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95.html 你有没有试过在看健身视频的时候开弹幕? 波切我前两天想减膘,找了健身视频看——没关弹幕。 第一个健美操视频,有人在弹幕里说自己像猩猩求雨,我看着我举在半空的手,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我没放弃打开第二个瘦腿视频,发现自己没有阻力带,热心的弹幕解答说“你把裤子脱一半”,我摸了摸裤腰带,回头看看我妈,没脱; 最后我点个暂停说中场休息吧,结果睡死在瑜伽垫上,梦里我是肌肉猛男。 看视频不成功,我又尝试了在大爷大妈中很流行的健身方式,健走团。 他们拖着行李箱那么大的音响沿着街道不知疲倦地走,我悄摸混进队尾,说:“大爷你们这不扰民啊?”,大爷根本不回头:“你先跟上再说吧!”。 确实,我压根跟不上,他们太有劲儿了。 回家我抱着可乐失落地想,现在的人有这么多健身方式,那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又是怎么锻炼的?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都被讽刺地称作“东亚病夫”。遥想年,中国奥运代表团报名的近30个参赛项目只有一个进入了复赛,和现在“我们竟然已经十分钟没拿奖牌了”的底气截然不同。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所有人都热火朝天地投入到重建工作中。然而国民整体的身体素质却堪忧,人均寿命只有35岁,意思是还没挨到中年焦虑,人就不在了。 国家觉得这可不行,于是开始着手体育事业建设。年,新中国第一本体育杂志《新体育》创刊了,体育运动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同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有个叫杨烈的华侨,提议说要发展全民健身操,这个靠谱的主意被迅速采纳。随后,国家派出12人的代表团去前苏联进行考察学习。 那个时候前苏联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全民体操体系,分为卫生操、辅助性体操和器械操三种。正好卫生操动作比较简单,占用场地不大,徒手就可以完成,给了考察团很多的灵感。 归国后,杨烈找到自己的同事刘以珍来编排第一套全民广播体操。刘以珍在大学时学习过日本的广播体操,于是她就借鉴日本的动作设计完成了编排。 老实说,动作上的事倒不算太困难,比较可怜的是作曲家。 第一套广播体操的作曲由何士德完成,就是他创作了《新四军军歌》。当时,广播体操和音乐作曲有一个“天然的冲突”:体操是分节完成的,而音乐却应该是流畅连贯的。 “怎么到这里就要停了,我的音乐还没表达完呢!”作曲家心里烦得很。 ·▲点击图片播放第一套广播体操的配乐 仔细听来,这一套的音乐演奏与人声的节奏几乎一致,很能感受到作曲家的妥协嘛。 还有意思的是,这套配乐的风格也与现在的截然不同。它像是进行曲,节奏鲜明、嘹亮有力,颇有时代气息,听着做完了操都还想踢几个正步。 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终于正式推出。当天,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等九家单位还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 虽然广播体操是编好了,但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该如何将其推向全国却成了头疼的问题。 广播电台是个好办法,因为家家户户都要听,要是听漏了点啥就跟现在的人没刷到微博热搜一样,吃瓜都吃不上热乎的。在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 之后为了服务不便收听广播的群众,人民广播器材厂还配套供应了余张唱片到全国各地。体操的动作图解也相应推出发行。 ▲第一套广播体操图解:动作简单,讲究横平竖直 自此,无论你是机关干部、工厂工人还是学校学生,只要听到广播体操的音乐,都会放下手里的事到空地上跳一曲,甚至在火车上也能看到乘务员带着乘客跳操。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参与到广播体操锻炼中的有.8万人。 那时候的人们甚至听不懂“侧平举”,但广播体操让他们从书本案几、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抬起头,动动脖子扭扭腰,体育锻炼的概念就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了。 但就像买爆款,人人都买,但也总有些人就偏不。 年,谢晋导演拍摄了一部以广播体操为主题的喜剧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讲的是一家猪肉加工厂的车间主任老李如何在他的儿子小李和工会主席大李的带动下,从排斥运动到积极锻炼的故事。老李一开始就是那个“不买爆款”的人。 电影是老旧的黑白画面,甚至有点掉帧,但我还是因为其中一些巧妙的笑点“花枝乱颤”,都怀疑自己笑瘦了两斤。 比如大李在跟着书店女店员学操时,把她撩辫子的动作也学了过去;老李为了逃避锻炼,故意躲在冷库不出声,最后却被锁在里面,冻白了头。 这部电影虽然是喜剧,却也难能可贵地真实。 宏观上,广播体操像是一夜席卷全民的浪潮。微观上,浪潮中的个体也会怠惰。他们寻思工作都这么累了锻什么炼哪!但我仔细一琢磨,片子里大李腰疼的毛病是被运动治好的,可不是上班啊。 之后呢,为了调动国民的新鲜劲儿,每3到5年都需要更新一套广播体操。 时间来到年,第五套广播体操问世了。 这是一套制作耗时很长的广播体操。动作上,它加入了一些民族武术的元素。例如第二节冲拳运动,光听名字就知道跟我们ChineseKungfu沾亲带故。 音乐上,配乐由创作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完成,这一版的曲风相较第一版更加气势恢宏,且录音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完成。只能说第五套广播体操是最幸福的一套操——大手笔、大制作。 ·▲点击图片播放第五套广播体操配乐 第六套比第五套晚来了十年,在配乐风格上实现了一个更大的转变——更浓厚的民族风格,曲调更加欢快悠扬。 ·▲点击图片播放第六套广播体操配乐 除了是配乐风格的转折点,第六套也是整个广播体操发展历程的转折点。 20世纪80年代,全新的运动方式不断涌现:西方的霹雳舞(没错就是孙红雷跳的那个)、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步、更fancy活力的健美操......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给了老百姓更多选择,广播体操因为不够时髦,在大众运动的battle中节节败退。尽管第七套广播体操尝试融入了时下流行的健美操元素,但仍收效甚微。 既然社会大众更少主动选择广播体操了,那么还有谁能成为受众呢? 答案是学生。 学生群体拥有很长的集体生活时间,学习之余也需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所以广播体操确实合适。 年,教育部针对性地创编了第一套中小学生广播体操。随后分别在年和年推出了第二套和第三套。像我们年轻的90后所熟悉的时代在召唤、七彩阳光、雏鹰起飞、舞动青春等有“花名”的广播体操,都属于这一体系。 对于学生来说,广播体操锻炼身体的意义或许已经被弱化。 上午睡眼惺忪的两节课过后,它更像是学生逃离书本的绝佳机会:随意地在班门口排队走到操场,在队伍里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习惯性够着脖子看一下隔壁班那个TA今天又站在哪儿了。 动作标不标准不重要,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呼吸新鲜空气。 不过,更快乐的可能是压根不做操——白给一个20分钟大课间。 我还记得每次第二节课间眼保健操结束时,所有人都屏气凝神,要是那首铿锵的进行曲没有响起,整个教室会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时代变化的过程中,广播体操的诞生方式也在优化。年推出的最新的第九套广播体操,就有运动医学专家的反复验证和考量。 从普及体育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到增强集体意识、提升民族凝聚力,每个阶段的广播体操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 当个性化的运动方式兴起,国家也不再以行政手段推广广播体操,人们可以选择去健身房、去跳街舞、去跳广场舞,广播体操作为符号的意义就增强了。作为每一代国人共享的往事,它承载的是我们的集体记忆。 不过北京广播电视台体育广播最近已经重新在上午10点半和下午3点半播放第九套广播体操音乐,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准时打开广播,重回一下听电台跳操的年代。 讲到这里,我已经下单好了switch和健身环,准备开始我的第三次尝试。 毕竟我听说,现在玩游戏健身才是最时髦的健身方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 收听跳操合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wsdw/145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