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燕赵戏曲珍宝——肃宁武术戏 肃宁武术戏,一个比京剧还要古老的剧种,一个全国只有一个村能演的剧种。沉寂多年后的肃宁武术戏,最近几年,在各级政府、新老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又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肃宁武术戏的起源肃宁地处沧州、保定、衡水3市区交界处。肃宁武术戏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传,明隆庆年间,肃宁武师张子谦率其家人,进京卖艺,结识了南方某昆曲剧团,后又同台演出,时唱时打,多种情势不断融会,构成最初的武术戏,在北京演出时一炮打响,极受欢迎。后张子谦率班回到肃宁,当地百姓也脍炙人口,因此附近的高阳、河间、沧县、盐山等地纷纭效仿,使得武术戏红极一时。 ▲肃宁人民公园艺术墙上的武术戏雕塑 剧目肃宁武术戏的剧目较多,至清末民初,全县有四十多个村落都能上演武术戏,代表剧目有:北京大学史堤的《燕青打擂》、南京大学史堤的《三打祝家庄》、王家佐的《五宪徒五妹》、北白寺的《溪皇庄》、宋家佐的《花碧莲拿猴》、寄子庄的《满春园》、东泊庄的《骆洪勋打擂》等,总计5十个剧目。常演的是《打少林》、《叉子沟》、《溪皇庄》、《三打祝家庄》、《红灯照义和团》等十几出戏。故事主要取材于《水浒》、《三侠剑》等名著。 艺术特点老艺人喜欢把武术戏叫“玩艺儿”。艺者,武艺、艺术。武术戏主要的武打包括八翻拳、华拳、太祖拳、短拳等,将武术与文学艺术、戏剧艺术进行有机结合,构成别具特色的艺术情势。其基本特点是:依照戏剧模式化装,利用戏剧中的冲突情节展开武打。在双方对打前各有练兵演武,初为拳路练习,继而器械练习。双方开打后是对打。观者也可以不化装上场,叫“下清场”。双方交兵开战,刀枪并举,叫“打乱场”。到热烈精彩之处,场外的武林高手也可以下场献艺,叫“帮场子”。演员与观众互动性很强。 ▲武术戏表演真枪对打 ▲年12月25日,肃宁县梁村镇北白寺村武术戏传习所的演员在排演传统保留剧目《溪皇庄》。新华社苑立伟摄 传统戏《溪皇庄》,讲的是土豪花德雷与采花蜂尹亮为友,采花害命。清官彭朋私访,为花识破,押禁土牢。徐胜、刘芳四周寻访,遇镖客褚彪及贾亮,定计各携妻女,乔装卖艺人,乘花庆寿时混入,救出彭朋,力擒花德雷。故事取材于传统评书《彭公案》。 武术戏的脸谱化装、服装、行当等与其他戏曲曲种无异,剧中最有特点的是武打。武术戏中的武打不同于戏曲中的武打,戏曲中的武打是写意,点到为止。而武术戏中的武打则是真刀、真枪、真家伙,演员表演的也是真工夫,连表演中的圆场、起霸等程式都是正宗的武术动作。如果把其他戏曲中的武戏比做婉约派,那末武术戏则属于豪放派。他们是用胳膊腿在吟哦、歌唱。 ▲年12月25日,肃宁县梁村镇北白寺村武术戏传习所的演员在化装。新华社苑立伟摄 肃宁武术戏唱腔原以昆曲为主,后引进了京剧、丝弦、老调、梆子等地方戏剧唱腔。而故事情节简单,唱腔粗鄙,豪放短悍。演出时间可长可短,进入武打场面时,观众也可随时上场表演而且不用化装。乐器多为打击乐器,有大堂鼓、小堂鼓、钹、锣、小锣、大镲、大锣等,其他还有笛子、二胡、三弦、板胡、京胡、锁呐等管弦乐器。戏装比其他剧种稍简单,以便于演武。武术器械有刀、枪、棍、剑、勾、鞭、叉等。 ▲年2月16日,参加武术戏《满春园》表演的艺人们集体亮相。新华社牟宇摄 肃宁武术戏剧中所有人员上下场自始至终都是武术状态,而道白大多是本地土语。肃宁武术戏充分体现了该剧原生态的简约美和质朴美,从而构成该剧粗犷、真实、简朴的艺术特点。 现在大部分老艺人相继谢世,能演出武术戏的只有北白寺一个村了。 保护、传承与发展近年来,肃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武术戏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于年入选了“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从年起,北白寺村每年会取得县财政的10万元专款,用于武术戏排演和服装、器械的购置。 ▲年7月28日,省肃宁县北白寺村武术戏传习所的老艺人在教孩子们武术戏技艺。新华社杨世尧摄 为了让武术戏后继有人,北白寺村武术戏传习所的几位老艺人利用暑假开设培训班,免费教孩子们武术戏,吸引当地70多个6至12岁的孩子前来学习。8位老艺人义务担负老师,每天凌晨6点半到9点为孩子们授课。 ▲年7月28日,孩子们在省肃宁县北白寺村武术戏传习所练习武术戏基本功。新华社杨世尧摄 ▲年7月28日,省肃宁县北白寺村武术戏传习所的老艺人在教孩子们武术戏技艺。新华社杨世尧摄 看着大汗淋漓的孩子们稳稳地扎着马步,58岁的尹纪拴老师很是欣慰:“虽然一堂课下来,嗓子都喊哑了,但是看着孩子们这么认真,我觉得值了,照这么练下去,再有三四年,咱这好东西就丢不了了!”指导老师尹炳武告知,暑假过后,授课时间将改在每周六、日,培训班会长时间开下去,武术戏也会一代代传下去。 沧州公共文化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ly/10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