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武访谈齐保卫武术情深深

发布时间:2016-11-15 17:54:27   点击数:

人物简介:

齐保卫,男,年生,原籍河北保定,自幼喜爱武术,8岁跟随祖父齐金堂、外祖父张云骥习练少林拳、翻子拳、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等。年参加工作,年任沧州体校武术教练。近五十年以来,他先后拜陈凤岐、徐金亭老师习练燕青拳,随白万春老师习练太祖拳,随刘鸿昌老师习练拦手拳及竞技武术,随李秉慈、杨振铎、邵善康、阚桂香、孙剑云、李承祥等老先生习练吴式、杨氏、陈式、孙氏太极拳;并跟随门惠丰、李德印老师对42太极拳(剑)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齐保卫现为中国武术八段,沧州体育运动学校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裁判,沧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沧州市搏击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武协委员,河北省体育学院客座教授,沧州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

年8月14日,证武团队采访了齐老师。

天下武术是一家

证武:齐老师,您看到这么多青少年在演练传统武术是一种什么心情?

齐保卫:看完以后我特别兴奋,为什么兴奋呢?中国的传统武术需要这样,练得比较规范,小孩们练得时间并不长,但是力度和动作的规范性,整齐程度,真的是非常高兴。各个拳种如果都能有这么一拨小孩,中国的传统武术可以说大有希望。

证武:他们在学习传统套路的同时,已经开始了散打方面的训练,您有何评价?

齐保卫:传统武术发展的道路,必须是打练结合。光练套路不练实战,练出东西也是花的,就是人们说的“花拳绣腿”,练套路必须有实战,没有实战那不是中国的武术。从小就应该这样抓下去。连练带打,打练结合,只有这样中国的武术才能有希望。

证武:武术界历来门派之见严重,各拳种比较独立。我听说沧州武术界一度也比较混乱,您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齐保卫:沧州武术界最早的时候是各练各的,互不交流。解放以后,沧州的武术也不错,也交流,但是交流的不是太多,也互相穿插,练八极的也练劈挂,劈挂的也练八极,燕青、太祖的也练八极,互相穿插实际上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武术就需要这样互相交流,包括一些训练方法就应该是互相借鉴的,只有形成这样一种氛围,武术才能发展好。

现在的沧州武术应该说还可以,就是受教育抓得紧,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学习好点,考上好大学。练传统武术的考上好大学特别难,过去是学习好,才能上体校去。学习成绩好的应该练武,成绩不好的也应该练武。全民都练武,武术就能大发展!

证武:增加门派团结的时候,您还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拜把兄弟”的过程是怎样的?

齐保卫:当时也不叫拜把兄弟,就是一个“联盟”,把武术界的朋友联合到一起,为武术的发展,大家在一块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就是这样一个目的。当时我们以武术同盟会的形式成立的,但是磕头了,一磕头大家就成哥们弟兄了。有点小的矛盾也不好意思说了,为武术的发展得奋斗啊。

证武:磕头的场景您还记得吗?

齐保卫:当时是在我家,给关公磕的头。武术讲忠义、诚信。沧州武术的各个门派形成一种团结,避免了很多矛盾。

证武:当时有多少人?

齐保卫:20多人。

证武: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齐保卫:八极、燕青、劈挂的……多了。

证武:推动传统武术发展中最头疼的事情,能否举个例子?

齐保卫:武术现在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政府也扶持,但是我感觉扶持的力度还是不够。还应该大力扶持。像何桥这块就发展得非常好。几年的时间就有一百多学生。而且我听说学校的校长们还非常支持这个事情。乡政府的书记和镇长们也都非常支持,这是个好的现象,再一个这些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挺不错,在学校还挺守纪律。这些教练们也做得非常好。

证武:做武协工作,会占用您的大量私人时间,家人会不会有意见?

齐保卫:这个不会,因为我这些年也形成习惯了,既是自己的工作,也是自己的爱好,通过做武协的工作,也结实了方方面面的朋友,沧州市区的,反正只要是练武术的都是我的朋友,没有对立面,包括区县,甚至我走到全国也是这样,到全国各个省市也有我很多的朋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大的乐趣,天下武术是一家。

(年初,齐保卫老师集五十年的练拳经历和四十年的教学训练经验,创编了太极拳基础训练法“太极八法”并于当年9月在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剑)交流活动上,作为创新项目推出,并得到河北省老年体协及中国老年体协领导和各代表队的高度







































乙肝大三阳治疗特效药
喝完茶会胃疼的那些人你其实应该这样喝茶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ly/17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