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的功法,到底是个啥这篇文章讲

发布时间:2023/12/24 14:28:22   点击数: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41.html

学传统武术,有两个绕不过去东西:“功法”和“心法”。“心法”,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谈到过,这里单把“功法”拿出来,掰开揉碎来看看功法到底是个啥。“功法”在一些传统武术习练者那里,被视为本门的秘密,从不轻易示人,或者语焉不详。

小编讲点大家都可以明白的,到底什么是功法:“功法”的“功”,即“功夫”,对武术而言,功夫无非就是力量、速度、技巧、体能、攻防意识等;“功法”的“法”,就是练功的方法,即提高练武人的速度、力量、体能、技巧等法方法。明白了这个道理,“功法”的神秘感就荡然无存。练现代搏击的,尤其在专业运动员,哪个不练这些东西哦?

就太极拳而言,有句谚语说得好:“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说的就是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包括拳架、每个招式的基本用法等,都需要老师一点一点的传授,一旦入门了,就需要自己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不断的磨练、交流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练功方法,以提高功夫。坚持练武术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善于发掘自己的身体潜能,达到形神合一。一代又一代,无数练武的人就会积累下无数的“功法”,汗牛充栋,所以传统武术也讲究“活到老,学到老”。

但如果后来者不善于借鉴和吸收,盲目的学习,十八般武艺样样不拉,则永远都学不完,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太极拳最实用的功法,就是基本功,比如洪式太极拳的“划圈”(可以在网上找教学视频)。划圈刚开始可以先练上肢,上肢动作路线熟练了,劲就慢慢有了,自然过渡到能体会到肩和背的劲;再坚持下去,腰裆劲与肩、背的劲合在一起,达到上下贯通的目的,即“力发于脚,主宰于腰,达于手”,也有的拳法称为“龙虎之劲”。所以看似一个简单动作,包含着洪式太极拳最核心的东西:缠丝劲。

关于缠丝劲,小编已经写过多篇文字来探讨了,这里不再赘述。只想强调一点:缠丝劲,不是缠绕劲,是在恰当的角度和方向上(这是缠的过程),最恰当的一个点上发出劲(这是缠的结果),类似于打直拳时的爆发,只是在外形上更难观察到。

太极拳的基本功法,除了划圈这个基本功,还有步法训练,我师爷洪均生公,就是把太极拳中的上云手、中云手和下云手拿出来作为步法的基本功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太极拳中的任何一个式子,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基本功法反复磨练。我的授业恩师杨喜寿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原理探析·用法详解》中谈到“练拳要走足缠法,要练筋”,这句话更是讲明了太极拳训练的方向和方法。筋长一寸,劲长三分,腿脚灵便,则强身健体无虞也。

经常听到所谓的“拳架无用论”,这其实是不明白拳到底是什么,更不明白拳到底在练什么。等真的明白了武术的“功法”,回头再看拳架和招式,原来拳架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当然了这些训练,类似于搏击的“空击”训练,松柔、速度、整劲等可以练上来,若用来防身,还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适当配合器械的练习,陈发科当年练基本功常用“反复拧太师椅靠背的横木”、拧大杆子、走低架子。

基本功的动作和内容都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反复练习,见效较快,熟能生巧,即为“招熟而渐悟懂劲”。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通过拳架进行耐力训练,比如平时10分钟练一遍拳,可以在保持动作正确的情况下,变为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练完一遍拳。

不知道此文有没有将武术的“功法”阐述清楚,尚请方家不吝指教。

——洪式太极拳第三代传承人:TaichiHawk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cfeicui.com/bsgz/14931.html
------分隔线----------------------------