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录像厅曾经遍布大街小巷,

发布时间:2023/12/30 14:00:31   点击数:

引言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永遇乐》

宋代有一种活跃在街头巷尾十分受欢迎的曲艺表演形式,宋代称说话,后世统称其为说书。说书人会凭借自身的伶牙俐齿和惟妙惟肖的表演,渲染武侠故事中武艺高强的侠客,其投入的表演总能引来观众们的阵阵叫好。这反应了宋代人对武术侠客们的崇拜,也让武术在民间更加广为流传。其中不乏火爆的武打场面,还有绘声绘色的身姿表演,尤其是到了明代,小说艺术的兴起更是为其增添了诸多素材。例如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才子佳人等经典戏码久久不衰,平民对统治者暴政的反抗尽数凸显。

古代的这些说书人是如何表演的,如今已经无法再复现了。不过从现存的史料和文字描写中也不难看出其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表演在当时有多么受欢迎。如今电视机、手机、各种短视频的火热使得这一表演形式早就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事实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录像厅曾经遍布大街小巷,如今不见了也与此密不可分。而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当时正值10几、20几岁年轻人的独特记忆,这份记忆的深刻程度是如今的年轻人远远不能理解的,他们无法知道为什么当时的人对录像厅格外的狂热。

一、录像厅的兴起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受到国外思潮的冲击,不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xx/149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