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练打结合”是传统武术的特色,而现代竞技武术却是“会练的不会打(指套路运动员),会打的不会练(指散打运动员)”,此话有它一定的道理。因为现代竞技武术是受西方思想影响而产生的,要遵守一定的竞赛规则。因此,传统武术的练与打远非现代竞技武术所能比拟,下面就谈淡传统武术的练与打。 一、传统武术的“练” 习练传统武术,入门就是基本功训练。与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不同,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表现的是武术艺术美,追求的是高、难、美,重视身体的柔韧和弹跳能力等。而传统武术的基本功要为“打”作准备,除必要的柔韧性训练之外,还要进行一些强化根基方面的习练,诸如冲拳及踢腿等一些基本动作锻炼。此外,传统武术还特别重视桩功的训练。通过桩功操练不仅能使习武者腰马扎实,且可以提高出拳的灵敏性和穿透力。以前常听一些老师傅说起“入门先站三年桩”,由此可见桩功极为重要。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本功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才开始进行套路习练。先从一些简单易学的套路学起,随着时间的推延,套路的内容逐渐增加。传统武术套路的每个动作都具有攻防作用,具备“打”的功能。虽说纯粹的套路习练不会拥有优秀的实战能力,但经常性地进行套路习练,可以提高动作运用的连贯性,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以及步法的灵活性,这样的能力在“打”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武术的每个流派都很重视功力方面的培训,而功力又有内功、外功之分。有武术谚语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就足以说明了功力习练的重要性。外功的习练方式有好多种,但主要还是围绕着击打能力及抗击打能力这两个方面。击打能力的习练方式,就目前传统武术界比较常见的一般都是打沙包、打千层纸、踢木桩、插铁砂等。但由于传统武术流派众多,每个流派的技术内容不尽相同,所采用的器材及练功方法也略有不同,如咏春拳的木人桩及其习练方法就独具一格。抗击打能力的练习常见的有排打功及两人相互撞击等方法。温州南拳有一种“拌拳”的练法,就是两人相对,运用一定的武术技法击打对方,而被击打的一方要做出防守动作,然后再反击。这样的一往一来,不仅能提高双方抗击打能力,还能熟练武术技击方法的运用,提高双方的攻防能力。关于“内功”的习练,各流派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传统武术的“打” 传统武术的“打”,跟现代竞技武术散打运动不同。现代竞技散打运动,是一种运动形式的“打”,要受一定竞赛规则的限制,运用的技法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讲究远踢近打贴身摔,技法仅限在拳法、腿法和摔法上。而传统武术的目的就是搏杀,技法包含踢、打、摔、拿、靠等等,用法有拳打、脚踢、肘顶、膝撞、掌击、指插等,谓之全身部位皆可打人和伤人。所以传统武术“打”的技法远比现代竞技散打运动多得多,只是现代社会练传统武术的人多以道德为上,在切磋时大都是点到为止,即便寻仇格斗。 此外,传统武术的“打”,不是从练一下子就转变为“打”的,而是从练的过程中逐渐转换为“打”,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先是双人组对习练技击动作,从对练过程中熟悉攻防技法的运用,然后进行受一定限制的对抗性操练,再过渡到全方位对抗习练之中,最后达到“打”的境界。这个过程,各流派根据本派的技法特点而采取不同的习练方式。如太极拳的“打”是从推手练起,从单手推再到双手推,先定步后活步。在推手过程中,掌握劲力的运用及熟悉技击动作的作用与提高听劲、化劲等技能,最后迈进“打”的殿堂。温州南拳从练转为“打”,也是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的。有一种所谓“推马”操练之法,推马有“死”马与“活”马之分。“死”马是两人双手各搭在对方的肘弯处进行定步互推。当然,技法不是仅限在“推”上,在推的过程中双方要判断对方的技法与力点,然后加以反击。这种练法不仅能提高双方的腰马功力,还能提高听劲、化劲等技能。 “活”马在“死”马的基础上再进行习练。“活”马,顾名思义应是活的,也就是灵活机动的技法习练。操练“活”马预备式跟“死马”一样,只不过在开始后不再局限于技法的运用了,也就是拳打脚踢和摔拿等技法,包括步法也要灵动变换。在经过“活”马习练之后再进行“摆朝阳”习练。即双方侧身站立,各伸一手向前,腕部相触。另一手握拳在后,双方依圆形走动,时机一到双方各施其技,没有技法限制。完成“摆朝阳”就算进入了“打”的境界。当然,如今改革开放以后,环境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摆朝阳”也仅在温州南拳操练中才能见到,而大多数的全方位格斗习练也不再以“摆朝阳”为“终点”了。 综上所述,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练与打”,从目的、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但社会是发展的,传统武术同样也会是发展的,尽管现代竞技武术运动(包含套路和散打)的“练”与“打”是分离的,但有很多的训练方法都比较先进,仍值得传统武术习练者加以借鉴。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最好白癜风医院拉萨哪家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td/52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