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知识临清潭腿1

发布时间:2016-11-23 10:14:02   点击数:

简介:

临清潭腿是中国北方的武术流派之一,源出于山东临清(今河北邢台临西)龙潭寺,以其独到精湛的腿功在武坛享有盛誉。潭腿讲究“拳三腿七”和“拳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潭腿套路,气势连贯,起伏转折,节奏清楚。在攻防技击方面,较强地突出了北方拳派的特点,腿法多变,回环转折进退顺畅。演练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又融内、外功于一体。

临清潭腿起源

临清潭腿始创于五代宋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创始人为五代时期后周名将昆仑大师。大师当时奉命远征,在此期间后周为宋所灭,大师因回军路远,又被大势所迫,自知难以挽回,当即解散军队,“自焚”隐身,在临清龙潭寺隐姓埋名,削发为僧,法号昆仑,后人尊为“昆仑大师”。

昆仑大师身怀武术绝技,并且精通医术,恐其年久失传,即在龙潭寺内立门收徒以继传承,大师将武术、医术共溶一炉,合成一体,研创出内外两功并用的武术——潭腿。大师因见当时世上所习武功多重拳法,而失于腿法,为填补缺失,精心地研练出腿法传世。因本门派多重腿功、腿法,故用法上讲的是“拳打三成脚踢七”。潭腿的“潭”字是借用发源地龙潭寺的“潭”字,故而称之为“潭腿”。

据《武备志》记载:宋太祖建立宋朝初年,在长沙举行全国武术大会。赵氏“太祖长拳”因其政治优势,捷足先登第一宝座,称之为宋代十八家之首。第二名便是昆仑大师研创的临清潭腿,称之为宋代十八家之尊。从此“南拳北腿”的说法便流传至今,北腿即是潭腿,至此以后天下才有了北腿之称。

清中叶,临清潭腿达到鼎盛时期。清廷为稳固江山,发表《禁武令》,严禁民间习武。临清潭腿受到清政府的围剿。僧格林沁带兵围剿龙潭寺,杀死僧众二百余口,并焚烧了寺院。据有关资料记载,逃出劫难的僧人不过五、六十人,他们分散于全国各地。为保安全,部分弟子隐藏于皇宫大内,才使临清潭腿这一拳种得以保存。

主要特点:

临清潭腿是一种以腿为主的拳术,有“北腿之杰”之称。临清潭腿共有拳脚三十余路,器械五十余种,钩、撅、镗、带为主要器械,刀、枪、剑、棍为四大名械,看家拳、四平拳和传统八路楂拳等为主要徒手拳路。练临清潭腿,必须精习十路潭腿,而后才能练其它拳械。

主要腿法有踢、撩、扫、点、弹、踹及36天罡、72地煞连环腿等。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主宰于腰、宾辅肩胯。出手由脊发,出脚从臀输,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一步一腿,一步一脚,连环踢打,手脚并用。

正宗临清潭腿共十路潭腿法。临清潭腿法是内外两功同行,拳脚并用,潭腿不过膝,即七寸潭法。要求二目平视咬下颚,舌尖微舔上膛,遇有津液要下咽,气沉于丹田,呼吸从鼻孔。含虚抱气,不令气散,用意不用力,功在于内,形领于外,蓄精育气,气意双融。讲的是:伸缩吞吐功,阴阳顿挫法,二目传神法,单腰摇曳功,刚柔互用,弹韧相兼,威而不猛,柔而有力。并需身法好、步法快,巧、稳、轻、重、健,身动似槐虫,身法似龙形,闪如清风退拔刀、蹿高纵远似狸猫,步法似蛇形、行走如猫行,抬腿如风、落地如钉,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龙形腿似钻。重点在内功功力上的培养与发挥。强调威则能动,逼则能用,以简克繁、以逸待劳,变无形象,攻缺击要,巧打击梢,出奇制胜,变化无穷。现存有临清潭腿拳器武谱。

健身功效

临清潭腿功法体用全能,有“锻炼身体,祛病养身,延年益寿,自卫防身”四益之说。长期练习临清潭腿可强身健体、消疾祛病,养心壮元,滋力固精、技击防身。临清潭腿十路正宗练法,实为男女老幼皆宜的一种好拳术,像关节炎、神经衰弱、脑力失常、心脏、肺、胃等慢性病症,如能照练,有立竿见影之效。如果照法练习,在十日之内就能精神爽快、身体轻松、食欲增加、睡眠安稳。如久不见好的慢性病症,多则一年,少则七八月,即可病体痊愈,如再久练下去,可一生无病,体力健康。所练的内容功用,是育神养气、滋力固精之法。此拳因有内功的相佐,在技击中能克制强敌和防身自卫。学者如能按法坚持久练下去,内中自会佳境环生、层出奇献,久练可精神饱满,体力充盈,气爽神清,头、颈、肩、肘、腰、背、柱、胯、腕、膝、踝、腿都能得到锻炼。同时可以修身养性、磨练意志,是老少皆宜、男女适用的一种好拳脚。

十路临清潭腿词谱(古规原谱)

昆仑大师正宗传留下潭腿十路拳

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潭

三路盖马三捶势四路斜踢撑抹拦

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

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跺子脚

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

学者莫嫌势架单奥妙精深在里边

内外两功并同时能消除一切病源

勤学多练知根源学会护身又壮胆

一踢一打增气力多练多看问根源

学者练到贯通处伸手还招就占先

(未完,待续)

资料供学习参考

更多精彩学习资料,

请扫码下方







































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td/21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