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是目前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一个拳种,是由河北永年广平府人杨露禅创立。 杨式太极拳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第一代的祖师是杨露禅(——),他是从温县陈家沟学习了太极拳的真功夫后应亲戚武汝清(—、时任清刑部奉天司主事、四川司员外郎、花翎二品衔)的邀请,率次子杨班侯(—)、季子杨健侯(—)到北京教拳。杨班侯(时任清军旗营武德骑尉衔、戴蓝翎)因在北京打了洋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敢再留用。 杨露禅艺成时,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 目前流行的太极拳架是杨澄甫所定(杨澄甫年7月11日----年3月3日男,生于北京,与其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一般称之为大架,杨澄甫是民国时期太极拳大家,学生众多。其中有五名学生堪称从学者中出类拔萃者,人称五虎将。分别是:陈微明,褚桂亭,田兆麟,武汇川,董英杰。其中褚桂亭精通,形意,八卦,太极,是传统武术集大成者,杨氏活步太极拳就是褚桂亭宗师所传。众所周知,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是:太极基本功,盘架子,推手,散手。杨家门内亦有大架、中架、小架、快架、提腿架等。目的是为了增强实战技击的水平。活步太极拳是传自杨露禅次子杨班候(班候是众子中功夫最出众的) 褚桂亭宗师跟随杨澄甫宗师学拳多年,经澄甫公倾囊相受,习得杨家密不外传的拳法,成为一代大家。桂亭公在建国后定居上海,传道授业,又根据多年的习武经验和感悟,从新改编了式老架拳,把重复动作摘除掉,在保留了拳法的原汁原味,有简化了拳法,更适合大众习练,称之为褚传杨氏太极拳。这套拳法在演练中,随着招式的变化,移动脚步,让身体处于平衡状态。活步的目的也主要由两个,一是保持身体的重心,二是防止对膝盖的损伤。同时活步使两腿各有分工,一实一虚,实为了承载身体的重量,虚为了平衡身体的重心。分虚实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锻炼强度,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便于发力,二是让身体处于待机的状态,随时可以变换招式,用于技击。是杨氏太极拳中秘传的不可多得的实战拳法。 附拳谱:
第一段 1起势2上步揽雀尾3掤捋挤按4单鞭5提手6白鹤亮翅 第二段 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倒撵猴10斜飞式11海底针12扇通背 第三段 13转身撇身捶14云手15高探马16右分脚17左分脚18转身左蹬脚19上步栽捶 第四段 20翻身撇身捶21左打虎式22右打虎式23转身右蹬脚24双峰贯耳25左蹬脚 第五段 26右野马分鬃27左野马分鬃28左玉女穿梭29右玉女穿梭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第六段 32下势33右金鸡独立34左金鸡独立35十字穿掌36转身右蹬脚37上步指裆捶38上步掤 第七段 39转身上步七星40退步跨虎41转身摆莲脚42弯弓射虎43上步搬拦捶44如封似闭45十字手46收势 笔者演示 上步揽雀尾 掤捋挤按 喜讯: 目前哈尔滨衍武堂正在公开传授活步杨氏太极拳,想学此拳法的,可以回复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拉萨治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