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着的武林第1集《战·止戈为武》必看理由: 1、中国传统武术到底是什么,武术人又是什么样的,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武术的价值何在?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摄制组历时三年,行程数万公里,追根溯源拍摄而成。 3、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资深武术文化学者,当代武术理论文史权威马明达出镜讲解。 4、戚继光的《绩效新书》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家所撰写的军事著作中第一次把“拳”纳入其中《拳经捷要篇》军事著作,武术著作。第一次把武术写入兵书中,目的是正本清源(你们不是说武术是为了打,为了上战场的嘛,来看看这上面是怎么写的) 5、“既得艺,必试敌”。敌,不是指敌人,是对手。戚继光时代仍然认为武术最重要的区别模式,鉴定模式是竞赛。后来渐渐的失去了竞赛的模式,慢慢的变成了表演。戚继光时代在军队里禁止套路表演。因为套路表演只图人前好看,上阵无用。 6、现代的武术不是古代的武术。 7、中国古代的武艺从源头上讲并不复杂,中国人从源头上最讲究两件事情,一个是戎,即军事活动,要有这个能力。第二个是祭,要传承嘛 8、戚继光第一个提出了拳术的价值“活动手足,惯勤肢体”这就是体育价值。练拳,大战无用,战场上没有办法赤手空拳和人家搏击。原本武艺的主题是器械,是兵器。 9、在我们惯常的认知中,拳脚功夫是武术的主体,器械是手脚的延伸。马教授认为,兵器是主体,拳脚功夫的功能是“活动手足,惯勤肢体) 10、军旅武艺的高端——弓箭。它的三要素:力量,速度,准度。射箭从来都是中国古代武艺的核心。但随着冷兵器时代消失,弓箭也走向消失。 11、站桩:人不能马上就骑马,先站桩是为了练习掌控马蹬的能力。 12、军旅枪术,快速杀敌为唯一目的。传入民间,练功,练技术。 13、武术,从本质上说是为了提高技击能力而进行的一种身体活动。 14、弹斗力在技击当中的应用。弹手,防和打同时进行。 15、要想达到实战应用,唯一一个要求就是在没有任何规则的情况下展开疯狂的砍杀或者刺杀或者打击训练。 16、传统民间武术为什么不能实战,传统民间没有6到9个小时的实战训练,而且还要有接触的这种训练。 17、不是传统武术的技法不行,而是训练方式不同,表现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18、刀术:短兵器之道。现在不管是院校里的刀术还是民间所练都失去了技击功效,高难美新,成了它的判断标准。 19、什么人最适合做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年青人,体力够。让青年教师骨干和研究生,他们对武艺,武术和体育的理解够了,所以,最适合。 20、武术的技击和健身是一体的。为了提高技击能力,必须要强身体。练好了身体是为了技击。 21、武术走上单一模式叫做竞技体育,以表演来代替比赛。把各式各样的套路表演,用体操评分的模式来评分。它的本质是舞蹈,是舞蹈化的表演。 22、之所以出现这么尴尬的局面就是因为我们的武术明显的走了一条舞蹈化的道路。 23、格杀既是思维的博弈,又是技术的博弈。你应该学会应该放弃什么,应该坚持的又是什么。不管你赢了输了你都要面对这种结果。 24、当你在竞技场上格杀的时候,没有人能帮你,只有你自己能帮你,你马上就可以体验到什么叫勇者无惧。不是喝顿酒,去提把刀砍人, 25、止戈为武,止戈绝非放下武器,偃旗息鼓,因为那“武”字分明是位脚踩大地,手持兵器的战士,奋勇杀敌的形象。这正是我们的祖先对“武”字的原始定义。 26、武术从军旅走向民间 27、练武术是为了去健身,不必人人都去比试,但武术的高端,表达你武术真正实力的,一定是去比试,有规则的比试。恢复我们中华民族武术的立体结构,这个立体结构的核心是“试”,“既得艺,必试敌”,必须分出胜负。 28、武术,无分内家外家,只有赢家输家。 第2集守万变归宗经典金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td/154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