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9-2 13:59:09   点击数:

中国武术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风格悬殊,特点鲜明。日出于泰山之巅,空阔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这是北派武术的特点;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此乃南派武术的特点。这里要先明确一点,即此篇所谈的武术主要指拳脚工夫。

中国古代武术风格的差异可以用地域来辨别,但造成这差异的关键在于体魄上的差距,正是由于身体条件上的差距才造成了南北流派在武术风格上的差异。

南北民众在身体上的差距源于五胡乱华,而造成五胡乱华这1局面的缘由则又得从东汉末年说起。

先看两组数据,“至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6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这两段文字皆出自《晋书·地理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东汉永寿三年即公元年,当时中原的人口为万,而到了西晋太康元年即公元年,这时候的中原人口仅为万。

短短的一百多年,中国的人口就骤减多万,这和东汉末年的大战乱和以后的三国分立不无关系。

这里要注意一点,即东汉末年的大战乱都产生在中原地区,人口损失的也大都是汉人。

一方面中原汉族的人口骤减,而另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则在大规模内迁,民族结构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来在人口比例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汉人已逐步被少数民族追上,公元年江统在《徙戎论》中说:“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仅算此地少数民族人数,在人口比例中就已到达25%,可见其数量之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民族开始逐步融会,但是这1进程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末平坦、顺利。

公元年,巴氐李雄建立成汉帝国,五胡史正式开始。公元年,北魏统一华北,十六国结束,南北朝开始。公元年,继承北方霸业的隋朝大军横扫江南,北朝吞并南朝,中原统一。

在这段将近些年的时间里面,中国北方一直为少数民族占据,由于烽火连年,再加上屡见不鲜的大屠杀,在北方本来意义上的汉人已基本消失。

五胡乱华这1时期,在文化上的确是少数民族融进了汉族,不过在身体特点上,最少在北方是汉族融入了少数民族,南北双方民众在身体上的差距也就由此被迅速拉大。

现在回到主题,继续说武术。基于身体上的差距,笔者以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北派武术都处在一个强势地位。

看待这1观点,请先把武侠小说的气功概念去掉,气功固然存在,但是它绝对抵消不了身体上的差距,而且它的作用也远不及身体优势明显。

相比于南方人,北方人身高腿长,而且体魄硬朗,在气力上优势突出,其武术也更突出了这些特点。比如拳法上经常使用砸、崩、捶,出手也强调抡、冲、撞等,这些技能的建立基础在于气力上的优势。至于腿法的应用及技能上,南派更是远远不如。

在这段时期内,南派武术和北派武术最大的差距体现在攻击范围及攻击气力上,尤其是后者。南派武术虽然可以利用灵活、快速的特点,但是这只能抵消在攻击范围上的差距,没法弥补在气力上的绝对差距。

如果强调气力上的锻炼,那必将又会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如此一来攻击范围上的缺点又会暴露出来。

可以说南派武术全部发展的核心就是在保持身体灵活的条件下增加攻击力度,而当这一点实现的时候就是南派武术遇上北派的时候。

将时间定格在明代,这1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期,不管南北流派都在这个阶段到达了一个壮盛时期,也就是说南派武术在明代已遇上的北派。

武学界也认定南派武术的特点就是在这段时期构成的,关于这点笔者有自己的看法,南派武术在明代遇上北派这没有错,但不能就此来认定南派武术特点就是在这1时期构成。

在短短多年的时间里,南派武术不但要构成自己的特点,而且要散布到全部南方衍生出诸多的分系,另外还要对北派武术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时间上来很难做到。

南派武术在特点应该是在宋代初步构成的,其中南宋时期岳家散手的出现就是一个转折点。

先来看岳家散手的一些特点:以快制胜,出手凶悍,对指的用法很讲求,搏击时强调见缝插针,贴身进步,手法上重视环环相扣。

岳家散手的最大贡献在于搏击时强调见缝插针,贴身进步,这直接构成了南派武术贴身短打的特点,同时也为寸劲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另外讲求指的应用,这个变化也及其重要,可以说它改变了南派武术的某些理念:即不寻求在气力上胜过对手,但重视击打瞬间的攻击力度。

在宋朝南派武术的特点在民间已初步构成,但却分散各处,岳家散手就像是一根丝绳,将散落四周的珍珠统统串了起来,这就为南派武术遇上北派奠定了技能上的基础,同时也打下了民间基础(这点是由于岳家散手凶恶毒辣,讲求实效,再加上当时的历史背景,遂有此说)。如此以后,南派武术才能在明代与北派平分秋色。

源于身体上的差距可以靠智慧弥补,而智慧的体现则在于技能的发展变化上。南派武术终究遇上北派,其关键就在于对技能的革新,尤其是在发力方面。

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古代北派武术的发展核心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身体优势,而南派武术的发展核心则在于如何去应用技能以弥补本身的不足。

上面曾提到在明代,南派武术对北派武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八极拳上就可以看出。八极拳虽属北派拳术,但它却重贴身近战。

在腰马步伐上和南派类似,但在拳法上又和南派区分甚大,八极拳尤重掌、劈挂的应用。南派重视于点上攻击力,而八极拳则强于面上的杀伤。

八极拳最重顶、缠二法,这里的“缠”和南派又是截然不同,应用上更接近“靠”,肩靠胯顶,利用身体优势硬拼对手。

从技法上来讲,八极拳融会了南派的诸多技能,同时又能将身体的优势附加于技能当中,可以说是集南北武术风格大成于一身的1门拳术。

“南拳北腿”这一称法可以看做是在某一时段中南派武术强于拳,而北派武术盛于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派武术在吸收了南派的技能以后,一定会再次赶超。

不过那时已不再重要,由于无论是内在的理念还是外在的技能,南派武术对中国古代武术发展的影响都远远大于北派武术。

从身体的较量到技能的比拼,在南派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后人看到了智慧的气力,这就是南派武术最大的贡献,而且这一点对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具有及其关键的意义,由于它提升了武术的层次与境地。

免责声明:《少北武术》推行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消;互联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我们崇尚分享。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td/10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