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猎取食物,为了抵御猛兽的侵袭,为了参加部落间的争斗,于是就出现运用器械和徒手格斗的技术,这就是武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过程中,武术由于其训练的方法不同,格斗的风格不同,地域的不同等因素,而形成了许多种类和流派.中国武术的种类和流派非常繁多,太极拳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拳种.太极拳之所以称之为拳,而不象五禽戏一样称之为太极戏,或象广播操一样称之为太极操,是因为太极拳是一种格斗技术,是一种上阵杀敌拼斗的技术.太极拳是一种庞大的,严谨的,缜密的,既有徒手格斗(包括踢,打,摔,拿),又有冷兵器使用的,以及有着特殊训练方法的武术体系. 我是个极幸运的人,能够进履于杰出的武术家和武术教育家苏锦标老师的门下.聆听恩师的训导,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知道了关于太极拳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奥秘.在此我奉献出来,籍以抛砖引玉,以馈各位武林同道. 苏锦标老师的太极拳姿 太极拳为什么要做慢动作? 太极拳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拳种,可谓是家喻户晓,太极拳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做慢动作.为什么要做慢动作呢?苏老师告诉我:太极拳做慢动作是为了便于做心理演习. 什么是心理演习?在这,我先讲个真实的故事.曾有一个老师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在班上找出一个最漂亮的女生,和一个最丑的女生.再叫班上所有的男生把那个最漂亮的女生当作最丑的女生去冷落,去排斥;再把那个最丑的女生当作最漂亮的女生去恭维,去追求.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惊奇地发现,那个最漂亮的女生变丑了,而那个最丑的女生居然变漂亮了.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暗示起的作用.这是一种通过外界进行的暗示. 当然,也可以自己对自己进行暗示,就象电影出水芙蓉中形体课(如图)这一场戏里那个老师所教的:我有个秘密,我长得多美,人人都爱我,要说得连自己也信以为真.这不是自欺欺人,这在心理学中叫自我暗示,也能起到通过外界进行暗示的效果. 出水芙蓉之形体课:我有个秘密,我长得多美,人人都爱我. 自我暗示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幻像进行自我暗示,就叫心理演习. 太极拳之所以做慢动作,就是为了便于进行心理演习.也就是说:当我们做着太极拳的慢动作的时候,我们的脑子必须要想象些什么. 那么,太极拳是怎样进行心理演习的呢? 我们以玉女穿梭为例: 当我(穿白衣者)做玉女穿梭这个动作时,我脑子里就想象:敌方(赤膊者)抬腿向我右侧头部扫踢过来(慢动作)------玉女穿梭(1);我右手拦开敌方踢来之腿,左手向敌方击去,把敌人击倒(慢动作)-----玉女穿梭(2). 大凡有实战技击经历的人都知道,人一旦进入实战状态,是没有时间去想该出什么招式,该怎样用招式的.他所做出的一招一式的动作,都是靠在平时训练中养成的下意识反应所支配的.而这种通过心理演习长期地反复地训练,就是锻炼人大脑的下意识反应.使出招时更自然、更快、更准、更有力. 也可以这样练习: 当我在做玉女穿梭这个动作时,我脑子里进行想象:前面有棵大树,我左手向前推出,把它推倒(慢动作).这样进行练习,可以使自己功力大增------这练的是太极拳中的按劲. 心理演习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当年在拍摄电影铁道游击队时,导演要求扮演芳林嫂的秦怡与扮演日本特务的陈述进行搏斗,并且投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照 出手榴弹,砸在陈述那奔跑中的脚的脚后跟上.这虽然是一闪而过的镜头,但其难度是很大的.于是秦怡天天盯着陈述的脚后跟看(她这是进入心理演习状态了),天天看.结果在拍摄时,她眼睛盯着陈述的脚后跟,手上的手榴弹甩出去自然而然地砸中目标,这个镜头一次就成功了. 还有,在拍摄电影51号兵站时,梁波罗在里面扮演小老大梁洪,期间正逢上海市召开第三届青年代表大会,梁波罗又是青年代表,开会期间中午吃饭,会上提供几个饭店由代表们自选。他不经意间瞥到其中就有大鸿运酒楼,猛然想起戏里面重场戏“拉场子”,就发生在一个叫大鸿运酒楼的地方,便毫不犹豫地选定了它。当他踏进酒楼的一刹那,自然产生一个联想,假设今天自己就是梁洪,就是“小老大”,将会如何呢? 电影51号兵站剧照:鸿运楼智斗马浮根 于是他也开始进入心理演习状态:面对穿梭忙碌的侍者和云集喧闹的宾客,他俨然以“做东”的姿态,老练地招呼身边的代表一起坐下,跟他们寒暄、周旋、交谈,抓紧时机作一番“身临其境”的体验.所以他在鸿运楼智斗马浮根这场戏里演得非常出色.把个小老大的机敏,睿智,勇敢,洒脱刻画得淋漓尽致. 心理演习是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功及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心意拳,形意拳,意拳等的灵魂.其实在许多非内家拳,如:迷踪拳、八极拳、鹰爪拳、咏春拳、少林十三抓、螳螂拳、戳脚、通臂拳等拳种里面都有心理演习训练,当年鲍希勇老师在传授鹰爪拳的时候就这样教学生,他把手掌呈鹰爪状按在墙上,说:你们要想象,自己的五指深深地扣入墙壁中,墙上的石灰被深深地抓进手掌里,这样才能练出鹰爪的功夫来.苏锦标老师在教我们打拳的时候,也是这样启发我们:你们冲拳的时候,要想象------把对面的墙一拳打穿! 心理演习不仅中国武术中有,在许多外国武术及运动项目中,如: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剑道、居合道(剑道的一种)、弓道、泰拳、击剑、举重等都有: 空手道:拳手们在进行心理演习 剑道:小剑士们在进行心理演习(剑道称之为目宿) 泰拳:拳手在比赛前做祈神仪式,这其实也是心理演习.他们在想象:神灵附着在自己身上,使自己变得非常强大凶狠,也增强了战胜对手的信心.(有人说泰拳没有内功训练,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居合道:振血动作(她在想象刀上沾有被斩杀的敌人的鲜血,把血抖落掉,使刀清洁,剑士们把自己的战刀是看得非常神圣的) 日本少林拳法:拳士们在进行心理演习(这里的少林拳已经完全日本化了) 心理演习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概念,它所产生的一系列神奇的效果是目前科学尚不能完全解释,而且正在探索中的奥秘。但是,这一系列神奇的效果已经被大家所公认.而对于武术和气功中的这些自我暗示的训练方法叫心理演习,是苏锦标老师率先提出的,这个提法无疑是非常准确,非常具有科学性的.以往,人们把武术和气功中的这些自我暗示的训练方法叫做意念.意念这个概念太大了,人活着都有意念,它属于意念中的哪一部分呢?或者叫做冥想,这也不确切.冥想应该想些什么呢?甚至有些拳师因为无法正确表达心理演习这个概念,而被人们误认为搞迷信. 心理演习在指导临战心理方面也有很大作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曾说过: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在这,我要略加改动: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把自己不敌这件事忘掉,必须认为自己比对方强,要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宝剑,这样才可能超水平发挥,这样才可能不至于倒在对手的剑下.(当然,前提是双方势力不是太悬殊了).在以往的历次比赛中我们都遇到许多强劲的对手,我们也难免怯场,苏锦标老师总是这样激励我们的:你们不要害怕,对手其实更加害怕我们!这样一来真的很起作用,我们都是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出了很多成绩. 我也经常把心理演习推荐给周围的朋友:有人学书法了,我叫他临帖之前先要想象怎样落笔,运笔.这叫读帖,默帖.有人要画画了,我叫他先看着宣纸,想象一下画面的构思,这叫意在笔先.当然如果他画竹子的话,就要先成竹在胸了. 曾有一个人,一到兴奋时刻就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娘的XX!.其实他也不是故意骂人,只是一种口头禅,只是一种坏习惯而已.但这给他带来许多误会,也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使他非常痛苦。我叫他先摆好一个非常舒适的体位:坐,卧,站都行。然后放松,思想集中,再想象:自己进入兴奋状态了,很兴奋,很兴奋,然后脱口而出:“OK!”。就这样天天进行训练,过了一段时间,他自然而然地用“OK!”取代了“娘的XX!”改掉了坏习惯。 还有一位,是个颇为成功的实业家,可他总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他常到我面前抱怨:“我好歹也算个老板,可人家常把我当作‘跟班的’。我就是穿名牌服装,也是‘穿上龙袍不象太子’”。我就向他介绍:“你看,孙道临在电影《不夜城》里扮演的那个资本家,专横而不失睿智,霸气而不失儒雅,风度翩翩,气质高贵。你就学学他吧。”于是,他就买了电影《不夜城》的碟片天天看,并在看的同时把自己想象成孙道临所扮演的这个人物(这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叫“灵魂出窍”,我以后还会介绍)。过了一段时间,此兄的气质,风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举手投足之间,和孙道临竟还有几分神似呢。 孙道临在电影《不夜城》里扮演的资本家,专横而不失睿智,霸气而不失儒雅,风度翩翩,气质高贵 心理演习既然能完善,优化人们的行为、举止、形象、气质甚至能矫正人的人格障碍等。于是修行者们就常把它用来作为修行的手段。我们先说一下“禅”。禅:梵文:“Dhyana(禅那)”的音译之略。中文意思就是“静虑”,“思维修”等,是佛教名词。就是:心注一境,正审思虑。通过精神集中,观想特定对象而获得佛教悟解或功德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心理演习占有很大成分。其实这种“心注一境,正审思虑”。 这几天常有人来问我:“陈坚为什么会死?”陈坚,北川县的一个26岁的青年,被三块预制板压了70多个小时,在等待救援的时候,他的生命力显得那么顽强和充沛。可他却在解救成功没多久,就失去了生命,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被三块预制板压了70多个小时的陈坚,在等待救援的时候,他的生命力显得那么顽强和充沛 他却在解救成功没多久,就失去了生命 这倒使我想起了南丁格尔的事情,南丁格尔是英国一位著名的女护士,是欧美近代护理学和护士教育创始人之一。她在退休前,由于连续加了几个班,觉得特别累,她就说:“我太累了,真想好好睡它个一辈子才痛快!” 南丁格尔 结果,这么一睡,她就再也没起过床,吃喝拉撒睡全在床上,年复一年地卧床不起,却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病变,直到90岁高龄去世为止。我想:如果在解救时,能引导陈坚进行正确的心理活动,他也许不会失去生命。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些,也无非是想说明心理演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无非是想让大家来认识和开发这潜在的能量。 太极拳之所以做慢动作,是为了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心理演习. 题外话 人们常提到“夫妻像”,也就是夫妻一起生活得时间长了,会彼此相象。对此科学家们有许多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是摄入的蛋白质结构相同的关系。其实我个人认为,是夫妻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间的言行、举止、气质等相互间的在潜移默化之中的暗示所造成的,这是一种外界暗示。可见:暗示的作用是很大的。 要消耗最少的体力来打败敌人 综观整个太极拳训练体系,我们会发现它和别的拳种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它没有力量训练,如:石担,石锁,指力,负重跳跃等. 也没有硬度训练:如沙袋,排打等. 同时呢,太极拳在套路训练时,做动作又是软绵绵,轻飘飘,没有发力动作(陈式太极拳除外).所以就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在使用太极拳与敌人进行打斗时,是不用力的.甚至有人还认为,太极拳在打斗时,是用所谓的内气来冲击敌人的. 这都不正确. 其实太极拳在实战中也是靠的是爆发力来打击敌人的.这个爆发力也就是太极拳中所说的劲,这个劲有个特点,就是:短促的,一瞬间的,一发即收的.由于这和弹簧的工作原理非常相象,所以又叫弹簧劲.(按顾留馨老师的说法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量) 既然是短促的,一瞬间的,一发即收的劲,所以这个劲可以连续不停地发出.这也就是太极拳发劲可以绵绵不断的原因. 太极拳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拳种,有着自己独到的战略宗旨,那就是:力争消耗最少的体力来打败敌人. 太极拳既然力争消耗最少的体力来打败敌人,那么它就不主张和敌人硬碰硬撞,因此训练中就基本没有硬度训练,象:沙袋,排打. 太极拳既然力争消耗最少的体力来打败敌人,那么它就不主张徒劳地消耗体力,做与实战无关的无用功.所以太极拳在练习中很忌讳瞪眼,喊喝. 这也就是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为什么面部表情都很安详,没有什么怒目直视;这也就是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为什么气定神闲,没有什么嗨!嗨!的喊喝发号的原因. 太极拳既然力争消耗最少的体力来打败敌人,那么它就认为:以一个平常人的体力足够能打败任何强敌(关键是要把体力给激发出来,怎样激发?我今后会告诉诸位),所以太极拳训练中是没有什么石担,石锁,指力,负重跳跃等力量练习的. 太极拳既然力争消耗最少的体力来打败敌人,那么它就强调一个松字.就是放松自己的肌肉和精神.这样既降低自己的能量消耗,还能提高自己的灵敏度,加速反应能力(因为放松肌肉能有益于神经传导;放松精神能使自己处于冷静状态,有益于审时度势).不仅如此,还能有助于发出爆发力(大凡有技击经验的人都知道,要发出强大的爆发力,首先就要放松自己的肌肉).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练太极拳时,软绵绵,轻飘飘,不用力的原因. 太极拳既然力争消耗最少的体力来打败敌人,那么它打击敌人必须击打精确,一击必中,不能白白地浪费体力.这就决定了太极拳的战术思想:粘.粘就是贴近敌人,只有贴近敌人,才能使敌人的拳脚失去威力,才能击打精确,而我又能用太极拳的特殊的打击方法不断地,狠狠地打击敌人.正如拳谱云:粘衣发劲,绵绵不断.(什么是太极拳的特殊的打击方法,我今后会告诉诸位) 题外话 就是花最小的本,赚最多的钱;吃最小的亏,赚最大的便宜 太极拳,浑身到处都是打击敌人的武器 称雄拳坛的泰国拳是以拳、腿、膝、肘四个部位打击敌人的,仅此一项,是足以使其所向披靡的了,被人们看作“八臂神拳”。而中国武术中打击敌人的“武器”则更多,不仅有拳、腿、膝、肘,还有头、肩、胯,一共七个部位,被称之为“七拳”。但这一切比之太极拳又实属望尘莫及:太极拳,浑身到处都是打击敌人的武器。不仅头、肩、拳、肘、膝、胯、腿,而且包括前胸、后背、腹部在内的所有部位,都能打击敌人。(这就是我曾说过的太极拳的特殊的打击方法) 在中国武术中,许多拳种都是相互兼容,取长补短的。如:“心意六合拳”门派,常常要兼学“查拳”门。这叫:“查拳心意把,老虎也敢打。”而“八极拳”门则常常要学些“劈挂门”的技术。这叫“八极加劈挂,神鬼也不怕。”这样主要能使远距离的攻击和近距离的短打都能得到发展和结合。 但太极拳不存在这个现象,太极拳的作战宗旨就是“粘”,就是贴近敌人,就是近距离作战。因为只有贴近敌人,才能使敌人的拳、腿、膝、肘(尤其是拳、腿)失去作用,才能使我的:崩、捋、挤、按、采、捋、肘、靠发挥威力。其中崩、挤、靠等更是运用了不仅“头、肩、拳、肘、膝、胯、腿”七个部位,还包括了前胸、后背、腹部等来打击敌人。如“崩”:就是一种向外向上的发力方法,浑身上下处处可发。拳诀云:浑身处处有崩劲;如“挤”:就是一种利用身体的某一部位去压制敌人的方法;如“靠”:就是一种利用身体的某一部位去撞击敌人的方法。其实在实战中崩、捋、挤、按、采、捋、肘、靠是相互结合,相互变化,相互协同使用的,没有绝对的区分的。 实战举例 如图:马岳梁先师用腹部将对手顶翻在地。 这一招属于“崩、捋、挤、按、采、捋、肘、靠”中的“靠”法。就是用身体的腹部撞击对手(当然,首先要用别的招势创造战机)。 总而言之就是拳谚所云:舍去双手满身都是手 题外话 其实这一招在形意(心意)拳中就叫“丹田把”,是形意(心意)拳的一种所谓的“高级招势”。形意(心意)拳是讲究“七拳”(头、肩、拳、肘、膝、胯、腿)制敌,只有个别高手在长期的实战中,通过经验积累,达到一定境界,找到相应的实战感觉,才能使出“丹田把”------用腹部撞击敌人,因为这一招势虽然有很大的杀伤力,但在使用时是有很大的危险性的。而太极拳则不同,它能通过训练而直接达到这一境界。就这一点来说,太极拳比形意(心意)拳是略胜一筹的。人们常说:形意(心意)一年打死人,太极三年不出门。可这话又说回来了:太极三年出门就能打出丹田把,而形意(心意)实战十年未必能打出丹田把。 有人用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治白癜风南昌哪家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