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关于《套路与实战》这个话题谈谈我的看法,不一定是对的。首先我不是作为师父位置来讲话,我也是来探讨。好的功夫简单讲就是按人体的本能打出来的动作,结合科学的训练有效果的功夫就算好功夫。什么叫本能?如肚饿找东西吃,水滴到脸上马上用手抹掉,东西从上面掉下来马上躱闪。用夲能的方法去训练在危急关头中才不会遗忘,才会事半功倍。 为什么有些传统功夫不能在实际搏击实战中很好运用?例如:传统功夫劈砖碎石抗打…等气硬功夫,表现时要立定,运气,调息有所准备,甚至要在特定环境下才能发挥。在生死搏斗中是决不容许你有机会停顿喘息的,不停的攻击或不停的反击,必须在运动中去完成!真正的搏击功夫要求在运动中瞬间转换变化,那些劈砖碎石的气硬功夫很难用得上,对手也不可能站立不动让你劈,有谁见过气硬功师傅在擂台上把对手劈死或劈断手断脚?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好东西,但不一定全是好东西,有些东西在当时环境(古代)是好东西,在现实中未必能用得上,包括传统的套路,拳理心法。真正战场上生死搏杀我没有尝试过不能评论,但真正战场上的生死搏斗一定是瞬间万变,不是你想象或网上武术大师随便轻松的表演。 我们很多传统功夫套路及在搏击格斗预备姿势中,为了好看而大开大合,甚至把自己要害部位暴露不设防。你看很多功夫影片与视频中的英雄人物的姿势有些是不合乎真正搏击的常理,例如电影电视中的黄飞鸿先生所摆出的招牌动作,马步一打开(露裆),两手前后一摊,何等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因为要塑造人物的英雄形象,不管他们的姿势与招式是否合理最后都是胜利的!因为他们是艺术作品,是商业的炒作,并不奇怪,但可笑的是有些人把它变成传统功夫教材!聪明的人类,请你观察一下动物的搏击,一遇危险肌肤绷紧、毛孔倒竖、紧缩一团虎视眈眈……。你看现在的搏击运动员搏斗的预备式都把身体尽量缩藏起来。减少被打击的面积,特别是要害部位,这才合乎实战搏击的规律! 上面简单讨论了套路与招式,下面讲一下拳理与心法。 武林前辈把功夫分成两大派:外家拳与内家拳两大派。内家拳搏击法提倡后发先至,例如有些拳理心法:彼不动吾不动,彼欲动吾先动。其实拳的理论与心法是欠科学的,两个内家拳高手搏击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斗耐性",看谁忍耐力好,谁也不先出手,大家都等待机会,好实施后发先至。假如对手一天不动你等一天,三年不动等三年,其实等一小时也很难受!有些拳论追求什么"借力打力","引进落空"。还理直气壮地说:我的拳是内家拳靠借对方的力,借他的势引他的进而让他落空,趁机攻击对手。也有说:我的拳是女性创的拳,是借力不斗力…,难道男性学了此拳就不能用力非要借力不可吗? 讲到借力我教了五十多年拳,自问"借力"是门深奥的学问,凡是"借"是有条件,不是你的一厢情愿,你说借就能借,你认为引对手落空就一定落空?大家都知道是很难的!只不过有些人学了一点皮毛就自以为是。网上很多视频十分精彩,大多数是编定的,也有"剧本"的,师傅痛打徒弟不让徒弟反抗的演练,或大师轻松的比划害得对手为了配合满地打滚! 实战搏击讲求审时度势,灵活变通。不能想当然一本书翻到老!总结前人和我自己五十多年的教学和搏击经验提供大家参考,黎式咏春拳的攻防搏击,形象一点就是《拍苍蝇与捉大象的功夫》。就是:压逼式的圆锥形立体进攻,不倒翁式的以进为退防守。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強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只有相对的强者或弱者。在饭店吃饭发现了苍蝇,你会不会为躲避苍蝇而不吃饭?与苍蝇对比,我们比它強大,我们可以用网兜捕获它,用手中物品拍死它。如果动物公园跑出来的大象你怎样对付?不可能用筷子捅它,你会跑,跑是个办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掘个陷阱想办法捕获它。请问一个強壮的成年人与一个小朋友的对搏难道还要借力吗?成年人就是強者!你就像拍苍蝇一样搞定了这个小朋友。但碰到牛高马大孔武有力的外国人你能拍他个苍蝇?是他拍你个苍蝇!你应把他当作一头大象想办法让他掉到你设计的陷阱里。《黎式咏春拳的功夫就是拍苍蝇与捉大象的功夫》! 套路与实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有正确的理论也有错误的理论,也有未经验证的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搏击是为生存而战。击是斗,搏是不知输赢赌一把,搏击就是不知输赢的斗,大的叫战斗,小的叫打斗。现在擂台的搏击是竞技比赛的小斗,战争中的搏击是生死搏斗的大斗。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包含搏击,养生,哲学等,现在还包含表演和作秀。 有些学传统功夫的师傅利用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招牌胡弄他人,有的老师在捏拳架时要给学生们讲原因、讲承上启下、讲来龙去脉、讲劲、讲周身的开合、讲气脉运行、讲经络运行、讲肌肉走向、讲骨骼结构、讲养生、讲健身、讲拳意、讲理念、讲思想、讲运用、讲生活。甚至用易经解释功夫指导功夫!有些是讲得对,有些把问题复杂化,把大家明白的讲到不明白,自己师傅不懂的不是去弄懂他,而是搞得更玄更神秘,高深莫测,让人去崇拜他,也有一些无良的师傅借此敛财。其实如果你想防身以防万一,或锻炼身体养养生,根本不用搞那么多事情。 现化的搏击特别擂台的搏击,是一种商业竞技模式的比赛,与中国武术宗旨不一样。擂台的比赛要定输赢,要搞炒作、要作秀、要商业效益。中国武术哲学是止戈,讲和谐与共赢,赢了对手还有考虑对手的感受。现代搏击超人体极限去训练,出了成绩与荣耀蚫带来身体健康的伤害和伤残,违反中国传统的武术的初衷就是"自保"。除了自保还要养生,传统功夫还讲求正宗,正统,讲求传承,网上很多人争正宗,争正统,争传承。黎式咏春争的是自保,争的是怡情,争的是养生……。什么叫怡情?怡情就是我们都喜欢武术走到一起来,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交朋友,可以不谈武术而是交流人生。你成功的经验不一定我成功,但我失败的经验你也可能获得商机,用钱能买到的就好办,买不到就靠友情来买。 有些人所认识的“传统”可能是伪传统,或是对真传统的抱残守缺、一知半解,并没有深入到传统的内核中去,更没有真正掌握传统的要领要义,却偏偏打着继承传统、捍卫传统的旗号,实际上是在利用泛概念下的传统来为他们自身缺乏创新力而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真正的传统其实应该是对前人东西的内在消化和对其精神的内在继承。仅仅反映在拳的形式和技法技巧上,显然是不够的,更为核心与关键的是要继承和发扬前人身上所具有的那份自觉自信自强不息的不断追求品质,以及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清晰可见的武术人格精神。的确,我们一定要整体、深入地理解传统,要把握前人所处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拳术里所彰显出的真实的精神气象和人文情怀等,而非只是斤斤计较于某一点是否正宗,其实功夫只有传统没有正宗! 另外也要清楚,坚守和弘扬传统,一定不是墨守成规、食古不化,也一定不是照本宣科、如法炮制,而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其内在最优质的武术基因来孕育和打造更为优质、更加符合当今这个时代的现代搏击范本、语言和形象。 当今太多所谓传统派的武术家,终其一生,都在浑然不觉或心甘情愿地做着传统的奴隶,亦步亦趋地仿效着古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根本原因,则主要还是习武者自身缺少文化、缺乏底蕴和涵养所导致的。没有足够的认知力、领悟力,以及学养支撑,达不到一定的思想水平、精神高度,就只能在最基础的一拳一脚上津津乐道,自我满足于手头的那点“硬技能”,而很难真正进入现代搏击之“道”。也终究不会理解“武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的道理。 总而言之,对待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评判,不能只用所谓“传统”这一把标尺来一概而论。而对于传统,也务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何况传统本身并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搏击特点下,传统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要辩证地去认识和理解它。否则,任何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做法都将是对传统的误解,甚至亵渎。 完整讲课视频: 28:14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td/150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