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历史和文化上挖掉中国武术的内涵 解放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失误的集中表现是,由有关部门组织编纂的二部垄断性武术大典--《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前者严重歪曲中国武术发展历史,千方百计在历史资料中为今天的“现代武术’寻找历史根据;后者用所谓西力科学系统即解剖学的原理肢解中国武术。两部著作合一,彻底使武术“去中国化”,即与中国传统文化脱钩。 《中国武术史》(简称《武术史》)的基本观点是“武舞一体”或者“武舞同源”。《武术史》说:“武舞与武术在原始文化形态中本为一体”,并指出商乐《大鹱》和周乐《大武》就是武舞,说“执干戈而武,就是武艺”。又说武术套路就是从“武舞”发展出来的,说武术具有三性,“娱乐性、表演性、竞技性”,这三性都源于武术的“舞蹈性”。 《武术史》说:“古时武术,常以武舞形式出现。到汉代时期,武舞已有相当的发展,如剑舞、斧舞、钺舞等等,其动作虽多随意性,但出现了追捕、进击、打斗等有强烈攻防含义的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武术已出现了简易的套路。” 他们把今天的竞技武术套路搬到三千年前的商周和汉代。什么目的?就是为武术的舞蹈化寻找历史证据。把武术归结为有攻防动作编排的“舞蹈”,其形式是“套路”,动作要求是“高、难、新、美”,其宗旨是“观赏”和“娱乐”,表现是“表演”和有表演性的“竞技比赛”。 《武术史》完全本末倒置。舞蹈是生活、生产中,也包含武术的艺术升华,属上层建筑的东西,属精神文明的范畴。然而,《武术史》却把生活基础与上层建筑倒转过来,硬说武术是从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一点社会发展史的知识都没有了。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就是因为他们为今天的现代武术竞赛套路,寻找历史证据而歪曲历史。历史上的武术本来是真杀实战的民间个体技击术,《武术史》却一定要把武术说成是戏台上的舞蹈。历史就这样被拦腰切断,一部《武术史》恰恰把中国武术阉割了,看不到中国武术的真实模样。 这对后代是有很大危害的,后代接受的中国武术,就是今天的竞赛套路这副模样,真功夫却再无人知道是何物?《中国武术史》为今天的竞技武术套路作了历史铺陈,而《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下称《全书》)则是阉割中国武术的实质。 我们认识事物是“全息”的。本来全世界的人类看东西都是全息的,比若说,人一睁开眼睛,马上看到眼前的全景,是山是水,一目了然。然而出现文字之后,这些就不同了,西方拼音文字是串行的字母排列,而中国象形文字是整体的方块字,我们一看到“虎”字,脑子里就出现了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西方就不同了,英文“虎”字是“tiger”,由五个字母串行而成,识别它必须从左到右扫描五个字符才能识出该单词的词义是老虎,而每个字符都没意义。 西方文化,无处不是串行的。西方拳击是串行的,它只有“直、勾、摆”三大拳,打起来就是这三大拳的不同组合,称之为“组合拳”,谁打拳击都是这一套。 东方文化是全息的,中国武术把敌我双方看成是一个整体,随时观察敌我双方的动静状态,所以才会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顺势借力”的打法,达到“弱胜强”的目的。 一些人,开口“科学”,闭口“科学”,用“科学”二字吓唬人,动辄说中国传统武术“不科学”。这里的“科学”显然指的是西方科技。须知,西方科技是从机器和解剖学开始的,西方视人和机器没什么不同,都是由零件构成,组装起来,加油点火就发动起来。 大规模生产机器,要求零件规格化,可以互换。西方体操就是按这个模式设计的,体操的编排,设计出一个个模块,再把这些模块组合起来,由运动员把编排好的组合动作表演出来。“高、难、新、美”本来是体操比赛的要求,现在把它原封不动地拿到武术套路比赛中来。 这四项原则都不是武术标准,武术要求是技击标准,以致胜对手为目的,不问你“高不高”、“难不难”、“新不新”和“美不美”。 竞技武术干了些什么呢? 首先,把传统武术肢解成一个个“零件”,称其为“动作”,接着规范这些动作,叫作“可比性”、“可量化性”,再把动作编排成“套路”,创新,增加表演难度。所有这一切归为一个目的--“得高分”。中国武术就这样被肢解了!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是以“权威”的面貌出现的,其严重性也正是在于这种“权威”。人们都以为,这就是对中华武术的最终、最高和最权威的结论,中国武术就是这个样子,一切都以此书为标准。 《全书》给人以用“科学”去规范过去中国武术的假象。我们不能在一篇文章里剖析《全书》的全部内容,这里仅剖析它的要害是什么?一句话,肢解中国武术。 我们从西方科技理念基础说起。西方科技是从解剖学开始的,西方不承认看不见的东西,对人体的研究从解剖尸体人手,解剖出肌腱、血管、骨骼、内脏、大脑、神经等等。然而,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西方科技至今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人体科学的成就是从解剖死人中得到的。活人的问题,他们远没有触及。 例如,一个死人具有他们解剖到的一切东西,如肌肉、骨骼、肌腱、神经、大脑、细胞、血管、内脏等等,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知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一切活人才有的东西呢? 西方科技不承认他们摸不到、看不见、听不着的任何东西。所以,他们对东方文明是不承认的。他们不承认人体有经络、穴位,他们解剖不出经络,解剖不出穴位。为什么?因为他们解剖的是死人。人死了,哪里会有经络、穴位! 中国武术是活人的运动。活人人体的每一部分都不是孤立的,活人有精气神,人身是精气神的载体。中国的人体观是活人观,所以讲整体,讲感知。 看病也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望、闻、问、切”都是对活人的。我们的整体观还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天人合一”。 这都是中华武术的基础,提出“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 所以,中国武术讲功夫、招法、劲,而不孤立地讲“三大拳”、几大脚。劲是全局的,整体的和可控制的,而力是局部的,支节的和不可控制的。所以,中国拳术讲“劲”而不讲“力”,叫做“用意不用力”。 《全书》是按西方解剖学分类编排的,把武术按人体组成进行分类。以拳术为例,它分类为“拳、掌、勾、指、爪、肘、腿、脚、膝”,“拳”分类为“瓦楞拳、凤眼拳、空拳、奇拳、斩手拳、握杯拳、螺形拳、尖拳…”;“掌”分类为“八字掌、羊角掌、圆形掌、瓦面掌…”;“爪”分类为“鹰爪、猴爪、虎爪、龙爪”; “步型”分类为“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手法”分类为“贯堂手、托手、抄手、吞手、采手、牵手、封手、挠手、垫手、带手、剪手、钩手、掳手…”;“腿法”分类为“圈腿、勾踢、弹腿、蹬腿、踹腿、点腿、铲腿、缠腿、分腿…”; “步法”分类为“套步、扣步、行步、S行步、蹬泥步、磨胫步、闪展步、活步、碾步…”。这样分类,把中国武术的整体性完全肢解成互不相干的若干块,完全是“大卸八块”加“碎尸万段”! 中国武术一大特色是门派林立,然而各派各成一体,它们有各自的打法,手、眼、身法、步法协调统一。例如,太极拳的打法与形意拳的打法不相同,八卦掌又不同于太极拳和形意拳,戳脚的踢法不同于潭腿,如此等等。 对抗双方一亮相,就表现出本门的特色。然而,《全书》抽掉了这些内涵,把手、眼、身法、步法分割成谁都可以用的“零件”,随意组装成“套路”就成了。一个套路只有“动作”,没有打法;只有“得分”标准,没有胜败之分。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是一堆死的模块的罗列!其危害在对后代的影响严重,它以“权威”和“垄断”的面貌出现,使后代不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中国武术是什么?不再有这样的概念,更不要说真功夫了! 《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就是用西方体育观来挖掉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之根的两套工具:一个从历史角度,一个用现代方式,直接的结果是“去中国化”! 如果一个民族,她的传统文明完全丧失了,那么,这个民族的民族性也丧失了。她将完全倒退为“动物”!她有幸富裕了、强大了,强大到谁也不敢惹她,但她也不过是个“冷血动物”。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学习西方文化,彻底而有成效的东方民族,他们就曾经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 而对于一个丧失了传统文明,又不幸落后了的民族,悲剧马上就来了。所以,要看到赋予中国武术的许多神话,正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热爱。如果说武术是一门武技,不如说她是一种修养。中国所独有,世界无双! 四、中国武术发展战略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 这里为什么说思想根源?因为,这不是一时认识上的错误,乃是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偏见所致,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里又转化发展为一种功利型思想。 主管武术工作,不是对武术事业负责,而是急功近利。急于进奥运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表现。因此,不能正确对待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 1、没有认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他们也谈“武术的文化内涵”。然而,他们的言行表明,他们并没有弄清楚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什么?差异在那里? “强者哲学”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而中华文化与之不同。号称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上溯到轩辕黄帝,称中华始祖。中国文化真正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年至前年),当时,诸侯割据,百家争鸣,对中外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有兵家、道家、儒家,即孙子、老子和孔子。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故曰“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所以“柔胜刚,弱胜强”。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中国武术充分体现了老子的思想,在精神与物质,智慧与力量的关系中,更重视精神和智慧。近五十多年的武术发展战略失误与没认清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密切相关。 2、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另一个错误观点是把科学与现代联系,把迷信与封建和过去联系。谈“科学”必说“现代科学”,谈“迷信”必说“封建迷信”,这是错误的。须知,现代有迷信,封建社会也有科学。 为什么孙子兵法在现代仍被用于指挥战争?因为它是科学。攻击中国传统武术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附会仙佛,传播封建迷信;二是不科学,宣传不实的高超技能。 过去,许多失误都出在混淆科学与迷信的界限上,总想把“附会”和“封建迷信”的帽子扣在别人头上,而不做认真地考证和研究。例如,中国传统的说法,认为张三丰是内家拳的创造者,从而创立了武当派武术,又认为达摩是少林派武术的鼻祖。 有人说,这是“附会仙佛”、“毒化劳动人民思想”。而他们却不问史料确有张三丰创造内家拳和他是武当丹士的记载。 否定了张三丰,内家拳和武当派武术就无从谈起,中国武术内外两家成为空话。他们也不研究清初大学者黄宗羲父子记载的内家拳史料。一个“附会”,就把一切给全盘否定了。 然而,如果这样否定下去,不但中国武术没有了,恐怕中国历史也不会剩下多少!因为“炎黄子孙”也是“附会”。 历史上,附会与史实是交融的,历史中有附会,附会中也有史实。例如,有人不承认张三丰,可是他否定不了内家拳,而内家拳总得有人创造,那么不是张三丰,也得有王三丰、李三丰吧?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从现在掌握的史料看,还找不出来比张三丰更合适的人来。否定张三丰的史料,至今还没找到。 在历史上附会是发展的需要,它常表现为一种凝聚力,正因为众多的习武者“附会”达摩和张三丰,中国武术才出现了少林和武当两大流派,成了中华武术的两大支柱,在世人面前显示出无比的威力和魅力! 3、传统与封建的区别 中华民族有许多好的传统,武术领域也有很多好传统,如:扶弱济贫、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尊师重道等等。什么是“封建”呢?本来它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 封建社会对其前期的奴隶社会来讲,是社会进步;对其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讲,无疑是没落灭亡的社会。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文明的延续。 解放后,“封建”被赋予另外一种特殊的含义,即一切坏的落后的,出自旧社会的东西都是“封建”,而不去问“封建”的真正含义。进而扩大之,一切传统文化也都冠以“封建”的帽子,轻则“落后、不科学”,重则“反动”。 这就是割断历史,把中国历史全盘否定。“现代武术”就是这种思潮在武术领域里的产物。斩断中国传统文化出现的真空,用什么填补呢?没有别的,只能是西方文化。中国武术进奥运是个典型。 4、武术姓“武”还是姓“舞” 在一次武术会议上,一位武术教练说,他的武英级武术运动员被小流氓打得直哭。不论西方拳击或东方的空手道、柔道、跆拳道,都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明《西湖二集》第三十四回有“相处一般恶少…都是花拳绣腿”。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六》“凡比较武艺,务要具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 可见“花拳绣腿”自古有之,不过使之登峰造极的却是今天的“竞技武术套路”。此古唾弃之物,今发扬光大之! 5、尚武精神,提倡还是压抑 “尚武精神”,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是一块烫手山芋。在国家定鼎之前,外患连仍之时,需要民间尚武。当国家定鼎,国家兴盛富强的时候,民间尚武就成了乱源、威胁。“尚武精神”在中国从未成为国策。 笔者举一个小例子:两年前,我早晨晨练,走在北京大街上,看到一个十五六岁样子的小流氓,拦住两个骑自行车上学的中学生,停在马路边,小流氓抡起胳膊,用手掌轮流抽打两个学生嘴巴,两个学生一动不动地挺着挨打。路上行人已经不少,都绕着过去,没有一位“见义勇为”者。 那两个学生一再告饶,说:“放了我们吧!我们要迟到了。”小流氓东张西望,不说话,停一下,接着照打不误。我实在看不过去,上去一个反关节把小流氓扣翻跪在地下。我说:“你动!我就废了你。”他向我求饶,说:“祖宗,饶了我,再不敢了!”两个中学生乘机骑上车逃跑了。这时,围上一堆人来看热闹。 事后我想,我们的媒体天天宣传“见义勇为”,为什么一个小流氓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路人竟无救援者?过往行人都比我年轻,为何绕路而行?要我这样一个古稀老人“见义勇为”?两个被殴打的中学生,为什么一点反抗都没有,任人宰割? 这不是一件孤立的小事,是社会问题!这是缺乏“尚武精神”的典型实例。尚武精神一需要精神,二需要自卫防身之术。前是勇,后是实力。勇要有实力做后盾! 勇而无实力,乃匹夫之勇,徒做不必要的牺牲。当前,许多人是一无精神,二无实力,当然明哲保身,或者任人宰割。如此下去,真将国无可用之兵! 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不是商品经济的附庸。国家强盛,全民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尚武精神是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国家得以强盛,人民的尚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尚武精神是一个优秀民族的宝贵传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这种精神造就了中华传统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屉的伟大人格。尚武精神,平时看不见,一旦出现危难、危险、危机,就会在人们身上迸发出来,挺身而出,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尚武精神不是“佛脚”,临时抱“佛脚”。 中国武术,正是中华民族尚武精神高度浓缩的产物。学习中国武术,使人掌握一种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之术,还赋予人一种高尚道德情操。非常遗憾! 解放后,我们没有处理好尚武精神问题,不把武术视为国术,把武术当作一种体育健身运动,只讲健身(近年又加了个养生之道,因为老年人多了),不谈防身。不能自卫,也就没有卫他,没有卫他,何来“见义勇为”! 今天的社会,步入经济大潮之中,万众一心理财,精神上的好传统,包括尚武精神,被进一步冲淡。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被抽掉了,武术成为一种职业,是拿金牌、银牌和谋生的手段,不再是人们对文化的需要。武术在精神上的东西迅速崩溃,成为经济的奴隶!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武术家学者吴图南先生曾做过一次调查,当时中国武术的拳种有二千多个。到解放前,中国武术拳种的数量没有太大地变化,一些老武术家多健在。 文革后,八十年代初,进行了一次全国武术普查,中国武术,有名目的拳种,大约有多个,其中有名而无传人的很多,老武术家多数撒手人寰。 今天,笔者根据近十年的调查,现有传人习练的传统武术拳种,大约只有不足20种,老武术家一位都没有了。解放时我们这些小毛孩子,甚至文革前习武的人,都成“老武术家”了! 武术这种东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存在表现为人掌握它,传承下去。如果传承不下去,则人亡艺绝! 今天的中国武术已名存实亡。你没看见八卦掌、形意拳练得满场飞吗!有这样的八卦、形意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点滴型白癜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ly/12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