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4.html 闽南日报.11.26版面 ⊙苏水梅/文蔡文原饶超毅/图陈凯东/视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龙文区鸿浦小学坚持开展武术操、中华武德武礼文化课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既是对武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坚守,也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多了一项选择,可谓一举两得。”家长们纷纷表示欢迎。 当课间操遇上非遗武术 武术操让校园虎虎生风 丁字马步撞掌 弓步鞭拳 踢腿抱牌 11月20日上午9时许,鸿浦小学3至6年级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武术操比赛”。“童子削竹”“双龙出海”“踢腿抱牌”“牛角兜拳”“锦鸡啄米”“铁掌穿心”……孩子们一边比划,一边“呼哈”有声,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霍霍生风尽显少年们的精气神。五年三班的阙家锐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写完作业,就会迫不及待地练习这套“武术操”。和他一样感受还有吴姝晴同学,她说:“学习武术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打完拳后投入学习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龙文区鸿浦小学开齐开足体育课,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将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及大课间活动落实到位。尤其是将省级非遗项目“何阳拳”武术操,作为校本体育课,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龙文区充分利用当地传统武术及民俗艺阵与台湾同宗同源的关系,自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多届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大家练活动,其影响力逐届增强,逐渐成为海峡两岸以及港澳武术爱好者同台献艺、切磋,共同研究传统武术的交流平台。“何阳拳”武术操作为龙文区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深得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喜爱。鸿浦小学校长侯小卿告诉记者,年10月起,学校特邀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林建华教授、龙文区武术协会会长陈金水、龙文区文旅局副局长罗辉、龙文区文化馆非遗项目负责人朱丽娟以及龙文区少体校校长黄水生,“何阳拳”传承人与学校体育组老师共同创编这套适合小学生强身健体的武术操。此后,第五代传承人郑木春、第六代传承人苏圳勇走进鸿浦校园,坚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出生于印尼、生长在漳州的林建华教授,对家乡的武术传承十分热心。林建华教授毕业于漳州一中,习武五十余载,从事高校武术教育工作四十余年,现任厦门大学国术与健身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用这句话来形容体育课的师生关系最恰当不过。借助“传统武术进校园”之力,林建华老师,从“有形的招式”到“无形的文化”,他把对武术和对家乡漳州的热爱,通过一招一式的传授,传递给鸿浦小学的孩子们。锦鸡啄米 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霍霍生风尽显少年精气神 湘桥湖畔,何阳拳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龙文少年传承武术文化 “学生们在入门阶段就得到了专业指点,对中国武术了解和学习远不止于‘强身健体’层面。”鸿浦小学副校长郭明姿说。龙文区人习武历史悠久,以武健身,防暴自卫。凭借崇文尚武的风气,龙文区成为远近闻名的“武术之城”。 “武术进校园不是培养武术大家、选拔武术运动员,而是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掌握一种健身方法,最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龙文区鸿浦小学校长侯小卿说。 版权声明:视觉漳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