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拳照 “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是武术界的一句流行语。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太极拳和形意拳练习的效果差异。形意拳脱枪为拳,开始练习就要学习大枪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和勇往直前的冲劲,看上去气场强大,很快就能镇住场子;而太极拳动不动就松沉静柔,初练者很难把握其发力和技击的要领,好几年过去了,功夫还没有上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武术练习中,慢练和快练,那种练法才能出功夫,慢练和快练的意义是什么呢? 从常识来说,首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因此,只有快用才是王道;第二,怎么练就怎么用,如同羽毛球篮球足球训练科目、动作和比赛内容、动作一致一样,人的肌肉发力习惯、反应很难短期改变,武术就是在长期的练习中,改变力量、发力方式和反应速度,从而提高技击水平。 如此看来快练快用是合适的选择,但一个人从不会武术到懂得武术的锻炼和发力方法,是需要过程的。快练的不足首先是难以领会对动作身体各部位配合的细节,导致只有外形而没有对动作的用法和要点缺乏体会,另外学习时如果追求速度而导致动作变形,以后要改就比较难了,这就是所谓的“练拳容易改拳难”。 因此,武术基本功练习不宜求快,应力求掌握动作的关键要领并不断强化。在张氏形意拳练习过程中,张胜利老师对五行拳基本动作都进行了关键步骤分解,对分解动作的不断重复,理顺动作的顺序和节奏之后,再加上发力,一个单操手算是基本完成动力定型。单个动作掌握不好,只顾求快,很容易在套路中出现漏动作和抢动作的问题,所谓的“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单个动作的学习,可以放慢速度仔细观察和体会,也就是说,“慢练”有助于掌握基本功和体会动作的细微处。 慢练只是打基础,不是目的,单个动作熟练之后,就根据其要求和用法提高速度。形意拳套路表演,能做到动作规范而又“起如风落如箭”还是比较难的。 武术套路是单操手的连续集中展示,衔接和转换处才能体现练习者的基本功和武术水平。单个动作的严整性看基本功,套路的起承转合体现拳种的思想和技术表达。套路中的慢,一是为下一步发力提供蓄力的时间,二是在转身或者动作转换时给身体放松的空间。内家拳套路一味求快会因为没有缓冲和蓄力时间而缺乏力量,从而失去技击效果。武术练习需要避免的一个现象是为了表演而刻意放慢速度,有的太极拳练习要求慢慢的屈膝下蹲再起来,越慢越好,在没有循序渐进的锻炼腿部和跟腱肌肉力量的前提下就长时间屈膝,很容易导致膝盖受损,失去了武术强身健体的本意。 总的来说,慢练出不来快招,但有助于对细微动作的体会,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快练快用是目的。 张胜利拳照 作者简介:薛金银,北京大学博士,副研究员,多次参与国际国内通信和智能交通领域的标准化会议,编制北京市地方标准2项,已获得中美欧日等发明专利20多项,发表国内外科技论文10多篇。跟随张胜利师傅学习张氏八卦掌、张氏形意拳、张氏太极拳。张氏内家拳第二代传人。 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td/52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