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了解西外的人,提到西外最容易想到的可能就是他们的“行走课程”,一所绿意盎然的新型国际化学校的师生们用坚实的步履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开始求索和丈量,穿越一望无际的地平线,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生动有机地融合在课程体系里。 事实上,一个“行走课程”远不能诠释清楚西外课程体系的丰富与精彩,导师制、西外桌、翻转课堂、文化沙龙、空中花园、跨界融合、品格力、深度学习……这些抽象的教育概念在这所年轻而大胆的学校演变成一幕幕精彩、生动而有趣的校园行动,特别是年底在西外十周年庆典活动上正式启动的“西外教育创新工场”和创客空间,让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航模等课程全方位纳入西外课程体系,给师生们增添了又一个创新创业的新平台。 西外课程体系到底是怎样的架构?是什么样的精神本源,支撑着学校既传承经典又链接未来的中西融合课程实践? 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齐全的国际化全日制寄宿学校。她以培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具有中西融合视野的国际公民为办学目标,围绕培养学生批判力、创造力和创新力等核心素养研发课程体系。 因此,你可以看到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设计专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综合发展自己的能力。喜欢体育运动,你可以选修高尔夫课程、击剑课程、武术课程,甚至还有奥帆课程;喜欢传统文化,这里有国内顶级的陶笛社和国学文化课堂,更有印象茶吧、竹欣阁等文艺空间供你谈天说地、以文会友;喜欢戏曲舞蹈,这里有各种舞蹈课程和传统戏曲教学课程;喜欢科技手作,西外创客空间里的3D打印、无人机、原木素语等课程会让你一边脑洞大开,一边回归匠心,如果这些你都不喜欢,还有烹饪课、小语种语言课程以及极具深度的社会实践课程供你挑选。 十年间,通过不断地梳理整合和创新实践,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具有西外特色的五大板块课程结构。围绕这五大板块,各学部开发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拓展课程,同时形成了具有西外十五年一贯制特点的特色校本系列课程和综合课程。 各具特色的五大课程体系及跨界新课程 (一)中西融合的人文课程,在大时间里寻找瞬间 目前西外已经开设了包括经典阅读、中英文戏剧、古诗之旅、生活数学、英语绘本、中英文演讲与诵读、书法国画、演讲与辩论、Criticalthinking(批判性思维)、Socialemotionallearning(社会情感学习)、创意写作(Creativewriting)、人文艺术沙龙、名人讲堂、模拟法庭等中西融合的人文课程。 课程举例 1、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 经典阅读 西外各学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挑选了每个学期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并采取班级循环制、专课专用、教师导读的方式来保证学生完成必读经典书目,并配套开设了国学课和中西文学比较阅读课程。 西外的阅读教学发生在“西外书舍”这样一个没有围墙和教室界限的大空间,竹欣阁、小木屋、观星台、甚至紫藤花架下的树荫里,暖暖的草地上都可以看到师生阅读交流的场景。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每个学部都有阅读坊,学校每年还会开展读书节等活动,让经典阅读课程成为学生时时处处身处其中的一种文化浸润,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信仰。 西外读书节 创意写作 很多人说,写作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也有人说,我想写小说,但没有框架;还有人说,我有框架,但很难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好。在西外,“创意写作”将这些难题变成了一种快乐的探险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实现了从阅读到创作的突破。 不少学生语文家庭作业就是阅读和每天写至少字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如此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至少要创作3万字的作品。他们就是这样,从一字一句的积累开始做起,实现了每年一本的《梦魔方》系列创作集的出版和签售派对,让每一个学生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品集。 年,初一国际部原创小说习作集《梦魔方》出版,收录了数十篇学生的小说作品。高中国际部也在校内推出了4万字的英语小说习作集。到年《梦魔方》收录近百篇学生的小说作品,作品想象丰富,颇具水准。如笔名为苏墨沉的“小作家”就在其小说《榇中鸾》中写下了这样的题记:“星霜风露,绿鬓朱颜,西风一夜芭蕉雨,愁似翻江上心头,能不泣断肠?”每年西外学生的中英文创意写作集都会被编辑出版,西外也为中外老师建立创意写作工作坊。目前正在筹划国际学生创意写作节。 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校园文学》创刊号在上海国际书展首发,西外师生的作品被收录在内,学生也接受了上海教育电视台“教育山海经”栏目的采访,小写手们对文学的认知谈吐间丝毫不逊于大师,甚至别有视角,随着学生小说集、诗歌集、剧本创作集的问世,创意写作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当然,阅而优则写,深度阅读和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的写作课程一直是西外教育基因中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 学生感言:“创意写作通过文字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创意写作使想象力自由无拘束的发挥,带你发现未知的世界”,“创意写作就像是探险的过程,整个故事的结局怎样,主人公的情感到底有多强烈,往往要在写完了稿子,你才能有真正的体会”。 教师说法:这些作品富有想象力,和传统的文学作品不一样,既有梦幻场景,也有科学大爆炸的奇思妙想。作品本身独有的青涩和童真是成年人无法企及的,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身上所蕴含的文学潜力,是公立学校国际部学生很难超越的。 2、戏剧课程 戏剧进课堂已经在西外各学部推广,小学、初中、高中,国内课程班,国际课程班,都开有戏剧课程,课本剧、周周演、galaday文化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锻炼的平台。 与培养专业戏剧从业人员为主的戏剧教育不同,西外戏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终极目标是人格教育。 小学毕业班每年都会为学校呈现一台毕业大戏,年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年巴金的《家》、年的《巴兰京幻想曲》、年师生共演的《黎明之前》都让家长和老师为小学生的激情所感染。初中部也结合学科教学开展了戏剧课程,初中英语课本剧和配音大赛成为了一年一度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高中的戏剧课程更偏重于让学生品读懂剧情题解人物并衍生到舞美设计和改编创作剧本。 如今戏剧表演课程已经调动了整个学部老师们的参与热情。在第五届小学部读书节开幕式中,老师们对经典人物的精彩演绎非常让人惊喜。闭幕式上,每个年级带来的出色剧目完全由各年级老师自主负责完成。“许多参与的老师都谈到,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们收获颇丰,在学习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有了进步或者改变”,西外戏剧进课堂负责人王老师如是说。 一年一度的戏剧节表演,从中文跨越到了英语、从剧本结局的改编到完全独创,题材也跨越了古往今来的优秀故事情节,戏剧课程让学生的创新力、实践力和批判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学生感言:“我以前胆子很小,在生人面前都不敢讲话,老师让我上台表演,我很害怕,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硬着头皮走上了台子,开始由于紧张,还忘了词,后来慢慢就适应了,我感觉自己现在胆子大多了”。 家长说法:“我能感觉出孩子的变化,在家里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待人处事自信了很多,这对她的社交能力提高很有帮助,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的努力。” “我支持学生的表演训练,我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表演拉下来,反而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了,这一点真让我高兴!”——国家一级演员西外学生家长黄湘阳 “西外学生学习的热情、做出的努力,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选材、排练以及表演都是值得赞许的。”——著名演员西外学生家长佟瑞欣 戏剧进课堂是西外课堂改革的一部分,是西外大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它和行走课一样,在西外已经有广泛的学生基础,深受学生的欢迎。随着西外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个学生都将有机会走上舞台,来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 3、人文艺术沙龙 “沙龙”这种缘起从17世纪巴黎客厅的跨界聚会形式,在西外中西融合的大家庭中变成了师生和家长、专家深度交流的舞台。戏剧、小说、诗歌、历史、音乐、绘画、情感、时事热点等话题将西外的人文空间无限扩展,学校每年都会不定期邀请名校教授、学者和文艺界名人来西外为学生们进行专家讲座。每年几十场讲座,涉及中西文学、艺术、经济、哲学等多个领域。 建校之初的“西外——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邀请了高盛前总裁约翰·商顿、哈佛燕京学社执行主任彼得·凯利、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塔尔本·沙哈尔以及Google全球名誉总裁李开复博士和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先生等一众“大咖”。“语文的维度”、“寻找第十个缪斯”、“IncreasingTheValueOfEducation”“学林论道”、“《牡丹亭》中的双重世界”、“通感的艺术”、“TheGreatGatsby”等论坛,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专家学者,为老师和学生们深度解析教育教学和追寻人生意义及文化的真谛。 年,学校又为师生带来了水月堂珍藏唐卡展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讲座,与外滩教育合作了两岸教育界专家的关于“华人文化和教育的下一步”的深度碰撞对谈等。十年校庆的校长沙龙对话,更是将尹后庆、杨国顺、唐盛昌、刘京海、何鹏程、吴子健、王小平、万玮等教育功臣、专家和名校长汇聚一堂,深度碰撞了关于“未来学校”的种种可能。 这样的沙龙课程,会让参与者忽而感觉在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忽而在伦敦Bloomsbury的下午茶,忽而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重温文艺复苏的初春气息,在人类文明的大时间里寻找和塑造了独具韵味的精彩瞬间。 校长说法:文化沙龙是一个跨界思想对撞的平台,西外学校的自由,平等,尊重,宽容,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校园文化,是要给师生创造一个宽松无边际的成长环境,是西外大课程发展的深层源泉,没有这个校园环境氛围,师生就不能真正去“想象,创造,重构和再造”,教育的空间和格局,人的教育是需要有规范,流程,但更需要有自主发展、自由呼吸的空气与平台,西外的教育时空应该是由所有西外人来共同构建创造的。 4、批判性思维课程 初出茅庐的思考者,面对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应该如何从中得到最正确的东西?这便是“批判性思维”课堂存在的价值。 因此,批判性思维课程是西外外国语学校在数年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重点发展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求对课堂讨论的课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对话、反思、辩论、学生个人及小组作业,结合课前所收集的资料,做各种陈述和交流。课堂中,常常没有现成的对和错的结论,各种两难问题需要师生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思考、切磋、争辩。通过这一课程的实践,使学生逐渐地培养出一种独立思维能力。 课堂一瞥 美国的教师Enrico在一开始就抛出三个单词供学生讨论,分别是“Buddha”、“dharma”和“karma”。老师详细解释了三个词的含义“佛陀”,“达摩”和“因果轮回”,从中又引申出更多的新词汇“nirvana”(内心平静)和“Castesystem”(等级制度)。 这门世界历史课主要讲述各大宗教思想,这节课的主题是古印度教和佛教起源。Enrico介绍说,古印度的“Castesystem”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圣人、皇室贵族、商人以及匠人和侍者。 “这样的制度,有哪些缺点,又有哪些优点?”Enrico在黑板上画了一张表格,让学生来填空。 “民众会产生不满,导致矛盾冲突”,“社会不团结”,“缺乏创造力”……学生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那么,想想这些特点的反面是什么?”Enrico问。 下面突然间安静了,学生们都开始陷入沉思。 “社会稳定。”一位学生首先打破沉默,紧接着,更多答案涌现:“政府容易管理和控制民众”,“每个人都有工作”,……学生很快进入集体头脑风暴的状态。 Enrico的课堂教学,不会把教学内容填塞得很满,总是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第二天学生们将迎来一场小测验,“只有给出不同于课堂上提到的答案,才能取得高分。” 每次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课课堂气氛都很好,学生自由辩论,激烈时甚至感觉不到老师的存在,每个同学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而又寸步不让,唇枪舌剑之间能察觉得到老师满意的微笑。确实,学生太需要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近乎“肆无忌惮”。思维的碰撞给了学生更多的了解,也分享了各种意见。 5、社会情感学习(SocialEmotionalLearning)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课程是初高中的拳头课程之一,那么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则是西外小学部深入课程改革的一大探索。SEL课程的开设源于他们对课程内涵的深入挖掘。西外的老师认为课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培养学生步入社会时所需核心素养的载体。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他们同样是社会人。SEL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情感认知与管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同理心;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建立个人与他人,自己与自己的积极关系;学会如何在困境中有效地应对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老师努力创设场景学生分组讨论参与,在模拟真实场景的学习中课程目标与内涵得以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比如说在“DesertIsland”一课中,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去带哪5样有用的东西去desertisland且能够生存3天;然后从书包中找出1件自己认为最有用的东西;最后去寻找其他4个同伴组成探险小组。学生在课堂中通过陈述理由锻炼了表达观点的能力;通过自主组队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通过整个活动理解了规划与合作的重要性。 6、诗歌教学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诗歌教学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所以,无论是语文老师还是家长,一般都不愿意拿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诗歌学习上。但在西外,优雅而有趣的诗歌教学却渗透在课堂里。 在张晓晴和孙琳琳、欧阳等老师的课堂上,老师吟诗、写诗,孩子们也吟诗、写诗,诗歌成了激发灵魂共鸣的密码。西外还有歌词创作课,有些诗歌还被西外校园广播电台的师生录制成精品,朋友圈中转发,整个诗歌教学的生态场就自然而然地茂盛了。 7、特色心理课: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小学部在部分年级开设了具有西外特色的心理健康课程,结合本校四、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参考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被选为心理课上的主要教学内容。 心理课的授课模式以引导、启发学生领悟为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辅。收效较好的有两个环节:其一是每节课前十分钟的“自信演讲”环节。演讲的主题通常是此前在心理课上重点探讨过的内容,学生们借此巩固、梳理了所学到的知识点,还获得了锻炼表达能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和平台。二是“看电影学心理”的环节。以电影为载体,让学生们得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个人成长和情绪变化。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繁琐的心理名词变得生动,让理论知识走进了实际生活。 本学期选取的电影是《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从心理学繁杂不堪的各种领域中选择了情绪作为主体,五种核心的情绪(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在主人莱莉的大脑总部控制情绪,该片讲述了小女孩莱利因为爸爸的工作变动而搬到旧金山,她的生活被这五种情绪所掌控,尽展脑内情绪的缤纷世界。同学们在影片中认识到了各种情绪自身的价值以及情绪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同时诸如记忆、个性、思维、潜意识等心理知识点也渗透其中,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 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的价值: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在整个影片教学结束之后,老师组织学生们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了小组海报的制作,将他们在本环节中的收获与心得展示出来。 对心理老师而言,建立以上两个环节有效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对学生而言,这些环节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课外学习以及生生互动的可能性。 (二)贴近时代的科技探索课程,未来扑面而来 西外的科技探索课程包括ICTPHP课程、Madscience、蒙器机器人、航模、乐高机器人、静态模型、Scratch创意编程、西外梦工厂、空中花园、3D打印、生活中的数理化等课程。 课程举例 1、生命探索之旅 初中科学组的老师从学年开始教授“植物――生命探索之旅”的校本课程,并利用楼与楼之间的走廊开设了“空中花园”,引导学生自制探究方案,通过饲养、观察、记录、比较,完成小组记录单。 老师们还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比如利用学校已有的植被、在小操场的一角开垦小小的种植园、利用走廊建设空中花园、利用学生吃空的牛奶盒种植小植物等等。 “给你一个空盆,还我一片绿意!”西外的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袖珍田地,尝试第一次填石头,铺沙子,装泥土,播种,浇水,施肥,养护,直到生命在你手中慢慢成长,当学生的付出开花结果,心里的满足感胜过一切的表扬。让学生切实体验和体会生命的不易与伟大,才会在他们的内心滋长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环保不应该是口号,环保就是泥土的气息,自然的味道。 老师说法:“让学生切实体验和体会到生命的伟大真正培养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沾满泥土的气息,自然的味道。” 2、科学拓展课程 每年西外国际部都会举办科技节,每个年级都要展出他们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包含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学科的背景知识。实验涉及了植物的生长,火山爆发,浮力,光影,电力等内容。 类似的科技节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动手探索的能力,体会了科学的魅力。 年底西外的“ScienceFair”开展地如火如荼。各班的科技作品展、神奇科学的现场表演、真实有趣的护蛋行动、有模有样的科学探究小组汇报活动等将学生们带进一个生动活泼的科学世界,让人文见长的西外校园刮起了一阵科学探索的旋风,难怪在年第二学期社团选报中科技类社团受到了追捧。而开学伊始在图书馆创新云教室里开展的“骇客风云”讲座互动更是精彩叫绝。 老师说法:学生不缺乏想象与探索的热情,关键是我们的课程能否点燃他们的好奇心。“ScienceFair”就是课程重要的一环,它让学生得以亲近了科学。可喜的是,西外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