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为中国功夫史合肥群群主,截拳道、柔术、武术等练习者王科。史哥想先说两句: 本来已经非常不想再谈中医药的问题,因为网上的各种吹黑争论其实大多是没有任何理性的,看多了真的有害身心。“中医是老祖宗的智慧,西医理解不了”,和“中医压根不科学,治好了也是自愈的”,其实是两种殊途同归的无脑言论。但因为作为一个现代人和中国人的责任感,在此最后说一次本人对中医的态度。 1、医学是专业的事情,只有对现代医学和中医都有研究的人才有对此的发言权,史哥虽然不是,但和很多这样的医学工作者交流过,他们基本对中医持理性的部分肯定态度,认为中医在少数领域仍有领先的效果,有位老医生曾说“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贡献,大概有10%”,个人认为是很客观的,因为,一个民族对世界医学(或任何领域)的贡献,如果有10%,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2、中药有没有好东西,当然,这简直是废话,比如速效救心丸,不知救过多少心脏病人的命。云南白药喷剂,没有备这种药的拳馆很少吧?效果不好难道拳馆人都傻?这些药科不科学?这里面当然有科学,只不过古人更多是经验得到,这需要现代科学去再研究整理,使其更现代化,但不是因为“反中医”的立场,而将其贬为不科学。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中医黑和原教旨主义中医不是不懂,而是因为利益,立场等不愿意懂。 3、中医有没有问题?当然有。和武术一样,也有大师横行,拒绝现代科学,故作神秘等问题,还有成分不公开,副作用不公开等等,但这些是中医药的现代化要做的,而不是中医黑否定中医的理由。中医人更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 4、废医验药对不对?也对也不对。对纯药物肯定要废医验药,但针炙呢?正骨呢?经络学说可是现代科学证实的。针炙在美国是合法的医学。这些都不能简单的视为废医验药,至少要继续保持研究的态度。比如在骨科领域,中医正骨和西医的骨科就非常能够取长补短。一些骨科的慢性病,正骨、针炙等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可以避免手术、牵引等痛苦的疗法,但有很多重伤害领域,现代骨科又比正骨有效的多。史哥自己的颈椎病就是八段锦治好的,这也是中医。前一阵史哥在微博发了一个正骨的视频,大量的读者都在回帖中讲到了自己的骨科疾病被正骨治好的例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5、青蒿素问题,恰好说明了和钟南山说的一样:中医药是宝藏,但需要现代科学的重新整理——拿青蒿素说事儿,证明中国古人比现代人厉害的,是SB。拼命颠倒黑白,否认青蒿素和中医药关系的,是HB。 6、未来中医的的路,个人认为有两种。1、提炼精华,融入现代医学,如青蒿素这种。2、经过现代科学整理,去除糟粕,保留革新后的中医体系,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一种补充。 谈中医药与中国武术之被“黑” 王科 中医药和中国武术(尤其是传武)很长时间以来都在被“黑”,很有些同病相连的意思。 “黑”中医药的人说,一切的中医药都是不好的,当然,这一点并不妨碍他自己喝板蓝根和使用跌打酒。“黑”中国武术的人放言,一切的中国武术都是不行的,就好像中国几千年来没有打过冷兵战争,连抗日大刀队能砍侵略者都会被说成是假的。 “黑”们常会要其他人提供证明,定然是有了证明才可以验证中医药、中国武术有用,但即便是提供了证明,也必然会就此进行种种争论,如:散打不是中国武术、中药有效是因为添加了西药等等。而且以偏概全是“黑”们最好的武器,与之辩论,不胜其烦。 然而证明中医药、中国武术有用,其实就和证明大米饭能吃饱一样,着实是个伪命题。 我是说中医药有用的人之一。中医药学浩瀚如海,能够随手举出的例子数之不尽。众所周知的如:公元年左右张仲景所著诊治外感疾病的《伤寒论》(见注1)、多年前的麻药“麻沸散”和华佗的外科手术(见注2)、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又可的《瘟疫论》(见注3)、中国古来传之预防天花的“人痘”技术(见注4)、由中医研究院博导屠呦呦所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见注5)、非典期间产生一定作用的中医药、以及近期在新冠状疫情中发挥一定作用的中医药……当然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中医药实在是数不胜数,比如:云南白药。 中医药的历史悠久、体系庞大,其中有一些在当时的历史阶段中是非常领先的,但现在落后了。也有一些即便在当代也还是领先的、或不落后的。当然,现代化技术手段还在带动传统中医药学的提高和深化,现代中医药学一定还会取得持续的发展。 我也是说中国武术有用的人之一。中国武术经过数千年的实际应用,其中的资源和瑰宝同样不计其数。如:统一六国的秦军所使用的双手剑术(见注6)、明代戚继光将军的鸳鸯阵和戚家刀(见注7)、俞大猷将军用于军旅的少林棍法、衍生出空手道的闽南拳术、抗战时期抵御侵略者的破锋八刀、从战场武艺传承而来的中国跤术、一代武学宗师李小龙创立的现代中国武术截拳道、中国官方整理发展而成的中国散打等……有一些是现代搏击竞技运动员们也在学习应用的,如:UFC冠军张伟丽正在学习的、源自传统武术的筋膜发力;UFC名将“蜘蛛”席尔瓦向李小龙助教伊鲁山度大师学习的截拳道等。因为太多,实在无法一一列举。 (秦军的长剑) 当然中医药和中国武术在传承的过程中,存在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水平很差的医师—古称之为庸医;有未经历过实战的传武师傅—古谓之花拳绣腿;不能与时俱进的抱残守缺者、夸大其词的存心行骗者、坐井观天的妄自尊大者、以及未明其理的妄自菲薄者等等。 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还有很多疾病西医目前还缺乏有效药物,就否定西医药;同样,也不应该用这个理由否定中医药。我们不能够因为出现了水平差的西医,就否定西医药学;当然,也不能因为出现了中医里出现了庸医,就否定中医药学。更加不能因为传统西医、中医中曾经有过糟粕,就否定现代的中医、西医。 牛痘被发现之前,大家普遍学习中国的人痘技术;青蒿素被中国人发现之前,大家都使用源自印第安人的金鸡纳霜(氯喹)。那么到底中医和西医谁更优秀呢? (传统中医的“人痘”技术) 了解西医和中医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不仅有传统中医,其实也有传统西医。传统西医曾经走过很多弯路,也出现过很多医疗事故,难道我们就要因此否定西医吗?显然不对。所以,只有吸收优秀的传统医学,不断发展现代中西医药学,才是正确的做法。 实际上,就我看来医药学到了今天,随着不断的进步和中西融合,能够明确的只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划分,而不再是中西医的分类。武术领域,特别是徒手竞技武术,同样进入技术大融合,道理亦然。 有人说,为什么要反对“黑”呢?说一说有什么关系。 关系很大。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将是“黑”们最重要的成果。 对于“文化”的解释是这样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医药、中国武术当然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打击不了全部,就一个一个打击,最终目标将是全面否定。 除了“黑”中医、“黑”中国武术之外,现在还有“黑”中国书法、“黑”中国文学、“黑”政治模式、“黑”华人英雄……这些“黑”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 当这些言论被无限放大的时候,对还不具备正确分辨能力的年轻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些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反中文化教育。看看港独暴乱中的废青们,那些就是例子。当一切有“中”字标签的文化都被不同程度的“黑”了以后,被洗脑后的人还会热爱这个国家吗? 所以,我们欢迎一切善意的、客观的、以帮助中华民族文化提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反对“无脑黑”,当然,也反对“无脑粉”。 个人认为,在韩国人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且已经将传承自中国的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情况下,在出现大量哈韩族、哈日族、哈美族……的情况下,在文化领域(包括中医药和中国武术)上民族一些,其实没什么不好! 我们更应该教会年青一代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用更加严谨积极的态度去传承中华文化。 有糟粕,我们客观分析和改进,有菁华,我们就应该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加强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宣传教育,让年轻人更加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释放正能量才是王道。 阅读资料: 注1《伤寒论》,《伤寒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注2《后汉书、华佗列传》记载他的手术病例说:“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内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这样成功的全身麻醉腹腔手术,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麻醉学上和外科学术史上也遥遥居领先地位。 注3《温疫论》,温病著作。它第一次认识到温疫感染于戾气、具有传染性,开温病学说之先河。乾隆年间,复有洪天锡补注本,书名《补注温疫论》。 注4“人痘”,中国的人痘接种术为阻止天花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对此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指种人痘)。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人痘接种术的预防效果,不仅使中国人受益,而且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年,俄罗斯首先派人到中国学痘医,这是文献记载的最先派学生到中国学习种痘的国家。年,中国医生李仁山到达日本长崎,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首次带到日本。年,在朝鲜人李慕庵的信札中记载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年,朝鲜派使者朴斋家、朴凌洋到中国京城,回国时带走大型医学丛书《御纂医宗金鉴》,书中《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介绍了种人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来,朴斋家指派一乡吏按照书中的方法试种人痘,获得成功。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因为牛痘比人痘更加安全,我国也逐渐用种牛痘代替了种人痘,并改进了种痘技术。 注5“青蒿素”,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期间晋升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注6“秦剑”,秦剑剑身特长,剑茎(柄)也相对很长。秦俑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其剑茎长度多在17~20厘米左右。根据秦剑的长度、重量和技击实用功能推测,秦剑多数为双手使用(双手剑在某些时候单手使用亦可);少数剑茎较短者可能是单手剑。 注7“鸳鸯阵”,“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作者简介: 合肥武协截拳道研究会会长王科老师 合肥市武协常委、中国武术六段、截拳道高级教练(伊鲁山度大师体系)、菲律宾刀棍术合肥首位推广者(Balintawak流派、GMV流派)、咏春拳推广者(叶问宗师体系)、多项武术比赛冠军。 合肥群友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