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的主要步型是三七步,也正因为形意拳用这种步型比较多,所以三七步有时也被称为形意步。实际上,其他的武术流派,也许盘架子的时候用弓步、马步多,但在技击应用的时候,还是会采取三七步,再不济也得是四六步。那么,形意拳除了三七步,需要练习弓步和马步吗? 形意拳的核心是五行拳,三体式和十二形分别是形意拳的两翼。练习形意拳,我个人的观点,是从五行拳开始,而不是从三体式开始。当然,一开始可以对三体式有个大概的印象,等五行拳都练得比较熟练顺畅,再有意识的强化桩功基础。就桩功锻炼而言,除了三体式,五行拳任意一个定势,都可以拿来当桩功练,尤其是坳步定势,不经历桩法的训练,拳是打不顺的。练习五行拳,是要整合手脚,协调周身,成就身法;而桩法则是进一步优化结构,打磨细节。桩法不是入门,而是比挥胳膊踢腿更加高级的东西。把站桩拿来入门,是在糟蹋东西,费力不讨好。 再来说站桩,怎么才能站得好呢?功夫是需要时间来成就的,任何人的三体式都不是学好的,而是一点点站好的。也就是说,刚开始站三体式,你不会坐胯,不会抽肩,甚至不会坠肘,更谈不上腿上的蹬踩之劲,这都没关系,你都会了还练什么呢。刚开始站桩,只要你知道两手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身子侧着一点,腿稍稍弯点——也就是说,尽可能模仿,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当然,站桩是不可能自学的,这必须得有人捏架子。架子捏好以后,也许不到一分钟就又变形了;老师又得重新帮你摆好,等到你站变形之后,他再给你拨回来。如是反复,也许一月,也许半年,就能出一个基本的桩架来,你也就可以自己站桩锻炼了。 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原本具有武术功底,可以直接站三体式。但对于现在民间武术爱好者而言,很多是没有武术基础的,直接站三体式,或者说拿三体式来练三体式效果并不好。三体式是比较接近实战是身形,架子相对较高,进退都比较便捷。从练功来说,三体式是比较高层次的东西,绝不是拿来给你增加腿上劲的,也不仅仅是撑筋拔骨的作用,而是脱胎换骨,培养内劲的法门。 但问题是,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人来说,亟需解决的不是培养内劲,而是增加腿上的劲以及开胯活腰。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弓步桩、马步桩、虚步桩就比三体式更加高效。这三个桩法都是武术的入门桩法,易学易练,自学都能成就。所需注意的是,弓步桩后腿要蹬直,脚后跟不要翘起来,前膝不要超过前脚尖,而前大腿以横平为佳,时间每次控制在5~10分钟为宜;马步桩则从大马步开始练,两足脚尖都向前,慢慢坐胯(不是蹲)下去,以两腿横平为佳,一开始两腿的间距可以比肩宽,随着功力的加深,慢慢可以减少两腿间距,与肩同宽即可。至于虚步桩,重心完全在后腿,前腿虚着,脚尖点地,架子一开始可以高点,随着功力加深,可适当调低架子。这三个桩法,每天各自练上5~10分钟,足以发汗,足以强健腿力,足以开胯活腰。 有了弓步、马步、虚步的基础,再来站三体式,什么坐胯、抽肩、蹬踩之劲,自然而然都能找到所谓三体式。就步型而言,就是融弓步、马步、虚步三者为一体。三体式一个桩,内里含有弓步的蹬劲和顶膝之劲,马步的坐胯之劲,以及虚步的灵活。也唯有如此,你才能认识到三体式的高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ly/148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