿对于西方工业革命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对异族文化的排斥、对十三姨为自己定制西装的果断拒绝,有着效果上的一致性。 打破了以往英雄人物“义勇”“完美”的不变论和扁形人物的特征;人物有了更多成长的空间和可能,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正如徐克电影中的黄飞鸿形象区别于以往形象的特殊性,“黄飞鸿在这一系列片中对外强入侵、邪教乱帮、革命艰难、朝廷无能表现出非有序、非规律、时强时弱、时有时无的疑问、慨叹和悲愤,也说明徐克并不想在系列片中塑造一个完整的英雄形象,只是在人物基调之下,带有较强的随意性。” 到了《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这种集体混战的杂耍元素就更加突出了,出现了龙狮共舞的混战情节和醒狮大战各国怪狮的情节设定。影片中的外国怪狮队伍,更像是怪兽或偏现代化的巨型奇观模型,出现了类似于侏罗纪公园中翼龙样貌的怪狮造型;舞狮的技巧和混战的武器中添加了许多花哨的细节,如暗器、绳索等,在有限的情节里赋予功夫人物更多的表现空间。 集体混战加舞狮杂耍技艺创造出一种与黄飞鸿的个人形象和气质风貌相契合的功夫电影表现方式,或者说多样化的表演方式,即突出团结协作、相互支撑与帮扶、共同努力克服障碍,而不仅仅是英雄主义占据主导的个人秀场。这是电影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一大进步,也符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集体主义对于团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推崇,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间武术的精神。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xx/150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