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体悟

发布时间:2017-3-10 18:02:18   点击数:

每天与和美太极不期而遇

热爱太极,传播健康!

1、手腕与手指

提升技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强化手腕与手指的能力。否则,你的劲力发的虽好,但在击打对手时,却容易弄伤自己的手腕。所以用拳头做俯卧撑是初期学拳时的一个基础性练习。练习用拳头做俯卧撑的要点是手腕外侧要平。练习手指的方法是侧身用手指顶墙或用三个手指做俯卧撑。至于二指禅、一指禅则没有必要继续追求。孙氏拳练习指力重在内气的贯通,外练只是辅助。孙氏拳练习指力的形态与少林不同,要求扣指,也就是手指受力时要内扣,真正用手指尖接触物体,而不是手指肚。所以练习时指形与掌形都要呈内扣的状态。用拳头或手指做俯卧撑,即练了手腕和手指的能力,又辅助锻炼了周身筋膜的贯通与腾起。练习时要用全身之力,气贯顶足,而不要只用手指、手腕或手臂的局部之力。

2、内开外合与两肾相磨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如“九要”、“内开外合”以及“两肾相磨”都是来自孙禄堂先生对所习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规矩的总结和提炼,并非来自武式太极拳。关于“九要”的内容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和《八卦拳学》中皆有说明。关于“内开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节中有相关论述。“两肾相磨”这个词虽然未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现,但是其意及其状态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论述。近有朋友打电话问我,说有网名为“二水”者称:“孙家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武式太极拳。”朋友问我是否如此?我答并非如此。迈步抽胯根一项已经蕴涵了两肾相磨的状态,孙氏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八卦拳虚实转换,抽提托磨,这是孙氏八卦拳里的东西,在孙氏形意拳的明劲阶段则是抽提起落。但是如果身上的形轴、意轴、内开外合都没有出来,知道这些关窍也没有用。孙禄堂先生总结提炼的身法“九要”是极为重要的法则,内开外合、两肾相磨等法则皆被包含在“九要”中。“九要”的每一个字都有非常重要的涵义。此外要反复研读孙禄堂先生的五部著作,这五部著作是中华武学的最高经典,堪称武学的无上真经。近日我重读《拳意述真》中的这段话,深感所述精到妙极:“若是言练,先晓伸缩旋转圜研之理。先以伸缩而言之。缩者,是由高而缩于矮,由前而缩于后。从高而缩于矮之情形,身子如同缩至于深渊,从前而缩于后之意思,身体如同缩至于深窟。若是论身体伸长而言之,伸者自身体缩至极矮极微处,再往上伸去如同手扪于天,往远伸去又同手探于海角,此是拳中开合抽长之精意。”需要提示者是这里的伸缩乃是一,而不是二。更进一步伸缩旋转圜研是一,不是二,更不是六。若能明乎此理,弹簧球劲之精意得矣。很多转八卦的朋友从单换掌开始就没有把伸缩开合之意弄明白,自然身上的劲意就南辕北辙了,数年下来成效甚微。我心实在不忍,故将孙祖师《拳意述真》上的这段话录在此处,并加以提示。能得“伸缩开合之意”则神形俱妙。孙祖师的“若是言练,先晓伸缩旋转圜研之理。先以伸缩而言之。缩者,是由高而缩于矮,由前而缩于后。从高而缩于矮之情形,身子如同缩至于深渊,从前而缩于后之意思,身体如同缩至于深窟。若是论身体伸长而言之,伸者自身体缩至极矮极微处,再往上伸去如同手扪于天,往远伸去又同手探于海角,此是拳中开合抽长之精意。”这段话,可为一切拳术做法。

3、形相异、意则一,与形似意不同研习孙氏太极拳即要体会其拳式间的形相异而意则一,又要体会拳式间的形相似而意不同。如懒扎衣与云手,形式不同,但其两式之劲意有相通、相同之处。又如手挥琵琶与高探马,其形式相似,但劲意不同,用法有别。孙氏拳的同一式中能化出无穷的劲意,不同式中又能出同一劲意。故一式一学,皆是学问,需要反复体会。惟孙氏三拳式极简,而意极深。孙氏拳的每一个式子都是对拳艺的高度抽象概括,堪称拳学中的经典之最。

4、接敌起横与三心三圈临敌起横,精神警起,无妄无猜,虚严实灵。临敌起横,无中生有之法。精神警起,有中又无之意。无妄无猜,空而不空之径。虚严实灵,四法一式之精。此为法度。临敌又需明三圈、用三心。三圈,意圈、形圈、身圈。三心,意心、形心、重心。此为关窍。与敌交手,有时尚未接触,对手已落败。非隔空发气之效,实乃接敌法度与关窍胜彼一筹。临敌起横,精神警起,无妄无猜,虚严实灵。——若无师传而能真正做到,除非技击天才,否则需有老师讲解、示范和喂手,才可能体会、掌握。虚严实灵乃四法一式,需要同时具备。因此需要知道虚在哪里,严在哪里,实在哪里,灵在哪里,虚、严、实、灵四者各有所指,皆有具体要求。三圈、三心更是没有老师喂手,就不可能掌握的技术。老师已经去世五年,同道中知其大意者不过寥寥数人,能掌握者,似未曾见。意圈、意心,练的是夺位。所谓占先机的能力。形圈、形心,练的是变式。所谓生死门户之理。身圈、重心,练的是吞吐。所谓十字套环之法。传统武术是艺术,孙氏拳更是技击艺术中的至宝。所谓技近乎道。说打人,没有练过拳的同样能打人。揪发、抓脸、嘴咬、挖眼等都是打人的法子,但不是技击艺术。研究技击,重在研究其艺术。文武交融,相得益彰,修养心性,变化气质,此乃孙氏拳之所能。孙氏拳虽失传颇多,若不失此修身之大旨,便有星火燎原之日。虚、严、实、灵,四者甚需考究,行止坐卧不离这个。接敌时有起横三心三圈,从盘架子开始就要有这个意识。于伸缩之中,弄清楚劲力、意识在三心、三圈上的变化,尤要注意每个动作于开合起落中有圈内、圈外的变化。所以对于每个式子要反复玩味。孙氏拳一式一学,绝非空谈,式简意深,叹观止矣。5、孙氏太极拳中的五步五腿孙氏太极拳中的五步、五腿都是即非常精妙又非常使用的技术,需要认真体悟,反复研练。五步:进退、摆扣、横移、旋转、倒插。五腿:铲、蹬、摆、截、踢。比如常说孙氏太极拳的步法是进步必跟,退步必撤。其实仅在这进退步中,孙氏太极拳就有五种步式,每种步式都需要与周身劲意相合。这五种步式是三体式步、摆步、圈步、鹤步、自然步。步式与劲意密切相关,练习时需用心体会。对于五腿更需分清其劲别,否则将不知如何运用。如:进步搬拦锤一式,步步都含着截腿,翻身二起一式的第一的出腿就是截腿。五步都是孙氏太极拳之步法总纲,又是身劲变化、运用之基础。内涵极为丰富,挖掘全靠勤修善悟。有同道问:拳击中之跳步、滑步似未含其中。诚然。是因为太极拳与拳击这两者的技击基础不同。太极拳是以沾粘为用法前提,若无沾粘,则太极拳技击特色尽失。因跳步、滑步与此沾粘劲不合,故在五步中未含此两种步法。虽然如此,习者若能将孙氏太极拳之三体、圈步两种步式习练有得,变换跳步、滑步亦非难事。孙式太极拳不仅手上有沾粘劲,脚上也要出沾粘劲,手上的沾粘劲各家太极拳都有,腿脚上的沾粘劲不是谁家都有的,圈步的作用之一就是让腿脚也产生出沾粘劲。摆扣步用于变化,奥妙无穷。当年马承智打纪崇德,于危机中,妙用摆扣,得拖刀之效。胡凤山之摆步,即交叉步剪子股,诡异崩决。马承智之摆扣,常用于败式,剑云师之摆扣,常用于翻转,皆得闪赚之灵妙。摆扣,当用心体悟之。圈步是孙氏太极拳的基本步式之一,即能锻炼腿脚上的沾粘劲,又能合于散手实战中之闪打之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反复练习、玩味,以悟其理。铲腿在左右起腿二式里面要清楚蹬腿与铲腿的区别。孙氏太极拳中有蹬腿和铲腿,两者之劲完全不同,用法也不同。横移步——如单鞭、云手。野马分鬃——不是横移步,而是进退步中的圈步。单鞭、云手、野马分鬃都是孙氏太极拳中极具代表性的式子,含义极深,理法独到,每一式都需要反复研练,才能有所得,即使作为单式反复练习,于技击亦收益极大。我研习懒扎衣一式,近20年来反反复复,尚不能穷其理而尽其性,即使是该式子外观也不敢言正确无误,时有所悟而纠正之。单鞭、云手、野马分鬃各式也是这个道理。懒扎衣、单鞭、云手、野马分鬃、开合手等各式中的任何一式都蕴涵着拳学的总则,其妙奥无穷,极长功夫,极实用。步式与劲意的形成与转换密切相关,是行拳中非常重要技术,步式中含着身法、拳法和腿法,但不表露出来。腿法单指用腿的方法,或是用腿的基本动作,而且是直接表露出来的。所以步式与腿法有关系,但不等同。圈步与形意中的鼍形步有类似之处,但不等同。圈步要走出腿上的沾粘劲,并暗含着形意中的鼍形步的用法。圈步是极为重要的步式。两者有别。有圈就有沾粘。鹤步是在“手挥琵琶”和“更鸡独立”中。这个你理解的基本不错。铲腿有四:正铲、斜铲、侧铲、后铲。在孙氏太极拳中只有正铲、斜铲两种。因为这两种铲腿可以与太极拳中的沾粘技术合用。而侧铲、后铲是用于未相互接触时的冷突作用。旋转步——劲往上起,气往下沉,考验中轴的稳固能力。体现在“转身蹬脚”一式。倒插步——闪赚与挤靠同步一体。体现在“倒撵猴”一式。自然步——水漂浮排,飞鸟束翅。体现在“进步指裆锤”一式。摆步——变面、闪赚、截拦、伏腾。体现在“进步搬拦锤”、“披身伏虎”、“玉女穿梭”、“十字摆莲”等式。关于旋转步,比如懒扎衣(或抱虎推山)做完,转身45度接开合手,这样的转身动作算不算旋转步?不算,是扣步。闪赚是什么意思?移形与变面。变面:前后左右互换以及转身等懒扎衣、三通背等式。讲究当然有,其中最重要也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就是塌住腰。说起塌腰,似乎人人都知道,但是在懒扎衣一式中把塌腰真正做到位的却很少。尤其是在进退的当中,最需注意。其他方面的讲究也有很多,难以言尽。三体步:将进时的迈步、退步时的坐轴、进退时的重心平动,都需要三体式的功夫,否则无法按照规矩完成。

6、孙氏太极拳懒扎衣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内涵极为丰富,结构极为精妙,劲意变化极多,需要反复体悟研练。基本要求是能直接体现出虚实严灵、吞吐提按、敷盖对吞、掤捋挤按、采捩钻翻等劲意,并暗含着肘靠之意。尤要能体悟到俞大猷《剑经》中的“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杀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敌于天下矣。”这段话的意境。如果这些劲意在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中还未能走出来,说明对该式尚未做到基本领悟,需要多加研习,反复体悟之。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若能入门,应付无规则的街头恶战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剑云老师在世时,曾演示过懒扎衣一式单操的练法,进退自如,左右变换如意,除了吞吐提按、敷盖对吞、掤捋挤按外,还暗含劈崩炮龙虎马以及单换双换诸劲意。

7、酸热涨沉空孙氏拳即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对于初习者更是要从功夫做起。练功夫是枯燥和艰苦的,对于初学者练功夫要过五关,这五关就是酸、热、涨、沉、空。初练三体式,大腿奇酸难忍,最终抖动不止,每次犹如上刑。但要坚持,站到后来,手臂与大腿都奇酸难忍,说明对路。练三体式,开始是大腿酸,后来是手臂与大腿一起酸,说明你的劲力开始均匀。转八卦,则正好相反,开始是两膀发酸,到后来两膀与腿一起酸,说明你练对了。太极拳开始是背酸,至后来是后背与手臂和腿都酸,说明是练对路子了。如果初练习三体式,大腿不酸。初练习单换掌,两膀不酸。初练习孙氏太极拳,后背不酸。则说明你一定没有练对。所以初练孙氏拳,该酸的地方酸不可怕,不酸则说明一定练错了。不经过酸痛难忍这一步,调息就谈不上,换言之,一般人散步的时候自然气息均匀,用不着调息。但是在高强度的运动中,就需要调息,在高强度地对抗中更需要调息。所以,身体没有经过酸痛难忍这一步,说明身体的形态动作不具备脱胎换骨的功效。酸、热、涨、沉、空是五个关口,三个阶段。酸、热、涨是换劲阶段。换劲这个阶段要经过三个关口,这个阶段最感枯燥、痛苦。沉是换劲初步完成阶段。所谓棉裹铁,此时气已入骨,两臂柔韧而松沉,心中愉悦。空是已经完成了换劲。至此剑气内藏,一气内外澄明。对于初习者需要







































治白癜风合肥哪家医院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td/59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