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14286.html 大家好,我是凌辰。 最近这些天关于中国传统武术的新闻和热搜非常多。 有一位大师和业余选手打擂台,结果三十秒被KO三次,还有一位,是主动的挑衅别人,说你来找我啊,结果对方真的找上门来的时候,他吓得只敢报警。 所以,媒体写文章对他们各种讽刺,我前天也评论了几句,说他们不打,就打。 但是呢,有些媒体觉得只黑这几个假大师还不过瘾,就直接来个概括性的,说传统武术不堪一击,说传统武术是千年骗局。 往常在这样文章下面,会有很多喜欢武术的人来评论,有找借口的,有反唇相讥的,但是这回我翻了很多文章,发现帮传统武术说话的人少了很多。 仅有的几篇反击文章,说的也无非是某某不能代表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是有真大师的,神功盖世,只是淡泊名利,你们不知道罢了。 这种说法确实是立于不败之地了,谁也没办法去确认,真的没有这样的大师对吧? 但是这种不可证伪的言论是没办法说服别人的,于是,整个舆论似乎都认可了,传统武术就是没有实战能力的,是打不赢别人的。 真的是这样吗?我今天就想和大家好好聊聊。 当然了,我不会只聊武术,所以即使对武术不感兴趣,或者是女同学,也一样可以听下去的。 1、中国的传统武术,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先跟大家说明一个很多人的误区,就是传统武术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武术有高级和不高级之分,而高级武术呢,一直都是同一种。非要起个名字的话,就是骑射,骑马的骑,射箭的射。 比如秦朝以前,战斗中不是骑马,而是用战车,所以那时候的高级武术,就是驾驶战车和射箭。 连孔子都开设了这两门课程,当时,一个贵族子弟不会射箭,是不可想象的。 再说之后的汉朝,也是如此,所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位飞将军李广,他的绝技就是百步穿杨的箭法。 之后的唐宋元明清,也都是这样。当时已经有了军事人才的选拔制度,考试的科目就是射箭。 比如宋朝的名将岳飞,就是因为射箭厉害,才一鸣惊人的。 之后的元朝和清朝的就不用说了,是马上民族建立的王朝,骑射是他们的立国之本。很多人想不到的可能是,明朝也非常重视骑射。 史书中有记载,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也就是明仁宗皇帝,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骑射,而且“发无不中”,也就是百发百中。 所以大家知道骑射的地位了吧? 王侯将相都学的是这个。那么,骑射的实战能力如何呢?你只要这么想,华夏民族的祖先起源去黄河流域,那是如何获得并守护今天这么广大的领土的呢?骑射的威力不用我多说了吧? 那为什么今天的人们提到传统武术的时候不说骑射了呢?这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因为时代的关系,骑射不管用了。 而在历史中一直被认为不高级的、江湖人士才练习、使用的拳法、腿法、刀法等,才终于迎来了短暂的黄金时期。但是因为离我们的时代近啊,所以影响力也就更大,以至于现在我们要讲传统武术,说的就是这些,而不是骑射。 所以说呢,我今天要讲述的重点,也主要是从清朝末年到民国这段时间。 其实大家仔细想想就知道,真实的武术名家,小说里的不算,你一下子能说出名字的,其实主要就在这个时期,比如说黄飞鸿、霍元甲、叶问,关于他们的电影也都很多。 2、近代中国武术高手们实战水平究竟如何? 其中,对于这个时期的武术大师刻画最生动、最深入的电影就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 那里面,章子怡扮演的宫二小姐的父亲宫宝森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历史上没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原型应该是当时几位武术大师的集合。 在电影里,他说过这么一段重要的台词:他这一辈子只成了三件事,其中的一件就是促成了北方拳师南下传艺,这件事就是他和李任潮先生谈定的。 那李任潮是谁呢?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任潮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李济深。 他曾经是黄埔军校副校长,国民党的一级上将,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中央政府的副主席,其他的几个副主席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然后就是李济深,这么个排名顺序。 所以你可以想一想,这位李任潮先生,他一生戎马,是一个军事方面的专家。 他之所以要促成北方拳师南下传艺,其实就是为了练兵,为了提高战斗力。如果当时的武术家、拳师们,没有真材实料,实战能力不行,能骗的过这么一位既有练兵经验、眼界又非常高远的人吗? 还是在那段话里,宫宝森还说,他接了大师兄李存义的班,主事中华武士会。这句话里提到的人和机构也都是真实存在的。 这位李存义,就是民国时候的形意拳大师。 形意拳呢,是中国北方一个很有名的拳种,它跟太极、八卦合称三大内家拳。最近这些年呢,经常被打假的这些大师,很多都出自太极拳,所以有可能你会以为这形意拳是不是也那样啊?顺带着可能就开始怀疑,这位李存义,他的实战能力怎么样呢? 这个呢,咱们一会儿就说。 先交代一句,李存义就是传统武术黄金时期的核心人物,不只因为他武艺高强,更因为他有很多出色的徒弟,所以只要了解了他,就等于了解了那个时代。 而我之所以能在这跟大家聊李存义和他的门人弟子们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是怎样的状态,都是因为我之前读过这本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出版的《逝去的武林》。 之前聊书的时候,很多朋友给我留言,说听我聊一本他就买一本,这当然很好了。不过有时候我聊的书,会比较专业,读起来也比较枯燥,所以以后,我会再讲一本书的时候特意强调一下我的推荐程度。 像今天聊的这本《逝去的武林》,就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书。如果你不是武术爱好者或者想要研究民国武林的历史,那就不需要买了,听我讲一讲这本书的精华就可以了。 这本书的作者叫李仲轩,他是八十多岁的时候,年之后,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后来才结集成书。 李仲轩 他被称作是“中国传统武术黄金时代最后的见证人”。 这是因为,他年轻时曾经师从李存义的三位得意门生,咱们刚才提到的李存义,就是本书作者的师祖。 书里写到,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李存义已经五十多岁了,依然带着弟子上阵杀敌。在天津火车站杀伤了多名俄国士兵。后来还曾经写了一本《刺杀手册》,就是讲解拼刺刀的技巧,给军队作为教材。 据说一直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军队训练拼刺刀还在使用这本书里面的技巧。所以,你说李存义先生的实战能力怎么样呢? 而且,咱们前面说了,李存义还有很多位非常出色的徒弟,其中一位,就是李仲轩的师父尚云祥。 提到尚云祥这个名字,如果你是一个京剧爱好者,可能会比较熟悉,因为他曾经捉拿京城巨盗康小八。后来,这个案件就被改编成了京剧,名字叫做《东皇庄》。 一听说他的事迹都被改编的京剧,感觉像是传说中的人物。而实际上,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真人真事。他后来受聘于西北军,教他们刀法。 年,长城抗战爆发,西北军中的29军防卫喜峰口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一天凌晨,旅旅长赵登禹率领人的大刀队夜袭日军阵地,砍得日军鬼哭狼嚎,砍死砍伤鬼子超过人。 这就是写进了历史教科书的“喜峰口大捷”,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颂的就是这段故事。 而历史书上和歌曲里都没有提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大刀队用的,就是尚云祥传授的刀法。听到这个事迹之后,你觉得尚云祥的实战能力又是什么水平呢? 而且我们要知道,按照书中所写,尚云祥还不是李存义最优秀的徒弟。他的学生中最有名气,实战能力最强的应该是薛颠,他也是作者李仲轩的师傅之一。 薛颠 薛颠在当时的民国武林是一位传奇。 早年间,他曾经跟师兄傅昌荣比武落败,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就一人离开师门,独自修行,后来才重出江湖,说要跟傅昌荣比武。 这个时候,李仲轩的另外一位师傅,也是李存义的徒弟——唐维禄就赶忙劝阻。首先是,你们是师兄弟,如果真的生死相搏,谁伤了都不好。还有一点是,傅昌荣这个时候已经是张作霖的贴身保镖,不该再继续参与这些江湖事务了。 这又是一个重要信息啊。 张作霖,张大帅,统领东北军几十万人,遭遇暗杀的次数也不少,他的贴身保镖难道不精挑细选吗?难道不要真材实料吗?所以说,傅昌荣的实战能力,是不是也应该值得信任呢? 傅昌荣 后来呢,薛颠听从了唐维禄的建议,没有和傅昌荣进行比武,唐维禄则出面让薛颠接了师傅李存义的班,成为了形意门的面子。 而唐维禄呢,就是形意门的里子。 比如说,有人要找薛颠比武,唐维禄就会主动先找对方,说薛颠比我厉害多了,你要想跟他比武,得先能能赢我。然后跟对方搭手,他会出全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好是一招就能把对方击败。 因为他表现出来的实力越强,就越能给薛颠积累江湖地位和名望。 《一代宗师》里赵本山说的面子和里子的那段话,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 说起来,书里的很多内容我们都可以在《一代宗师》这部电影里找到印证,比如说,有的小伙伴应该有疑问,形意不是一种拳法吗,怎么前面说的很多人都是用兵器的啊? 《一代宗师》里,也是有体现和说明的。当时,梁朝伟扮演的叶问到了香港,准备到武馆授徒。别人就问他说,咏春香港知道的人不多,都有什么啊?叶问说完拳法之后,说自己还会八斩刀和六点半棍,也就是刀法和棍法。 显然,这也是咏春门的功夫。 这是因为啊,刚才我们提到的形意、咏春这些,其实是门派的名字。那这个门派的拳法当然就叫形意拳、咏春拳,但这不是他们门派武功的全部。 每个门派都是既有拳脚,又有兵刃的。擂台比武多用拳法,而要是为了杀伤俄国鬼子和日本鬼子,那都是用兵刃的。 3、中国传统武术的没落 当然了,我估计大家最大的疑问应该是,听我这么说,在民国的时候,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还非常强,是可以让战士们直接提高战斗力上阵杀敌的。 那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呢?这在本书中是有详细说明的。 作者以形意拳为例,说中国传统武术分为演法,练法和打法。 所谓演法,是表演的演,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武术比赛中的那些表演性质的套路,原本就是耍给别人看的,没有实战能力。 第二个呢,是练法,练习的练。这个就是尚云祥传授给西北军的刀法。它不是一个套路,而是一种运气、使力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巧劲。要知道,即使你是一个膀大腰圆的壮汉,真的上阵,拿着大刀砍杀敌人,几分钟你就已经腰酸背痛提不起刀了。 而29军的大刀队之所以能长时间作战,就是因为尚云祥传授给了他们这种巧劲,经常练习,能大大增强他们的作战能力。 第三种是打法,这个才是各个门派最核心的实战技巧。一击伤人、一击毙命的绝招都在打法里。 但是新中国之后,社会进行了一个极大的转型,我们不再处于那种外敌入侵的危亡时刻。练法和打法自然会受到禁止,因为如果继续存在的话,这是严重的治安隐患。 你们各个门派聚集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学习这种杀伤力很大的武术,这会成为不安定因素的。 所以,失去了当时那个救亡图存、强国强种的土壤,进入了安定团结的时代,传统武术的练法和打法是注定要消失的。 所以这本书才叫《逝去的武林》,土壤都不在了,武林又如何存在呢? 也正是看到了书里那些民国武术大师实实在在的事迹,我才相信,传统武术在它短暂的黄金时期,是真的很能打的。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现在的这些假大师,明明只会演法,却死不承认,这不就是骗子吗? 今天跟大家说这么多,就是想通过这本书和电影,跟大家讲述一下李存义、尚云祥这样真正的武术大师,他们的事迹让我们领略了民国时代的这些宗师们的风采。 其实,这也是我觉得现在的这些装神弄鬼的大师们最可恨的地方。 由于他们的种种劣迹,让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传统武术曾经有实战能力了,要是因此真的遗忘了当年那些武术家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那就太可惜了啊。 这也是为什么在各种文章都说传统武术不堪一击的时候,我要给大家讲讲这本书的原因。 其实除了武术,我们还经常面对这样的情况,别人都说一件事情好的时候,我们需要辨别它是不是尽善尽美,别人都说一件事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又需要知道它是不是一无是处。 保持这样的独立思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我讲书的这个小节目,能在有些时候帮到大家吧。 当然,除了让大家领略民国武林大师的风采,我今天跟大家聊这些,也有一定的现实目的。 就像我前面说的,武术是在一个巨大的时代变革中失去了它的土壤,所以走向了消逝。那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发展速度可比当时要快上几倍。 我们甚至可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就见证一个行业从出生到兴起到衰亡的过程。所以今天我们在想学一门知识,掌握一门技能就可以靠它捧一辈子的饭碗。 我们想着只要做上一个工作,就可以一直做到退休,这种想法都不大可能再实现了。 所以,生活在变化如此之快的今天,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清空自己,接纳新事物,学习新技能。 说到这呢,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既然说到了时代变得很快,很多东西就在我们眼前消失了。 那你能想到,从你小时候到现在有哪些吃过用过的东西或者是见过听过的职业和行业不见了,又让你有些怀念呢? 欢迎大家在留言里告诉我,咱们一块缅怀一下那些逝去的美好。 也欢迎大家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爱读书爱思考的朋友,咱们下期再见。 长按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