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维为什么没能把成龙打造为李小龙第二

发布时间:2025/5/3 11:30:24   点击数:
文/龙影大象观01香港武侠片著名导演罗维,为什么没能把成龙打造为“李小龙第二”呢?今天就跟各位聊一聊罗维与成龙之间的这桩事儿。要聊这桩事儿之前,先了解一下,大导演罗维为什么如此明确地提出这个目标:要把成龙打造为“李小龙第二”?——这是因为,罗维心里有一个“李小龙情节”。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兄》是李小龙回香港后拍的第一部电影。这部影片一上映,就刷新了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使得李小龙一夜之间登顶香港影坛天王的位置,成为“功夫巨星”。而这部经典作品的编导,正是武侠片大导演罗维。他也因此从百万导演,一步跃升为三百万导演。《唐山大兄》的成功,自然是惊为天人的李小龙凭借过硬的真功夫打出来的。但导演罗维的功劳也不可忽视。据说,罗维在执导《唐山大兄》时,一改此前香港功夫片多数以花拳绣腿冒充真材实料的做法,也摒弃了日本电影那种一纵冲天或踏水而行的玄虚手法,走了一条“求真务实”的新路线。影片里人物的每一拳每一脚都是硬桥硬马,看上去很令观众折服。这种风格也正好契合了李小龙的独特气质,把李小龙迅猛犀利的拳脚功夫,所展露出来的力量之美更真实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02几个月后,罗李两人再度合作,为观众奉上了一部更加叫好又叫座的《精武门》。在《唐山大兄》中,李小龙亮出了李三脚的绝活。而在《精武门》中,李小龙更是踢出了李八脚,连续踢倒了八个人。李小龙还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示了他威力无比的惊人绝技:双截棍。影片的结尾,李小龙一个凌空腾起,画面突然停格,令观众感到无限震撼。这一镜头也成为了功夫片的经典画面。更难能可贵的是,《精武门》的主题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狭隘的复仇主题,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以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起观众广泛共鸣。与此前张彻等人在电影中所强调的个人仇、师徒仇、兄弟仇相比,“李小龙动作电影”的魅力和意义无疑跃升了好几个台阶。《精武门》一片,让罗李二人在影坛红得发紫,李小龙更是从此以一代“功夫之王”的姿态打入了国际影坛。但罗李二人并未能好聚好散。早在拍《唐山大兄》的时候,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有所显露。而后在拍《精武门》的过程中,大多是李小龙喊开始就开始,李小龙喊停就停。而导演罗维反倒成了一个摆设。罗李两人的性格迥异,尤其是文化上的差异:一个信奉“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崇尚直率、不绕弯子的欧美文化。这使得两人间的矛盾逐渐升级,一度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03后来,李小龙英年早逝。一代“功夫之王”突然离世,使香港功夫电影失去了最为耀眼的巨星,也一时之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人们在极度震惊和痛苦之余,一度掀起了“寻找李小龙”和“再塑李小龙”的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导演罗维把失意不得志准备转行做厨师的陈元龙,从澳洲请回香港,并煞费苦心地请人为其取了“成龙”的新艺名。罗维决心启用《精武门》的原班人马,由成龙出任男一号,拍《新精武门》,并明确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要把成龙打造为“李小龙第二”。在《精武门》中,李小龙角色陈真最后死了。于是,在《新精武门》里,罗维便让陈真的师妹(苗可秀饰)带着复仇的理想从上海逃到台湾,建立起了“新精武门”。通过苗可秀角色的努力,把当地一位不知自己身世的小混混阿龙(成龙饰)培养成为陈真的衣钵传人,成为“新精武门”中的“新英雄”。然而,罗维并没能再创奇迹,李小龙神话也没有再次出现。《新精武门》的剧情简单粗糙,成龙角色阿龙的戏份明显不够,不足以把一个小混混变身成为一代武术奇才和抗日英雄的心路历程,真正令人信服地展现出来。人物性格的变化也缺乏应有的心理基础,让这样一位曾经的小混混转变成盖世英雄,“硬推”的感觉非常明显,没有让观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新精武门》上映后虽收获了不俗的票房,但与李小龙的《精武门》相比,还不到后者的1/10。无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其社会影响力,《新精武门》都显得相形见绌。04后来,罗维和成龙又推出了一部《少林木人巷》。与《新精武门》的抗日爱国大主题不同,这部影片更多的展示了中国少林功夫。影片开头借助成龙角色敖天的梦境,把龙、蛇、虎、豹、鹤等各种拳法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示。少林木人巷的设计和表演,将武林传说物化为银幕形象,更是让人眼界大开。该片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次中国少林功夫的展示会,这就使得成龙角色哑巴敖天较为复杂的学艺情节,被大大的淡化了。哑巴敖天并非真正的哑巴,他是自己从小立志,找不到杀父仇人就绝不开口说话。不曾想的是,教“哑巴敖天”练武学艺的人正是他的杀父仇人。这让成龙角色敖天在影片末尾,与大反派进行终极对决时,陷入到父仇与师恩的两难矛盾之中。最后,成龙角色敖天不得不采取妥协的办法,只是将“仇人”打败,然后劝其弃恶从善。影片做如此安排,是想要既化解矛盾,又表现出成龙角色敖天的精神风范。但这种“大侠风范”不仅与李小龙“复仇之神”的形象相距太远,而且因为影片前面的铺陈缺失,成龙角色敖天的人物魅力也并未能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尽管《少林木人巷》在香港动作电影史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但没人会将此片与李小龙电影联系在一起,“李小龙第二”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05《少林木人巷》之后,罗维让成龙又接连出演了《风雨双流星》、《剑花烟雨江南》、《飞渡卷云山》等几部由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亲自编剧或由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这算是罗维试图再创李小龙神话的又一种尝试,这几部电影全然改变了以往动作电影的拍摄路线,将剧情模式引入到了动作电影之中。大家都知道,古龙小说是以情节曲折离奇、机敏多变、语言生动、对白幽默见长。罗维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这几部电影,人物形象大多被复杂的故事情节所淹没。在影片中,成龙只能偶露峥嵘,大部分时间都找不到感觉,自然就谈不上闪耀出超级明星的光芒。实践证明,罗维的老成与古龙的风趣幽默,难以产生真正的艺术共鸣。在《风雨双流星》中,罗维让沉默寡言的硬派红星王羽出演正面主角,而让成龙出演反派主角。这样的用人不当,还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无疑进一步表明了,罗大导演没怎么去考虑演员本身的特质,只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硬干”。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他的拍片路线与“李小龙之路”渐行渐远,而且也几乎使成龙这颗新星逐渐黯淡失色。06罗维煞费苦心对成龙着意栽培,却始终无法制造出一个“李小龙第二”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罗维忽视了几个最基本的事实:1、一代奇才李小龙,实际上是独一无二、不可复现的。没有人能够拥有李小龙那样的绝世武功,更没有人具有李小龙那样的独特气质;2、成龙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有他自己的天赋秉性,更有属于他自己的个性气质。成龙的功夫和气质,与李小龙的风格不是一个路子。摒弃自己的特质,去刻意模仿他人的风格,肯定创造不出辉煌。真正的成功,是做自己的第一,而不是做他人的第二;3、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进入年代中后期,香港经济已正式起飞,从而推动着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观众的文化心理随之发生变化。崭新的时代,人们需要更新的“时代英雄”,一味地“流连忘返”自然会被时代所抛弃。文/龙影大象观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td/16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