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日特色的武术倭刀术

发布时间:2016-11-25 1:34:30   点击数:

倭刀术即以倭刀为武器的刀法,据传,倭刀术的创始人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

所谓倭刀,是指明末到清代使用的一种战刀,该刀以日本刀的弧形刀身为刀身,中华剑的剑柄为刀柄。既能使出日本刀的招式,又能运用中华刀的技巧,这种刀以劈砍术见长,重视攻击,可以双手握刀,依靠身体的力量砍劈,也可使用手腕的技巧进行变化。

据传,倭刀术的创始人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嘉靖年间,一批来自日本的流浪武士,匪徒,与明朝沿海地区的奸商,土豪和海盗等势力相互勾结,袭击沿海城镇村庄,四处劫掠,人称倭寇。戚继光受命成为参将,组织武装力量讨伐倭寇,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新军。

新军组建时间短,而且成员大多为平民出身,没有武术根底,战斗经验和战斗技巧缺乏,而中原武功招式复杂,虚招花招过多,实战意义不大。而且讲究繁多,难学难练,见效缓慢,同时各派传人观念保守,不愿广为传授。如何传授士兵简单有效,易学好练的功夫就成为新军的当务之急。在与倭寇的战斗中,戚继光发现倭寇使用的倭刀和刀法招式简洁,出手狠辣,于是受到启发,用一年时间收集日本刀法理念,结合中华武术有点,创造出了融合中日特色的武术:倭刀术。

倭刀刀身狭长,适合砍劈,倭刀术则是把这种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倭刀术招式简单明了,刀走直线,刀势凶猛,没有过多花巧,基本以进攻为主,套路包含大量砍劈动作,刺击动作极少,同时又融合了中华刀法“攻守兼备”的理念,适当增加了招架和回旋的动作,揉合了日本刀的快速,锋利以及中国大陆沉厚圆浑功夫。打斗时主要凭力量,速度和反应,对技巧要求不高,招招攻敌要害,极具杀伤力。所以该刀法易于学习和传授,适合军队这种大规模的人群练习和普及;同时该刀法没有虚招和花招,出手即攻,因而实用价值高,在战场上有重要的实战意义。

随着时间推移,世事变迁,倭刀术由于“夷邦外道”的身份,和时局形势的不断变化,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的刀剑技法随着兵器制作技术传入了日本。从现存日本正仓院藏的唐大刀就可以清楚看出,日本刀与中国具有很深的渊源。

经过日本武士长时间的发展,在锻造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创造出以技法朴实严整、劲力充实流畅为主要特点的日本刀法。

到了明代中期,倭寇扰境时,日本刀法作为其主要战斗技术手段,开始在中国出现。

同时,中国的传统武术到明朝,而且已有部分实用性向艺术性发展的趋势,出现了许多表演性的花招。日本刀法出现后,这些花拳绣腿面临着很大挑战。

在经历了一阶段残酷的血战后,日本刀法引起了明军将领、传统武术家等各界人士的注意。当时文献留下了很多关于日本刀法的真实记载,摘录一些以供窥豹:

嘉靖三十九年()年,带兵在第一线和倭寇搏杀的明军名将戚继光的兵书《纪效新书》在浙江首次刊行。书中称到:“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跃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喜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身多两断。”寥寥几笔已经把源于实战的甘苦之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
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dw/23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