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十余年,对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可归纳为如下十点: 一、柔和缓慢。打太极拳时要轻松自然,协调柔顺。动作要柔和缓慢并不是松懈无力,而是速度缓慢。均匀,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 二、圆活连贯。太极拳的四肢动作,都是带弧形的运动,臂部的姿势始终要保待自然弯曲和一定的弧度。练拳套动作时,要从头到尾连绵不断,如同行云流水,往往是前一个动作的完成,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中间不能出现停顿现象。 三、全神贯注。打太极拳时要求身体放松,心情安静,思想集中,神态自然,全神贯注于用意引导拳势动作和劲力的运用。 四、呼吸自然。太极拳的呼吸要和动作配合协调,无论用哪种套路和呼吸方法,都要舒畅自然,防止呼吸急促或憋气。 五、中正舒展。打太极拳时,要求身体中正安适。头部要端正自然;上体要正直;臂部要自然内收,不应过于外突;头顶部的百会穴和下部的会阴穴要始终成一条直线。做动作时,全身也要保持中正不偏,舒展自然。 六,以腰为轴。在太极拳运动中,腰脊是全身动作的关键,腰脊灵活,全身动作才能协调。打拳时,要以腰脊为中轴,由躯干带动上、下肢作各种运动,因此,腰脊要保待直立,旋转要灵活平稳。 七、分清虚实。虚实是指太极拳运动中互相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例如,在上肢运动中,做主要动作的手臂为实;辅助的手臂为虚。在下肢运动中,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的腿为虚。在劲力的转换运用中,轻灵、含蓄的动作为虚;沉着、充实的动作为实。虚、实两个方面在运动中不断转换,掌握好这两者的转换变化,叫做“分清虚实”。太极拳的动作连绵不断,虚实的转化是缓慢渐变。打拳时能分清虚实的变化,动作有张有弛,拳势动作才能在张弛交替,有柔有刚的变化中,既轻灵、含蓄,又沉着、充实。 八、上下相随。太极拳的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都是紧密配合,协同动作的。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要配合得当,不快不慢,不先不后,上下呼应,协调一致。 九、内外结合。打太极拳不仅外形动作要上下前后协调一致,而且意识、呼吸和劲力的运用也要与动作紧密配合,协调自然。 十、完整统一。打太极拳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到腿,再到腰,总是完整连成一气,动作上下呼应,周身协调,气势不断,劲力完整。 练武四勤: 一勤看、技艺的宝厍等你发现,勤看资料和别人演练,就是勘探技艺的宝藏,勘探多了,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就能广开眼界,触及武艺的奥秘。勤看,就是打开武艺宝库的金钥匙。 二勤问、一人见识短,十人见识长。勤问,才能取长补短,积少成多,一个人的技艺总是有限的,只有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才能丰富自已的技艺,勤问求教永受益,勤问求教得精华,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技艺高。 三勤练、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要讲科学。书法家的笔法,雕刻家的刀法,武术家的创新……都与科学的勤练有关。勤练,切莫忽视点滴,日积月累,就能一步一步登上技艺的高峰。不然的话,你所看到的及问到的技艺,就像河水样的流逝。 四勤思、蜜蜂采花是为酿蜜。武术爱好者广采技艺之花,只有通过消化,才能成为自已功夫之密。勤思,就是要把看、问、练得来的技艺,经过头脑的分析,去粗取精,找其规律,达到熟练运用之目的。学而不思,就像吃饭不消化,得益甚微也。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ly/149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